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黄壤

黄壤

黄壤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319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8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土壤学报、中国土壤与肥料、土壤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5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土壤肥力学术讨论会等;黄壤的相关文献由749位作者贡献,包括秦松、蒋太明、李渝等。

黄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8 占比:87.1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94%

专利文献>

论文:38 占比:11.91%

总计:319篇

黄壤—发文趋势图

黄壤

-研究学者

  • 秦松
  • 蒋太明
  • 李渝
  • 肖厚军
  • 张文安
  • 张萌
  • 刘彦伶
  • 张雅蓉
  • 范成五
  • 黄兴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皮义均; 王小利; 段建军; 何进; 林仕芳; 龙大勇; 张利武
    • 摘要: 通过大田裂区试验,研究间作及施肥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种植方式为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M)和玉米/大豆间作(IN),施肥处理为不施肥对照(ck)、化肥+有机肥配施(0.5 NPM)、单施化肥(NP)、单施有机肥(M)。结果表明,间作及施肥下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熵(qMB)、SOC累积矿化量、SOC累积矿化率均显著相关。SOC矿化速率符合对数函数。矿化前,施肥显著提高SOC含量;IN、0.5 NPM及M处理均显著增加SMBC与qMB;M处理SOC累积矿化率最低。矿化后,M处理SOC、SMBC降幅最大;SOC累积矿化量与SOC累积矿化率、SOC,SMBC变化值与qMB变化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条件下,间作、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SMBC含量,降低SOC矿化率、增强SOC稳定性。“间作+有机肥”有利于土壤固碳培肥。
    • 宣超; 胡昌荣; 易芸; 刘飞; 曹建新; 潘红艳
    • 摘要: 研究了磷石膏(PG)对黄壤磷吸附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以贵州省黄壤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掺量的PG在不同培养时间等条件下对黄壤磷吸附性质的影响,并通过吸附动力学实验和数据模型拟合分析了PG对黄壤磷吸附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G掺量对黄壤磷吸附量影响显著(P<0.05)。磷吸附量随PG掺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掺量为0.5 g/100 g土时达最高值,与原土相比,磷吸附量提高2.80%,pH由3.77升至4.00,无定型氧化铁(Feo)含量上升2.33%;PG掺量分别为0.5 g/100 g土和1.0 g/100 g土的混合土样磷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方程,之后,随掺量增加混合土样磷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方程;磷石膏对黄壤磷吸附能力的影响在前7天最为显著,且磷石膏中Na2SO4、NaH2PO4和CaSO4对黄壤磷吸附能力起促进作用,NaF对黄壤磷吸附能力起抑制作用。
    • 李瑞东; 王小利; 段建军; 罗安焕; 陈领; 陈佳
    • 摘要: 为研究碳酸钙和温度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以贵州典型黄壤为对象,通过60 d室内矿化培养试验,研究15、25°C和35°C下13C标记碳酸钙(30 g·kg-1)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土壤CO_(2)释放速率均在第1 d达到峰值,随后迅速减小,在15~60 d时趋于稳定。碳酸钙抑制了土壤原有有机碳的矿化(P35°C(19.36%)>15°C(13.81%)。黄壤有机碳矿化温度敏感性(Q_(10))变化范围在0.90~1.69。添加碳酸钙对Q_(10)值无显著影响,但温度对Q_(10)值有显著影响,25~35°C体系下Q_(10)值高于15~25°C。研究表明,在15~35°C范围内,外源碳酸钙抑制了黄壤有机碳的矿化,且外源碳酸钙对黄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效果显著强于温度的影响。
    • 孙芳芳; 江涛; 成剑波; 何腾兵; 秦松; 汪国英; 洪建明
    • 摘要: 为了研究西南喀斯特山区沼液灌溉氮淋溶风险,以及率定沼液还田安全施用量,以该区域典型土壤——黄壤为供试土壤,主栽作物油菜为供试作物,牛场沼液为施用材料,开展大棚盆栽试验模拟沼液灌溉,评估沼液灌溉氮淋溶风险,考察油菜农艺性状响应,率定沼液安全施用量。设置油菜不施肥(CK)、无作物施沼液(NP480,施氮量480 kg·hm^(-2))、油菜施化肥(CF,480 kg·hm^(-2))、油菜沼液低施用量(R120,120 kg·hm^(-2))、油菜沼液中施用量(R240,240 kg·hm^(-2))、油菜沼液高施用量(R480,480 kg·hm^(-2))6个处理,将化肥水溶或沼液稀释后按每12 d 1次、每次25 mm连续灌入12次。结果表明:沼液灌溉存在氮淋溶风险,该风险以NO_(3)^(-)-N负荷为主,NO_(3)^(-)-N淋溶风险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R480处理NO_(3)^(-)-N淋溶量分别是CK、R120、R240处理的2、1.8倍和1.4倍;同施氮量下,沼液灌溉氮淋溶风险低于化肥处理,CF处理TN、NH_(4)^(+)-N、NO_(3)^(-)-N淋溶量分别是R480处理的3.8、2.3倍和2.9倍;R480处理的氮淋溶风险值得警惕,但油菜氮素吸收能够降低该风险,使TN、NH_(4)^(+)-N、NO_(3)^(-)-N淋溶量分别降低34%、30%、32%;适量施用沼液(施氮量120 kg·hm^(-2))相对CF处理能改善油菜农艺性状,但过量施用沼液(施氮量480 kg·hm^(-2))不利于油菜生长。研究表明,西南喀斯特山区油菜黄壤沼液灌溉存在一定氮淋溶风险,综合考虑氮淋溶风险、油菜农艺性状和沼液消纳需求,沼液还田施氮量控制在240 kg·hm^(-2)以内为宜。
    • 陈慧如
    • 摘要: 为明晰茶园、竹杉林2种植被发育下土壤可蚀性差异,以武夷山挂墩茶园、竹杉林2种植被下山地黄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实验得出的土壤机械组成与有机质数据,运用EPIC模型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结果表明:(1)2种植被发育下黄壤有机质存在显著的差异,表现为茶园黄壤竹杉林黄壤
    • 孙尚贵
    • 摘要: 研究基于非饱和条件下模拟降雨入渗过程对土壤颗粒均质性以及多重分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颗粒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土壤颗粒主要以黏粒与粉粒为主,砂粒含量最低。占总体10.48%-27.92%;广义维数谱中D(1)由初始时刻的0.83下降至0.80,D(1)/D(0)由0.89下降至0.87,奇异谱函数谱中Δα由1.75下降至1.59。这表明,土柱在非饱和降雨入渗下土壤中细颗粒随土壤水出流,导致在非饱和入渗侵蚀下土壤颗粒由非均质向均质性发展。
    • 陈懿; 林英超; 杨志晓; 程建中; 王志红; 孔德钧; 吴春; 林叶春
    • 摘要: 以烤烟品种云烟87和贵州典型黄壤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设置不施氮(CN)、常规肥(CF)和炭基肥(BF)3个处理,探索不同施肥处理对烤烟氮素吸收相关生理、黄壤-烤烟体系氮素平衡的影响,为优化贵州烟区黄壤氮素管理和减少烟区农田生态环境污染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BF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脲酶活性、烤烟根长度和根表面积、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吸氮量,烤烟吸氮量较CN和CF处理分别显著提高35.06%和14.24%。BF处理烤烟根系活力和体积、干物质量及产量最高,显著高于CN处理。不同施肥处理黄壤-烤烟体系氮素均明显盈余,氮素输入主要是土壤起始无机氮,氮素输出主要是土壤无机氮残留以及烤烟吸氮量。BF处理提高了0~20 cm土层无机氮的残留,氮素表观损失量显著减少44.42 kg·hm^(-2),氮素盈余量减少37.70 kg·hm^(-2),氮肥表观利用率显著提高16.15%。合理施用炭基肥是贵州烟区优化黄壤氮素管理和保护烟区农田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 魏全全; 高英; 芶久兰; 张萌; 饶勇; 杨斌; 凡迪; 冯文豪; 肖华贵
    • 摘要: 为探究黄壤土条件下不同播种量及播种方式对冬油菜养分吸收及养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连续2年在贵州省黔西县黄壤田以‘阳光131’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播种方式为主区,设置撒播(SB)、条播(TB)和穴播(XB)3种方式;以播种量为副区,设置3.0、4.5、6.0、7.5和9.0 kg·hm^(-2)共5个水平,测定不同播种量及播种方式下冬油菜生物量、养分吸收利用、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结果表明,相同播种量下,不同播种方式冬油菜的生物量、养分累积量、肥料利用效率和产量均表现为条播优于撒播和穴播;相同播种方式下,冬油菜的生物量、养分累积量、肥料利用效率和产量均表现为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以播种量为6.0 kg·hm^(-2)时最高。TB6.0处理2年的生物量分别为9 798和10 351 kg·hm^(-2),较其他处理提高615~3 196和254~2 714 kg·hm^(-2);且氮、磷、钾的累积量分别平均为129.8、32.6和213.9 kg·hm^(-2),均高于其他处理;2年的平均产量为2 657 kg·hm^(-2),较SB6.0和XB6.0处理分别提高14.6%和7.6%。综上所述,在不间苗、不匀苗的情况下,条播为贵州冬油菜的最优直播方式,播种量以6.0 kg·hm^(-2)为宜,研究结果为贵州黄壤田冬油菜的科学种植提供了理论和科学依据。
    • 王炽; 李枝武; 倪明; 闫辉; 陈兴位; 宋鹏飞; 付斌; 赵新梅
    • 摘要: [目的]为筛选出适合昭通冷凉山区黄壤培肥改良效果好的碳基调理剂.[方法]以昭通冷凉山区黄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施用不同碳基调理剂对土壤养分含量、作物生物累积量、养分吸收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施用碳基土壤调理剂能提升土壤pH值,补充土壤有机质含量,调控土壤养分供给.施用碳基调理剂后有效减少土壤氮素的淋溶损失,土壤氮的供给持续且稳定,有效提高烟株根系和烟叶的氮含量和氮吸收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对烟叶产质量的提升有显著作用.[结论]综合来看,施用T2碳基调理剂的效果较好,作物生长的中后期能稳定持续供应氮素,有效提高烤烟叶片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有利于烟叶产质量的形成.
    • 张艳; 刘彦伶; 李渝; 黄兴成; 张雅蓉; 张文安; 蒋太明
    • 摘要: [目的]探明长期施用化肥与有机肥对黄壤物理特性的影响,为贵州黄壤区土壤改良与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长期定位施肥试验方法,研究不施肥(CK)、施氮磷钾肥(NPK)、施1/4有机肥+3/4氮磷肥(1/4M+3/4NP)、施1/2有机肥+1/2氮磷肥(1/2M+1/2NP)和施有机肥(M)黄壤土壤质地、容重、孔隙度、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固相率、液相率、气相率和三相比偏离值的变化.[结果]长期施用化肥及有机肥,不同处理土壤黏粒、粉粒和砂粒含量分别为15.31%~20.41%、62.58%~63.81%和16.30%~21.87%,除粉粒含量接近外,黏粒和砂粒分别为NPK>CK>1/4M+3/4NP>1/2M+1/2NP>M和M>1/2M+1/2NP>1/4M+3/4NP>CK>NPK;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和土壤三相比偏离值分别为1.06~1.23 g/cm3、7.8%~11.0%和24.90~27.58,3个指标有机肥及有机肥配施处理均较CK和NPK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分别为53.4%~59.9%、42.8%~52.1%、43.30%~56.45%和37.11%~43.14%,4个指标有机肥及有机肥配施处理均较CK和NPK提高.[结论]长期施用有机肥可降低黄壤的黏粒含量和容重,其孔隙度增加和持水性能改善,土壤固相率降低和气相率提高,土壤固-液-气三相比更适宜,生产上应重视黄壤有机肥的施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