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黔中地区

黔中地区

黔中地区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63048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思想战线、当代贵州、贵州文史丛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贵州地质科技与找矿突破论坛、中国“一带一路”研究暨西南历史地理学术峰会等;黔中地区的相关文献由308位作者贡献,包括谭美林、张家洪、王庆伟等。

黔中地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63048 占比:99.98%

总计:563168篇

黔中地区—发文趋势图

黔中地区

-研究学者

  • 谭美林
  • 张家洪
  • 王庆伟
  • 罗招等
  • 万国江
  • 万大学
  • 冯明友
  • 张健
  • 张姣
  • 徐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铭珂; 贺中华; 任荣仪
    • 摘要: 黔中因其地形地貌特殊,干旱情势复杂,研究其干旱特征以及传播过程,能有效预防干旱延续,为该区域干旱监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黔中地区1970—2016年的降水以及径流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与标准化径流指数(SSI),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该地区气象水文干旱的演变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时间尺度的SPI与SSI具有不同的时间振荡频率。在较短的时间尺度上干湿交替频繁,而较长的时间尺度可以检测连续的干旱与潮湿时期。(2)近47年来,黔中地区干旱化态势增强,干旱发生的频率上升,重度干旱以及极端干旱频率增加明显。(3)该地区气象与水文干旱在不同年代际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气象干旱主要发生在黔中南部、中部和西部等地区。20世纪水文干旱化态势最明显的地区主要在黔中中部,而21世纪最明显的干旱化地区则在黔中西北部。(4)SSI—SPI相关性显著,不同时间相关系数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并且它们的响应关系呈季节变化,其相关系数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这与黔中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以及地貌特征有关。综上,黔中地区气象水文干旱日趋严重,极端干旱频发,气象干旱加剧了水文干旱旱情,两者关系密切。
    • 张健; 徐明; 吴丽丰; 文春玉; 张姣; 聂坤
    • 摘要: 为探究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产生的影响,进一步认识森林干扰的成因与后果,以贵州省马尾松林3种干扰方式(采脂、去除凋落物和火灾)样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含量和土壤养分指标,揭示不同干扰方式马尾松林土壤GRSP含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土壤GRSP含量随土层深入存在显著性差异变化,且表层与下层间最为明显(P<0.05);相比对照样地,不同干扰类型马尾松林土壤GRSP响应干扰的变化规律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采脂马尾松林在土壤表层(0~20 cm)中易提取球囊霉素(EE-GRSP)和总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T-GRSP)含量显著高于未采脂马尾松林(P<0.05),但在20~40 cm和40~60 cm土层则无显著性差异;去除凋落物与未去除凋落物马尾松林土壤GRSP各指标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火灾马尾松林在0~20 cm土层的EE-GRSP和T-GRSP含量显著高于未火灾马尾松林(P<0.05),在20~40 cm和40~60 cm土层则无显著性差异;相对于干扰下的马尾松林,对照样地马尾松林土壤GRSP与各土壤养分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更为密切。干扰是马尾松林土壤GRSP含量与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
    • 胡丽华; 杨小友
    • 摘要: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安顺市为推动黔中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站在新的起点,安顺市按照“一二三四”总体思路,围绕“1558”发展思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打造“四化”新高地、黔中地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奋力建设幸福美好新安顺。春天,走进黔中大地,园区企业聚集,赶生产、抢订单,热火朝天;田间地头绿意盎然,农村群众精神抖擞,幸福的笑脸绽放……
    • 杨小友
    • 摘要: 安顺市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动出击,抢抓先机,奋力建设“四化”高地,打造黔中地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巍巍群山,见证安顺发展历史足迹;奔腾瀑布,展现黔中崛起澎湃力量。5年来,安顺借区位之优、依山水之势,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改革创新的勇气,绘就发展新景:城市高楼拔地而起,商贸繁荣;工业转型升级,活力四射;田间地头绿色葱茏,农特产品走俏市场;群众精神抖擞.
    • 向刚; 韦国巧
    • 摘要: 贵州省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以岩溶大泉、地下河的形式出露地表,寻找优质矿泉水资源对于推动贵州省地方绿色经济发展、改善民众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贵州省矿泉水成因分为红层盆地型、碳酸盐岩层控型以及断裂裂隙型三大类。本文通过资料收集、资料综合研究、动态长观、水质分析等手段,表明凤岗县红沙沟饮用天然矿泉水为含锶型饮用天然矿泉水,成因属于碳酸盐岩层控型兼断裂裂隙型,动态类型属于较稳定型,水质优良,具有很强的开发潜力。对红沙沟矿泉水成因规律进行研究,对于西南岩溶地区找寻优质矿泉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罗沐欣键; 柴冠群; 杨娇娇; 张邦喜; 秦松; 范成五
    •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探究5种常见土壤改良材料[申祗肥、 钙镁磷肥、 生石灰、 生物炭(玉米)、硅钙肥]与常规肥料的复合搭配对黔中地区水稻栽植土壤pH及水稻籽粒Cd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仅施复合肥的基础上增加生物炭的施用不会改变土壤pH,而增施其他肥料及生石灰可有效提高土壤pH.其中,钙镁磷肥搭配复合肥和生石灰效果最好,对土壤pH的提升最大.不同改良材料作用下水稻籽粒Cd含量范围为0.08~0.15 mg·kg-1.复合肥、钙镁磷肥及生石灰组成的改良材料极大地降低了水稻对土壤Cd的吸收效果,对应籽粒Cd含量仅为0.08 mg·kg-1,较仅施复合肥的水稻籽粒Cd含量降低47%,说明其可作为土壤改良剂在进一步验证后推广应用.
    • 赵艳花; 潘中涛; 汪朝明; 陈瑾
    • 摘要: 为加快贵州省鲜食(糯)玉米新杂交种的选育和推广,筛选出适宜黔中地区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选择筑糯63208等12个品种开展大田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筑糯63208、筑甜糯J208HT10和筑糯XZ819三个玉米品种的产量高,病虫害抗性较好,抗倒伏能力强,感官品质及蒸煮品质综合评分均在85分以上,适宜在黔中地区推广种植.
    • 王泽鹏; 王大福; 潘启权; 汪小勇; 黄毅; 万大学; 吴文明; 刘建中; 杜远生; 张亚冠; 付勇; 陈国勇; 李磊; 谭代卫
    • 摘要: 为重建黔中地区震旦纪陡山沱期古海洋环境,选取小河磷矿(XH)、息烽磷矿(XF)含磷岩系剖面,通过系统采样及岩矿鉴定、扫描电镜、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揭示古海洋环境对磷块岩沉积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磷矿成矿受黔中古陆长期剥蚀夷平形成的无障壁海岸海滩环境控制.陡山沱期洋水组磷块岩Sr/Ba值一般大于1 ,均值分别为 1 . 90 (XH)和 0. 95 (XF),而澄江组沉积物 Sr/Ba 值均小于 1 ,均值分别为0. 1 1 (XH)和0. 1 8 (XF),说明沉积环境由澄江期的湖泊相转变为陡山沱期的海相.小河剖面 V/Cr和 Ni/Co均值分别为1 . 77 和2. 1 7,息烽剖面 V/Cr和 Ni/Co均值分别为1 . 26和2. 83,均位于弱氧化—氧化区间.息烽磷矿磷块岩δCe为0. 75~0. 95,均值0. 85,小河磷矿磷块岩δCe为 0. 74~1 . 09,均值 0. 88,Ce 负异常由底部至顶部逐渐增大,显示沉积环境由次氧化—氧化的转变.这种氧化转变不仅造成了浅水富磷海岸大洋生产力的提升,进一步促使与生物作用相关的磷块岩沉积,同时造成的生命演化也改变了大洋含氧结构,因此成磷环境的氧化转变是对新元古代氧化事件与生命演化的响应.
    • 李梅; 尹文书; 宋致书; 杨再学
    • 摘要: 褐家鼠是黔中地区农舍的优势种害鼠。明确不同年龄组、不同季节本地区褐家鼠的体型特征,既可以丰富褐家鼠种群生态研究资料,也可为预测其种群数量动态,进而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本研究于1986—2019年期间,采用逐月夹捕法捕获农舍区害鼠,共捕获了1746只褐家鼠。测量捕获鼠体重、体长、尾长、后足长、耳高等体型指标,分析了褐家鼠这些指标的雌雄、年龄、季节间的差异。结果显示,黔中地区农舍褐家鼠种群体重主要集中在30.01~160.00 g之间,占种群个体总数的83.62%,种群中亚成年组和成年Ⅰ组个体占总鼠数的69.76%。雌雄鼠间体重、体长、尾长、后足长及耳高无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组这些体型特征指标差异极显著;不同季节间这些体型指标也有差异。由此可见,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褐家鼠雌雄鼠生长速度一致,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季节变化对褐家鼠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 李亦秋; 邓欧; 杨广斌; 方启彬
    • 摘要: [目的]研究黔中喀斯特山地黄壤区降雨侵蚀力R值的分布特征,为进行区域土壤侵蚀定量预报、土壤保持规划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黔中喀斯特黄壤分布区10个水土保持监测站点2013-2019年的日降雨量记录表和5 min间隔降雨过程摘录数据为主要数据来源,分析次R值分布特征、R值的月分布特征、年际变化特征和R值的雨量雨强分布特征。[结果]①研究区系列最大次R值在次平均R值的几倍至十几倍之间,最大次R值占对应年份的年R值的比例最少都达22.28%以上。一年中几次比较大的暴雨对土壤侵蚀的贡献率大。②降雨侵蚀力R值主要分布在4-9月,又重点集中于6-8月;4-9月R值占年R值的90.00%左右,甚至达到95.00%以上;而6-8月所占比例最低(都为55.98%),最高达到85.25%。③年均R值由东南向西北呈明显的减小趋势;R值年际变差系数与之呈相反趋势,表明降雨侵蚀力由东南向西北稳定性逐渐降低;R值年际变差系数变化范围在0.20~0.44之间,年际变化较大。④中雨、大雨、暴雨和大暴雨是产生R值的主要雨量等级,大多数站点主要雨量等级所占比例均在60.00%以上。大雨因出现频率相对较高,历时较长,对总R值的贡献最大。大暴雨总体上出现的频率不高,但单次大暴雨的降雨侵蚀力的R值却可以很大,一次大暴雨就可能改变R的整体分布。雨强15~30 mm/h是R值分布的高峰区,其平均比例为31.97%;大于60 mm/h雨强的降雨发生的随机性更大,所产生的R值比例的空间分布差异也大。[结论]黔中喀斯特山地黄壤区降雨侵蚀力R值时空分异明显,需因地制宜实施水土流失防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