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青年研究

青年研究

青年研究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768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8篇、专利文献12146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等; 青年研究的相关文献由445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志坚、刘宏森、苏颂兴等。

青年研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8 占比:5.95%

专利文献>

论文:12146 占比:94.05%

总计:12914篇

青年研究—发文趋势图

青年研究

-研究学者

  • 黄志坚
  • 刘宏森
  • 苏颂兴
  • 谢昌逵
  • 谭建光
  • 何绍辉
  • 方俊
  • 李洁
  • 陆建华
  • 余逸群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宁
    • 摘要: 质性研究是一种在社会科学领域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并在青年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一些研究者在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时却陷入某种误区,并因此降低了研究质量,导致一些学者拒斥质性研究方法,甚至遭到某种程度的“鄙视”。造成这样的结果通常由于研究者在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时做得不够规范,容易陷入三个误区:描述性误区、特殊性误区和去情境化误区。描述性误区是指一些质性研究只停留在对研究对象的经验描述,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特殊性误区是指研究无法将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与普遍性连接起来,无法从特殊上升到普遍;去情景化误区是指对某种现象进行研究时,未能把研究对象与社会情境或历史情境联系起来分析。为了切实提升质性研究的质量和声誉,针对质性研究出现的三个误区,提出解决之道:一是注重理论构建;二是注重从特殊上升到一般,追求类型普遍性;三是注重发挥社会学想象力,改线性研究模式为循环研究模式。
    • 梁玉成; 马昱堃
    • 摘要: 社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青年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发表观点、表达情感、与他人建立社会关系,这使得青年的活动场域与交往形式发生了根本转型,靠传统的青年研究方法难以从宏观视角分析青年群体的行动与观念演化。本文引申数字人文中的“远读”概念,提出对青年的计算文本分析研究范式。本文将文本的信息分为词义、词性、关系和情境,并简要介绍了量化这些信息的分析方法,将这些方法的应用路径分为编码与分类、情感分析、降维分析、主题抽取、分化与极化以及文化测量,它们与青年研究领域还有很大的结合空间。通过“远读”计算中的降维思想,研究者能从整体视角找出大量文本之间的潜在结构,进而获得对青年的“整体事实”的理解。在这一范式的应用中,需要注意文本数据代表性、分析方法适用性以及数据收集的伦理问题,而纳入音视频及图像的“富文本”分析会是将来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远读”与“近读”相结合能够促进我们对青年群体的理解。
    • 风笑天
    • 摘要: 作为工业化社会的产物,青年是一个随着历史时期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有所变化和存在差别的概念。青年所具有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社会特征是我们正确认识青年、了解青年现象、研究青年问题的三条重要途径。特别是青年的社会特征,更是理解青年和青年现象,认识青年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桥梁和工具。青年社会学是一门运用社会学的基本原理、特定视角和研究方法,探讨青年这一特定人口群体的社会特征及青年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学科。“社会学想象力”是青年社会学最为重要的研究视角。只有将青年放到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放到特定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去分析,我们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认清各种青年现象和青年问题的本质。青年社会学的研究主题既涉及与青年群体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也涉及作为特定群体的青年与社会整体结构、社会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其中,青年的社会化、青年的工作与职业、青年的婚姻与家庭、青年亚文化、青年群体、青年组织、青年社会问题等,都是青年社会学最重要的研究主题。
    • 张华娜; 张雁军
    • 摘要: 西藏民主改革60多年以及改革开放40多年的社会变迁,构成了理解当前西藏藏族青年现象和青年问题的重要社会背景。这种社会变迁主要在四个方面对藏族青年产生重大影响:第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转变;第二,社会流动的增加以及社会分层的加剧;第三,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第四,家庭人口结构的变迁。从社会变迁的角度出发,现阶段西藏藏族青年问题与青年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变迁与藏族青年的身份建构、教育、就业、婚姻与家庭、亚文化、社会心态、社会问题等方面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变迁对这些问题的影响上。
    • 王军
    • 摘要: 当下,社会科学量化研究面临着备受质疑的危机,除了质性研究对其“只见数字不见人”的批评之外,更多则是来自量化研究内部,即其对自身的方法论基础、研究方法及其规范性的淡化和忽视,同时又过于沉迷“技术至上论”。基于此,本研究认为量化研究需要痛定思痛和深刻反思,重新复兴传统量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研究方法并且注重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在详细介绍传统社会科学量化研究范式和写作规范的基础上,文章以青年研究为例,总结回顾了量化研究常见的七大谬误并对其进行了深刻反思。认为在当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传统量化研究的作用和地位会更加凸显。不过,由于当今量化研究存在的种种乱象以及学术界功利主义的指标化考核导向,量化研究的未来依旧悬而未决,其最终趋向主要取决于学术共同体是否具有反思批判精神以及是否采取切实行动来谋求改变。
    • 肖峰
    • 摘要: 青年是算法社会的“原住民”。他们受算法技术的影响最深,既是算法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受算法负面作用最大的群体,这种双重影响的消极方面成为当代青年中的种种“算法问题”:在算法投喂信息中“迷失于算法”,在工作、认知与生活领域中“受困于算法”和“异化于算法”,以及在使用算法技术过程中“退化于算法”。青年研究需要重视当代青年中的上述算法问题,通过“走近算法”“走进算法”“嵌入算法”和“借鉴与超越算法”等途径来为建构青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算法生态献力。
    • 郑敬斌; 徐雯婷
    • 摘要: 利用CiteSpace.5.5.R2对中国青年研究领域三本权威期刊《中国青年研究》《青年研究》《当代青年研究》的发文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发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研究的热点内容集中在青少年、大学生、共青团和新生代农民工四类议题上,具有问题导向和本土特征愈加显著、群体研究和组织研究齐头并进的发展趋势.新时代中国青年研究的范式变革则具体表现为关注视域的拓宽、体系建构的深化、技术方法的革新.在剖析现实境遇的基础上展望未来的研究进路,需要处理好国际视野与本土话语、学科逻辑与问题逻辑、"大数据"与"小数据"之间的若干矛盾关系.
    • 张颖
    • 摘要: 2020年度中外学术期刊发表的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青年研究成果,议题主要涵盖心理影响、社会参与、互联网应用、特定群体状况、思想意识形态五个方面.中英两种文字语境的疫情下青年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研究结论方面具有某些趋同性,但在研究重点和对青年的整体画像方面存在显著区别.中国学者以英文发表、以中国本土青年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是全球青年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有望在未来为世界贡献更多具有普遍意义的智识.
    • 黄敬宝; 李蕊
    • 摘要: 近十年来,我国学术界非常关注青年就业问题,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较少。有代表性的较高层次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青年就业状况、青年就业的影响因素、青年就业的促进对策和青年创业四个领域,总体框架完整,研究成果丰富。青年就业状况及质量的差异较大,就业歧视普遍存在并带来不利影响;市场供求、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影响青年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宏观政策影响市场环境、约束用人单位和广大青年的行为;青年就业的促进对策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劳动力市场、政策调控等方面;青年创业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全面,存在创业技能不足、创业资源不足、创业服务不完善的问题。研究不足主要体现在青年的概念界定标准不统一,弱化研究结论的可比性;定性研究缺乏数据支撑,尤其是动态追踪调研;调查范围小、样本较少、代表性不强。未来,青年就业研究要规范青年的概念界定,完善学术研究方法,增强调查样本的代表性。
    • 张颖
    • 摘要: 2020年度中外学术期刊发表的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青年研究成果,议题主要涵盖心理影响、社会参与、互联网应用、特定群体状况、思想意识形态五个方面。中英两种文字语境的疫情下青年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研究结论方面具有某些趋同性,但在研究重点和对青年的整体画像方面存在显著区别。中国学者以英文发表、以中国本土青年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是全球青年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有望在未来为世界贡献更多具有普遍意义的智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