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组织
青年组织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1年内共计431篇,主要集中在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社会学、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2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44043篇;相关期刊180种,包括国际展望、当代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4年度华北地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学术论坛、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等;青年组织的相关文献由351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志坚、程刚、王仲伟等。
青年组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4043篇
占比:99.03%
总计:44474篇
青年组织
-研究学者
- 黄志坚
- 程刚
- 王仲伟
- 石国亮
- 刘凯
- 卢淳杰
- 吴庆
- 吴紫莹
- 孙英之
- 张华
- 李维岳
- 江洪
- 胡献忠
- 谢海峰
- 刘小钢
- 李辉
- 董东晓
- 乐嘉勇
- 刘亚琼
- 吴佳齐
- 周宇香
- 周际
- 埃扎尔·塔曼
- 孙杭明
- 容平
- 张勇
- 房列明
- 方巍
- 本刊编辑部
- 李倢
- 李斌
- 李春丽
- 李洪峰
- 李源潮
- 李龙
- 杜里曼·苏安迪
- 杨名
- 林海
- 王敏
- 王连弟
- 练庆伟
- 肖保根
- 薛红萍
- 谈谷铮
- 谭洪文
- 赵海燕
- 赵黎明
- 郗舸
- 郭本城
- 阿兹米·哈姆扎
-
-
刘凯;
周宇香
-
-
摘要:
美国青年组织国际化起步早,法制化、专业化、项目化程度高,发展体系成熟,是美国开展软实力外交的重要资源.本文在简要介绍国际性大学生组织、跨国志愿服务组织、国际性创新创业组织、宗教青年组织四类美国跨国青年组织的基础上,归纳了美国青年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特点,包括政府支持和主导、传播美国文化和价值观、培养青年人才、构建全球合作网络等等,并提出了如何借鉴美国青年组织国际化经验,促进我国青年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建议.
-
-
-
李洪峰
-
-
摘要:
近年来,法国政党青年组织经受着政党领导人代际变更与青年一代参政模式代际变更的双重压力。其中,马克龙青年组织的出现既是代际变更的产物,带有变革色彩,同时仍然承载了传统的政党青年组织功能,在马克龙及其所创立的政党——共和国前进党的政治发展道路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既助力了政党巩固自身的政治地位,又提供了人才梯队。马克龙青年组织的个案表明: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中,法国政党青年组织面临着青年参政态度与模式、政党代表力与执行力、回应青年及全体人民诉求能力和自身机制建设的多重挑战。
-
-
吴佳齐
-
-
摘要:
20世纪初,基督教传教团体在西方势力入侵下进入中国,受其影响,国内开始自创青年组织。新文化运动爆发后,青年组织尤其是学生组织发展迅速,青年运动迭起,其活跃程度达到史上顶峰,并在反基督教运动中赢得阶段性胜利。国民革命爆发,国民党借助改组吸收大量青年开展革命斗争。国共合作下国民党青年组织逐步分化,而共产党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建立起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领导青年工人和学生从事一系列斗争工作。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共青团在共产党带领下展开了支援抗战、提供战时服务的工作;国民党内部则形成了以三青团为主的青年组织群体,领导国统区青年参加抗日活动。至此,青年组织形成了以两大“列宁式政党”为指导的格局,直至抗战结束。
-
-
吴佳齐
-
-
摘要:
20世纪初,基督教传教团体在西方势力入侵下进入中国,受其影响,国内开始自创青年组织.新文化运动爆发后,青年组织尤其是学生组织发展迅速,青年运动迭起,其活跃程度达到史上顶峰,并在反基督教运动中赢得阶段性胜利.国民革命爆发,国民党借助改组吸收大量青年开展革命斗争.国共合作下国民党青年组织逐步分化,而共产党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建立起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领导青年工人和学生从事一系列斗争工作.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共青团在共产党带领下展开了支援抗战、提供战时服务的工作;国民党内部则形成了以三青团为主的青年组织群体,领导国统区青年参加抗日活动.至此,青年组织形成了以两大"列宁式政党"为指导的格局,直至抗战结束.
-
-
张晓红;
彭兴伟
-
-
摘要:
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党的青年工作的概念可以从对象确定、核心目标、绝对领导三个层面进行理解.围绕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时期所创造的伟大成就,文章全面回顾百年来党的青年工作重心的变迁,在更加具体的历史范畴中阐释党的青年工作的发展演变历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重视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充分发挥青年组织的动员作用、努力塑造意识形态氛围、坚持发展性青年工作取向等党的青年工作的优良传统,以期对现阶段推动青年工作持续向好发展、稳步提升整体成效提供重要的参考.
-
-
薛红萍
-
-
摘要:
陕甘宁边区的青年工作是延安时期党的青年工作的试验田,为执政党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青年组织,进行了从改造共青团到建立青救会,再到重建青年团的成功探索。这一探索形成了党的青年工作理论,揭示了中国青年运动的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发展观,成为抗战时期全国青年运动的模范,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对新时代青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
薛红萍
-
-
摘要:
陕甘宁边区的青年工作是延安时期党的青年工作的试验田,为执政党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青年组织,进行了从改造共青团到建立青救会,再到重建青年团的成功探索.这一探索形成了党的青年工作理论,揭示了中国青年运动的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发展观,成为抗战时期全国青年运动的模范,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对新时代青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
刘凯;
周宇香
-
-
摘要:
美国青年组织国际化起步早,法制化、专业化、项目化程度高,发展体系成熟,是美国开展软实力外交的重要资源。本文在简要介绍国际性大学生组织、跨国志愿服务组织、国际性创新创业组织、宗教青年组织四类美国跨国青年组织的基础上,归纳了美国青年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特点,包括政府支持和主导、传播美国文化和价值观、培养青年人才、构建全球合作网络等等,并提出了如何借鉴美国青年组织国际化经验,促进我国青年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建议。
-
-
-
-
张牧云
- 《2014年度华北地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学术论坛》
| 2014年
-
摘要:
本文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为个案,试图分析抗战初期中共关于国统区青年组织政策的转变过程.研究发现,基于争取与动员青年的目标,中共从1936到1938年关于国统区青年问题存在三次讨论高潮。讨论的核心是中共希望在“打散”与“收拢”青年组织的实践中选择一个最好的方式来扩大吸引青年的范围。目前有关抗战时期中共青年组织的研究对这一问题尚未涉及。追踪三次讨论的动态过程不仅有助于总结抗战时期中共青年工作的经验教训,对于当下中共重新激活共青团活力、调适中共与青年团体关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
-
石国亮
- 《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青年组织的发展是与所处的社会结构和青年发展状况紧密相联。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世界各国青年组织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而又各具特色。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青年组织之间的联系增多,相互之间的影响增强。各国青年组织在完善其原有组织模式的基础上,既继承传统又突破陈规,既不断巩固现有的发展格局又努力开创新的发展途径,进一步加快了发展的进程和前进的脚步。世界各国的青年组织蓬勃发展并日渐呈现出一些新的、共同的发展趋势。文章提出:青年组织的发展取向日趋多元化,发展模式日渐非正式化;青年组织的组织方式日趋虚拟化,组织结构日益向网络化和扁平化方向发展;青年组织辅助政党执政的功能进一步凸显,青年组织越来越成为国家青年事务的重要承担者和政党政治的重要实现者;青年组织在构建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中日渐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青年组织尤其是非正式青年组织,正日益成为社会组织中发展迅速、生命力强、凝聚力与影响力日渐增大的组织;青年组织正日渐成为青年文化的主要发源地、组织力量和推动力量;青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与国际同类组织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青年组织自身在交流互鉴中更趋成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