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馆
高校档案馆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765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7篇、会议论文48篇、专利文献18241篇;相关期刊187种,包括办公室业务、档案与建设、黑龙江档案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四届档案职业论坛、2013年“公平 公开 共享:我们需要的信息社会”学术研讨会、2013年福建省科协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档案分会场等;高校档案馆的相关文献由771位作者贡献,包括邸家琴、郭崇兰、王娅等。
高校档案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241篇
占比:95.97%
总计:19006篇
高校档案馆
-研究学者
- 邸家琴
- 郭崇兰
- 王娅
- 蒋娟
- 闫丽侠
- 丁夕
- 张瑞菊
- 李国红
- 杨伟
- 王阳
- 陈芳
- 高云燕
- 于鲁霞
- 云雪
- 何文祥
- 冯兢
- 刘云霞
- 刘淑玉
- 姚蔚迅
- 张延冬
- 张文元
- 张爱华
- 张立新
- 张绍英
- 徐丽娜
- 徐琨
- 方燕平
- 曹玉兰
- 曹琳
- 曾淑珍
- 汤涛
- 王宇晖
- 王琴
- 王霞
- 胡胜友
- 蔡颖
- 谢海洋
- 赵嘉文
- 陈丹
- 陈少毅
- 马玉妍
- 丁乙
- 乔建勤
- 于萧潇
- 付建华
- 任洁
- 何维
- 刘华英
- 刘志龙
- 刘社文
-
-
朱思霖
-
-
摘要:
2014年,文创产业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1]),随后,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陆续发布系列相关政策、意见与规划,为档案馆文创产品开发提供了基本遵循。高校档案馆作为服务社会、师生的重要文化机构,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依托产学研优势条件,理应走在校园文创产品开发的前沿。文章运用SWOT模型分析高校档案馆参与校园文创产品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助力档案馆针对自身情况采取有效策略,拓展档案馆的文化服务功能。
-
-
边媛
-
-
摘要: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随着新《档案法》的颁布和"十四五"规划的出台,高校档案馆的功能定位与信息服务方式也将随之改变。高校档案馆的功能定位从高校专属向高校专属和公共性兼容、个性需求与社会化增值相结合转变,信息服务也由校内单一性向多元化校内外信息开发与利用的开放模式、个性需求开发与远程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转变,高校档案馆服务制度体系将面临全面升级。
-
-
贺冰花
-
-
摘要:
在“5G+”多应用背景下,高校档案服务可寻求与“5G+”技术相结合的新服务模式。根据5G技术的特点,分析高校档案馆创新服务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5G+”服务模式应用场景、实现渠道。5G时代的到来,推动了“5G+”多应用场景的创新发展,万物互联景象从虚构作品中逐渐真切地应用到现实社会中,远程智慧医疗、远程设备精准控制、云游戏、云直播服务革新使公共服务体系进入5G创新服务时代。
-
-
王小茹
-
-
摘要:
档案馆在教学档案管理方面采取了诸多改革措施,如完善机构设置、增加人员配置、专人收集和管理档案。组织兼职档案员学习培训,提高档案员业务水平;将库房全面升级,建立专属档案室,存放教学档案;建立专属网站,更新电子系统,方便使用与宣传;完善各项制度,制定归档详细流程,细化规范归档范围。以上措施均取得显著成效,在学校专业评估、申硕攻坚和师范认证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
陈丹
-
-
摘要:
档案是兼有存史和资政价值的特殊文化资源,是国家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校档案记录了学校办学以来的建设历程以及师生们在各阶段历史发展中自强不息的奋斗轨迹,它以其特有的文化属性和显著的政治特点,承担着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功能和责任,可以在高校党建宣传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首先论述了高校档案文化建设与高校党建宣传两者间的关系,介绍了高校档案馆如何在新时代发挥为党育人功能,践行为党育人使命,与党建宣传工作融合发展,提供了高校档案馆今后工作发展的新思路。
-
-
-
-
徐芳
-
-
摘要:
借助档案网站对“双一流”高校近5年的档案业务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调查数据为参考,结合地方应用型高校特色资源及校园文化建设需求,从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档案保管与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档案宣传等方面分析了地方应用型高校档案业务创新的方向和途径,以期对高校档案事业发展以及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文化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
-
盛琼洁
-
-
摘要:
高校档案是大学文化记忆和传承不可或缺的要素,根据高校发展建设要求和校友需求,有必要大力构建档案馆文化记忆功能,以丰富鲜活的档案资源为基础,推进大学文化发展传承,提升高校档案馆社会影响力。通过分析高校档案馆文化记忆功能构建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
-
陈伟斌;
张庆顺
-
-
摘要:
随着高校信息化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教学、科研、财务、基建以及公文管理系统中的数据飞速增长。同时,高校档案馆根据“存量档案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的工作要求,将各类系统的业务数据纳入学校归档范围,加强对业务系统数据的集中管理,出现了高校数字档案数据量急剧增加[1]。但是,数字档案存在不稳定、易更改和设备依赖性等特点,高校数字档案在面临自然灾害、硬件组件故障或老化、管理不善、软件不兼容等不确定因素威胁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数据损坏、丢失或者无法读取等问题。尤其是在“单套制”管理背景下,如果没有妥善的应对措施,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高校档案馆亟须选择合理的存储备份技术,对高校数字档案进行有效存储和备份。
-
-
周建秋
- 《教育部直属高校档案工作协会第一、二届青年论坛》
| 2017年
-
摘要:
传统档案服务形态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优化用户体验成为衡量高校档案馆服务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高校如何建设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型服务型档案馆已成为一种新趋势.以用户体验为前提,本文采用网络调查法,重点分析了社会公众最直观感受的高校档案馆门户网站、个性化服务系统、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三个方面的建设情况,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向,为建设以用户体验为主导的新型服务型高校档案馆提供了新思路.
-
-
朱国康;
徐琨;
陈奇志
- 《2018年档案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了新时代,也是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发展的新机遇.声像档案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但当前的声像档案资源建设情况,尤其是高校档案馆,声像档案的资源难以满足现实用户查档的需求和文化建设的需要.本文提出从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角度来探索和实现高校声像档案的资源建设,通过分析声像档案的特性和共享理念,对声像档案共建共享模式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并给出基本构建方案.
-
-
李静
- 《2018年档案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高校档案文化与大学文化之间关系紧密,本文从高校档案文化与大学文化的定义出发,梳理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新时期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内涵进行了解析,在此基础上,最后探索总结了广东省部分高校在档案文化建设方面所进行的实践:深入研究档案传统“收、管、用”工作流程,充分调研高校归档部门的工作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设新时期数字档案馆,打造现代、便捷的档案工作体制;分析当前高校馆藏档案资源配置,发掘潜在的高校档案,进一步丰富馆藏档案资源,加强档案文化资源建设,形成高校特色档案文化资源体系;与相关机构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深人挖掘档案文化,探寻档案文化传播途径。
-
-
李静
- 《2018年档案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高校档案文化与大学文化之间关系紧密,本文从高校档案文化与大学文化的定义出发,梳理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新时期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内涵进行了解析,在此基础上,最后探索总结了广东省部分高校在档案文化建设方面所进行的实践:深入研究档案传统“收、管、用”工作流程,充分调研高校归档部门的工作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设新时期数字档案馆,打造现代、便捷的档案工作体制;分析当前高校馆藏档案资源配置,发掘潜在的高校档案,进一步丰富馆藏档案资源,加强档案文化资源建设,形成高校特色档案文化资源体系;与相关机构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深人挖掘档案文化,探寻档案文化传播途径。
-
-
李静
- 《2018年档案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高校档案文化与大学文化之间关系紧密,本文从高校档案文化与大学文化的定义出发,梳理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新时期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内涵进行了解析,在此基础上,最后探索总结了广东省部分高校在档案文化建设方面所进行的实践:深入研究档案传统“收、管、用”工作流程,充分调研高校归档部门的工作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设新时期数字档案馆,打造现代、便捷的档案工作体制;分析当前高校馆藏档案资源配置,发掘潜在的高校档案,进一步丰富馆藏档案资源,加强档案文化资源建设,形成高校特色档案文化资源体系;与相关机构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深人挖掘档案文化,探寻档案文化传播途径。
-
-
李静
- 《2018年档案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高校档案文化与大学文化之间关系紧密,本文从高校档案文化与大学文化的定义出发,梳理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新时期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内涵进行了解析,在此基础上,最后探索总结了广东省部分高校在档案文化建设方面所进行的实践:深入研究档案传统“收、管、用”工作流程,充分调研高校归档部门的工作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设新时期数字档案馆,打造现代、便捷的档案工作体制;分析当前高校馆藏档案资源配置,发掘潜在的高校档案,进一步丰富馆藏档案资源,加强档案文化资源建设,形成高校特色档案文化资源体系;与相关机构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深人挖掘档案文化,探寻档案文化传播途径。
-
-
李静
- 《2018年档案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高校档案文化与大学文化之间关系紧密,本文从高校档案文化与大学文化的定义出发,梳理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新时期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内涵进行了解析,在此基础上,最后探索总结了广东省部分高校在档案文化建设方面所进行的实践:深入研究档案传统“收、管、用”工作流程,充分调研高校归档部门的工作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设新时期数字档案馆,打造现代、便捷的档案工作体制;分析当前高校馆藏档案资源配置,发掘潜在的高校档案,进一步丰富馆藏档案资源,加强档案文化资源建设,形成高校特色档案文化资源体系;与相关机构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深人挖掘档案文化,探寻档案文化传播途径。
-
-
汤涛
- 《2018年档案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互联网+"时代,为档案文化传播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华东师大在档案文化传播过程中,以创建档案文化品牌为追求,创新驱动,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公关传播、精品文献出版、塑造"网红人物"、新媒体平台、"名人背书"等途径,结合大众、人际和网络传播三者优势,整合营销传播,提升档案文化在高校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
-
汤涛
- 《2018年档案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互联网+"时代,为档案文化传播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华东师大在档案文化传播过程中,以创建档案文化品牌为追求,创新驱动,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公关传播、精品文献出版、塑造"网红人物"、新媒体平台、"名人背书"等途径,结合大众、人际和网络传播三者优势,整合营销传播,提升档案文化在高校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
-
汤涛
- 《2018年档案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互联网+"时代,为档案文化传播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华东师大在档案文化传播过程中,以创建档案文化品牌为追求,创新驱动,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公关传播、精品文献出版、塑造"网红人物"、新媒体平台、"名人背书"等途径,结合大众、人际和网络传播三者优势,整合营销传播,提升档案文化在高校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