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驰振

驰振

驰振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68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59281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学报、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全国风工程研究生论坛、第八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第十一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等;驰振的相关文献由44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政清、廖海黎、李胜利等。

驰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9281 占比:99.79%

总计:59404篇

驰振—发文趋势图

驰振

-研究学者

  • 陈政清
  • 廖海黎
  • 李胜利
  • 刘欣鹏
  • 晏致涛
  • 王东炜
  • 顾明
  • 李明水
  • 李海涛
  • 周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松科; 陈潜; 何佳勇; 张晓驰; 余传锦
    • 摘要: 为提高钢-混叠合窄梁的抗风性能,以山区大跨窄梁悬索桥——紫坪铺特大桥为背景,采用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其加劲梁气动稳定性及其抑振措施进行研究。风洞试验观察到加劲梁原始断面在负攻角下会发生驰振发散,基于此,采用节段模型动力试验对比了调整检修道位置、调整防撞护栏透风率、设置下稳定板、设置水平导流板等气动措施的驰振抑振效果,并进一步通过节段模型静力试验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检修道置于梁底的驰振抑振效果略好于置于桥面边缘;不同程度封闭防撞护栏或采用下稳定板反而会使结构的气动性能劣化;采用增设水平导流板及下移检修道的组合气动优化措施可大幅提高驰振临界风速,明显改善气动性能。
    • 黄玮
    • 摘要: 采用钢管-钢管混凝土复合桥塔可减轻桥塔自重,设计出更轻盈多样的结构造型,为分析桥塔抗风自立状态的抗风性能,采用MIDAS软件对该桥塔进行了抗风性能数值分析,并制作1∶100的缩尺气弹模型进行风洞试验,研究桥塔的涡振、驰振和抖振响应。结果表明:在该桥塔自立状态风洞试验中未发现明显的涡振和驰振现象,紊流场中桥塔抖振响应也很小,无须设置永久性减振措施。
    • 安苗; 李寿英; 陈政清
    • 摘要: 针对亮化灯具引起的斜拉索振动问题,以某安装椭圆形灯具和矩形线盒的斜拉索为工程背景,研究了驰振特性及增加结构阻尼对驰振的抑制效果.首先,进行了节段模型测力风洞试验,测量了安装灯具斜拉索的三分力系数,通过驰振力系数初步预测了发生驰振的风攻角范围;然后,分别进行了二维和三维节段模型测振风洞试验,测量了安装灯具斜拉索风振响应随风攻角、风速等的变化规律,探讨了阻尼比对提高驰振临界风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安装椭圆形灯具和矩形线盒的斜拉索的平均阻力和升力系数最大分别可达1.8和1.5,静风荷载比未安装灯具时可增大83%;局部凸起的点光源对安装灯具斜拉索的气动力影响很小;二维斜拉索的最不利风攻角为8°,驰振力系数低至-7.9,阻尼比为0.1%时驰振临界风速为21.8 m/s;三维斜拉索的起振风偏角范围为40°~56°、186°~196°,面内和面外都有较大振动;阻尼比为0.1%时起振风速低至4.7 m/s;起振后,随风速的增大,振幅线性增加,折减风速达到77时,无量纲位移可达到2D(D为斜拉索直径);增大阻尼在相同风速下可降低振动的幅度;阻尼比小于0.8%时,增加阻尼对驰振临界风速的提高作用有限;当阻尼比增大到1.0%时,能够有效抑制安装椭圆形灯具和矩形线盒的斜拉索驰振.
    • 陈政清; 李寿英; 邓羊晨; 王园园; 安苗; 杨超
    • 摘要: 随着桥梁跨径的增大,桥梁索结构的长细比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低,出现了一些新的风致振动问题,如悬索桥吊索风致振动、斜拉索高阶涡激共振、安装亮化灯具的桥梁索结构驰振等.针对这些新挑战,采用现场观测、风洞试验和理论分析等手段,研究人员进行了系统的机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振动控制措施.结果表明:悬索桥吊索风致振动的机理复杂,在斜拉索上积累的振动控制经验难以直接应用,安装刚性分隔架是抑制索股相对振动的有效手段;已在多座大跨径斜拉桥上观测到斜拉索高阶涡激共振,增加了斜拉索振动控制的难度,采用双阻尼器是可同时控制斜拉索高阶涡激共振和低阶风雨激振的有效方案;在桥梁索结构上安装亮化灯具极易引发驰振,增加阻尼器和优化灯具气动外形是避免该类振动的有效措施.
    • 高斯杰; 韩东; 郑明瑞; 李世瑞; 何纬峰; 王瑾程; 汪胜; 周天昊
    • 摘要: 为了提高压电能量采集器的输出功率,提出一种用于悬臂梁式压电能量采集器收集能量的V形截面的钝体,建立该能量采集器的分布参数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流速、外部负载及钝体质量和高度对能量采集器起振速度和输出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能量采集器的输出功率随流速增大而增大;存在最佳负载、最佳钝体高度和钝体质量使能量采集器功率最大化。实验中,能量采集器最大功率达到0.6899 MW,通过比较表明V形钝体具有更好的能量采集性能。
    • 王琼; 黄良沛; 周程峰; 唐谦; 魏克湘
    • 摘要: 为了提高驰振压电风能采集器的性能,提出具有气动性能改进可能性的曲面阻流体设计,并进一步通过翼翅和附加端盖改进曲面阻流体的气动性能。通过FLUENT仿真和实验研究揭示了翼翅和附加端盖对曲面阻流体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翼翅和附加端盖曲面能够显著提高驰振压电风能采集器的气动与俘能性能,有效拓宽了其工作风速范围。
    • 绳丽洁; 王军雷
    • 摘要: 流致振动是典型的流固耦合现象,其引起的周期性作用力会使结构发生疲劳损坏从而引发安全性问题,故在工程中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振动俘能技术的发展以及微电子、无线网络和微机电系统等低能耗产品的发展应用,基于流致振动的俘能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流致振动研究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对目前现有的流致振动俘能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几种提高流致振动俘能装置效率的措施.最后,总结了流致振动俘能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对未来流致振动能量收集发展的展望.
    • 冉聃颉; 练继建; 邵楠; 燕翔; 刘昉; 杨旭
    • 摘要: 针对流致振动能量转换系统中硬驰振分支能量利用受限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圆-三角-附板组合截面振子。改装现有流致振动能量转换装置,引入扭矩传感器获取流体力,进行不同励磁电压下的流致振动与发电试验,评估振幅、频率、升力、功率和效率等参数。该研究旨在为提高流致振动能量转换系统的实际发电潜能和扩大其适用范围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在涡激振动区间,随着流速增大,圆-三角-附板振子可捕获更多的流体能量;随着阻尼增大,圆-三角-附板振子振动响应由软驰振模式过渡到硬驰振模式;圆-三角-附板振子的最佳能量转换分支为驰振分支,其最大振幅比为2.43,对应励磁电压为3 V,折合流速为12.38;最优发电功率为24.72 W,效率为25.46%,对应励磁电压为99 V,折合流速为12.38,与三棱柱振子相比,其可一定程度提高能量转换能力。
    • 王金涛; 魏东泽; 阙小玲; 周江淮; 张艺善
    • 摘要: 为揭示半潜式平台涡激运动的影响机理,采用剪切应力输运SST k-ω湍流模型数值模拟了方形四立柱半潜式平台在均匀流作用下的涡激运动特性。分析了平台在0°、15°、30°和45°流向角时的横荡、纵荡和艏摇运动响应,以及流向角对运动幅值和涡激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流向角对运动幅值和涡激力均有较大影响。大多数流向角下,横荡幅值大于纵荡,但仍处于一个数量级,纵荡不可忽略;在系泊刚度系数较小时,艏摇最高可达25°以上,同样不可忽略;此外,还发现与圆柱结构涡激运动不同,方形四立柱平台往往呈现出涡激运动和驰振相结合的特点,这可能与流向角及结构特征有关。在不同流向角下,升力系数和艏摇力矩系数主频率比始终保持为1:1,可以推断艏摇由横荡主导。
    • 许思遥; 习夏雨
    • 摘要: 为分析山区高墩大跨桥梁的风致响应规律,以某山区高墩大跨桥梁为例,采用专业CFD软件Fluent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在计算其结构静力三分力系数的基础上,以桥梁上部结构箱梁的驰振、颤振、涡激振动及风载内力为分析对象,研究山区高墩大跨桥梁在风场作用下的风致响应问题,并对桥梁的抗风稳定性进行预判。分析结果表明:风场中箱梁截面的静力三分力系数与梁高呈正相关,所依托的山区高墩大跨桥梁抗风稳定性良好,并具有较大的安全富余。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