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黑心病

黑心病

黑心病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园艺、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166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农业工程学报、植物医生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广东省园艺学会2015年学术研讨会会议、广东省园艺学会第十一届会员大会暨广东园艺产业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等;黑心病的相关文献由297位作者贡献,包括朱世江、张鲁斌、谷会等。

黑心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3.4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3166 占比:96.47%

总计:3282篇

黑心病—发文趋势图

黑心病

-研究学者

  • 朱世江
  • 张鲁斌
  • 谷会
  • 周玉婵
  • 洪克前
  • 贾志伟
  • 唐友林
  • 谭兴杰
  • 侯晓婉
  • 李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贾晓辉; 王文辉; 张鑫楠; 杜艳民
    • 摘要: 黑心病是梨贮藏期间主要的生理病害之一。黑心病有2种类型,一种是早期黑心病,多发生在入库后30~50天,此时梨果心发生不同程度的褐变,但果肉仍为白色;另一种是后期黑心病,多始于次年2-3月,主要表现为外观色泽暗黄,套袋果“白度”下降,果心、果肉均变褐,有酒味。
    • 洪克前; 谷会; 陈丽; 姚全胜
    • 摘要: 菠萝是中国最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热带水果之一,但采后菠萝果实不耐贮藏,极易发生黑心病,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商品率,而且威胁菠萝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减少采后菠萝损失直接关系到热区农民的经济收入。黑心病是采后菠萝果实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由于该病的生理机制尚不清楚,所以国内外尚未有完全控制黑心病发生的方法。目前关于菠萝黑心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黑心病生理过程描述和采后实用处理技术领域,而对其机理认识不足,严重制约了对黑心病问题的根本解决。前期的研究表明,菠萝果实AcPLD2基因可能参与了黑心病发生,但对其生理功能尚未解析。为了探究AcPLD2基因在采后菠萝果实黑心病中作用,制备了AcPLD2基因多克隆抗体。AcPLD2基因全长为2439个核苷酸,编码813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量约为91 kDa,选取一个亲水性较高的片段即全长中N端第1~333个氨基酸序列,分子量大约57 kDa;将该序列片段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多克隆位点Bam HⅠ和Eco RⅠ之间,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AcPLD2,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菌体蛋白。经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蛋白成功获得了高效表达,分子量约为57 kDa。重组蛋白经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兔,获得了多克隆抗血清,采用ProteinA/G纯化法对抗血清进行了纯化。将纯化后的抗血清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分析,测定其效价比可达1∶1 600 000,表明所制备的抗体具有很好的灵敏性。进一步采用不同黑心病症状的菠萝果实组织总蛋白进行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在分子量91 kDa左右处出现特异的蛋白质条带,表明所制备的抗体可与菠萝AcPLD2蛋白特异性结合,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暗示AcPLD2蛋白可能参与菠萝果实黑心病有一定的关系。该研究结果扩展了AcPLD2基因功能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阐明采后菠萝果实黑心病的发生机制。
    • 黄皓璋; 张孝芹; 蔡伊琪; 万俊
    • 摘要: 凤梨是全球较受欢迎的热带水果,而货架期较短却成为该鲜果销售的最大掣肘。为了解凤梨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以台农17凤梨为样品,测定其在8°C贮藏过程中的果实硬度、黑心病级数、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9个指标。结果表明,贮藏时间延长,凤梨黑心病指数上升,硬度明显下降,TA含量升高;总酚含量与T-AOC正相关,维生素C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正相关。
    • 韩亚芬; 吕程序; 苑严伟; 杨炳南; 赵庆亮; 曹有福; 尹学清
    • 摘要: 马铃薯黑心病是一种马铃薯主要内部缺陷,严重损害薯条、薯片、全粉等加工制品的质量和产率.目前对马铃薯的分级主要侧重于外部品质检测,针对内部缺陷检测的研究很少.旨在开发一种马铃薯黑心病的快速无损检测技术,为此搭建了马铃薯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平台,分析健康与黑心病马铃薯的透射光谱特性并优化光谱判别模型参数.基于现有马铃薯分级线和复享PG2000高速光谱仪,采用左右透射方式(光源与光纤探头位于分级线果盘左右两侧),采集470个马铃薯(其中健康薯234个、黑心薯236个)的透射光谱图,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PLS-DA),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与光谱形态特征相结合的方法选择特征波长,优化模型.分析发现,健康薯与黑心薯的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在吸光度值和光谱形态特征方面均存在明显区别.黑心薯的平均光谱吸光度值高于健康薯(650~900 nm范围内),但黑心薯的平均光谱曲线较为平缓,无明显吸收峰,而健康薯平均光谱曲线在665,732和839 nm附近有明显吸收峰,并且健康薯与黑心薯的平均光谱差值在705 nm处达到最大值.基于PLS-DA法建立了马铃薯黑心病判别模型,对黑心病的判别效果显著,分类器特性曲线(ROC)下面积(AUC)值为0.9942,黑心薯识别总正确率能够达到97.16%,RMSECV和RMSEP分别为0.28和0.26.此外,成功利用PCA与光谱形态特征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进行简化,最终得到由6个波长(658,705,716,800,816和839 nm)组成的特征波长组合,简化后的模型总正确率能够达到96.73%,接近全波段模型判别水平.研究表明,左右透射的方式能够准确识别黑心马铃薯,实现对马铃薯内部缺陷的快速无损检测.对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马铃薯内部缺陷在线检测技术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 郝勇; 王起明; 张书敏
    • 摘要: 黑心病是鸭梨贮藏期间发生的生理病害,其病变初期表现在内部果核处出现褐色斑块,而在果实外观上与正常果几乎没有任何差异,严重影响鸭梨的贮藏时间和品质,亟需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方法为鸭梨质量保驾护航.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法对鸭梨黑心缺陷进行在线检测和识别,结合平滑(Smoothing)、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多元散射校正(MSC)、SG一阶导数(SG 1st-Der)以及小波变换(WT)预处理方法和主成分分析(PCA)、k近邻(kNN)、朴素贝叶斯(NBC)、支持向量机(SVM)以及基于Adaboost的集成学习等方法对鸭梨黑心病进行判别研究.Adaboost集成了kNN、NBC和SVM三个独立学习器.将120个健康鸭梨和165个黑心鸭梨共计285个样品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模型的构建和评价,采用训练集的查准率/查全率的调和平均值(F-measure)和正确识别率(Accuracy)对分类模型进行优化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属性(正常和黑心)鸭梨样品光谱的前三主成分分布图相互交错,很难直观地对黑心鸭梨进行区分.样品光谱经小波变换(小波基为"Haar")预处理的kNN模型训练集的F-measure和Accuracy分别为78.98% 和82.62%;经过SG一阶导数预处理后的NBC模型训练集的F-measure和Accuracy分别为80.90% 和82.11%;经过小波变换预处理后的SVM模型训练集的F-measure和Accuracy分别为90.24% 和91.58%;经小波变换预处理的AdaBoost模型训练集的F-measure和Accuracy分别为91.46% 和92.63%.通过测试集对模型进行验证可知:光谱经小波变换预处理后建立的Adaboost分类模型最优,分类的F-measure达到90.91%,较WT-kNN,SG 1st-Der-NBC和WT-SVM模型分别提高了11.39%,15.23% 和2.30%;Accura-cy达到92.63%,分别提高了10.52%,11.58% 和2.10%;模型对测试集样品预测时的计算时间约为0.12s,满足在线分选要求.可见-近红外光谱结合AdaBoost分类方法,可以为鸭梨黑心病的在线检测提供一种快速简便的分析方法.
    • 韩亚芬; 赵庆亮; 吕程序; 杨炳南; 曹有福; 苑严伟
    • 摘要: 马铃薯储藏过程中,在高温、缺氧等环境下,极易产生黑心病等内部缺陷,严重影响马铃薯加工品的品质和原料加工利用率.黑心病薯无法从外观分辨,传统检测方法需要将马铃薯切开后判断,仅适用于抽样检测.基于自主研发的马铃薯内部品质光谱检测装置进行光谱数据采集,分别采集234条健康马铃薯和236条黑心病马铃薯能量谱和吸光度谱数据用于判别模型建立,采用随机法按3:1将样本集划分为校正集和验证集,以灵敏度、特异性指数、分类正确率作为模型评价指标.基于吸光度谱,经标准化(Auto)预处理后,在波段500 ~ 950 nm范围内建立马铃薯黑心病偏最小二乘线性判别模型(PLS-LDA),并通过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法与连续投影法(CARS-SPA)进行联合变量筛选,最终采用9个变量,对黑心病判别的灵敏度、特异性指数、总分类正确率分别达98.87%、98.30%和98.44%.基于能量谱,采用双波长相关系数法,分别计算任意波长对组合的能量差值和比值,与黑心病进行相关分析,最终采用2个变量能量比值T699/T435建立线性判别模型(LDA),对黑心病判别的灵敏度、特异性指数、总分类正确率分别达97.71%、96.15%和97.67%.因此,基于吸光度谱的CARS-SPA-PLS-LDA模型和基于能量谱的(T699/T435)-LDA模型均可有效识别马铃薯黑心病,与吸光度谱模型相比,能量谱模型仅采用2个变量,模型更简单稳定,并且解决了白背景与暗电流2个参比限制的难题,适用性更广泛.
    • 常金梅; 何咏; 张鲁斌
    • 摘要: 为了探讨采后菠萝黑心病发病过程中活性氧的代谢途径,以'巴厘'菠萝为材料,将其贮藏在25°C条件下,观察黑心病的发病情况,每隔3 d对整果果肉以及健康部位和患病部位的果肉组织进行取样,测定果实发病率以及果肉褐变度,对发病过程中脂氧合酶(LO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活性氧代谢起关键作用的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类黄酮含量以及活性氧清除相关酶(POD、CAT、SOD)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菠萝果实在贮藏第6天开始发病,到15 d时,发病率为100%,褐变度在第6~9天时增长最快;在黑心病发病过程中,与健康部位相比,患病组织伴随着LOX活性的升高,MDA的积累,同时出现AsA的下降、类黄酮含量的显著增加,且患病组织POD、CAT酶活性快速下降,但谷胱甘肽含量和SOD酶活性几乎没有变化.由此可推断,在采后菠萝黑心病发病过程中,AsA、类黄酮、POD、CAT在活性氧代谢中起关键作用.
    • 谷会; 朱世江; 侯晓婉; 贾志伟; 张鲁斌
    • 摘要: 以‘巴厘’菠萝为实验材料,研究氯化钙浸泡果柄处理对菠萝采后黑心病及贮藏品质的影响,并对处理后果实的抗氧化性、酚类物质代谢以及水溶性钙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质量分数1%的氯化钙处理明显降低菠萝黑心病的病情指数,提高果实过氧化物酶的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降低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力,降低总酚的含量;氯化钙处理还延缓了果实VC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提高了果实水溶性总钙和胞内钙的含量,从而延缓了菠萝采后贮藏品质的劣变,氯化钙处理对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由此推测,氯化钙处理可能通过提高果实的抗氧化性,降低酚类物质的代谢水平和提高水溶性胞内钙的含量从而抑制菠萝黑心病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