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雾培

雾培

雾培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3年内共计459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作物、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1930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现代化农业、中国马铃薯、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6年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等;雾培的相关文献由1126位作者贡献,包括杨连成、郑虚、覃维治等。

雾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1930 占比:99.80%

总计:42012篇

雾培—发文趋势图

雾培

-研究学者

  • 杨连成
  • 郑虚
  • 覃维治
  • 廖克祖
  • 刘曙光
  • 南松剑
  • 孙周平
  • 张梅
  • 于海业
  • 喻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廖霏霏; 杜勇利; 熊湖; 张德银
    • 摘要: 雾培法作为一种生产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新型技术,较传统基质栽培法具有可控性、生产自动化、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为筛选有效提高雾培马铃薯产量的叶面处理方式,研究以清水为对照(CK),用赤霉素(GA)、尿素(UREA)、硝酸钙(CN)及3种混施(GA+UREA、GA+CN、UREA+CN)处理‘中薯5号’,对比分析并综合评价不同处理对马铃薯植株生长情况及产量的影响。在春、秋两季,GA(10 mg/L)、GA+UREA(10 mg/L+3 g/L)和GA+CN(10 mg/L+3 g/L)处理显著增加了‘中薯5号’的株高、匍匐茎长、叶面积指数、单株产量和单株结薯数,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指数,‘中薯5号’的单株产量提高27.43%~50.92%,单株结薯数提高21.60%~48.96%,而单施UREA(3 g/L)和CN(3 g/L)对产量影响不明显。在春季,UREA+CN(3 g/L+3 g/L)也能显著提高‘中薯5号’的单株产量和单株结薯数,分别提高27.65%和23.66%。该试验表明,含GA的喷施处理均能促进雾培马铃薯植株营养生长,从而提高雾培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在春季,UREA和CN共同作用也能显著提高雾培马铃薯产量。
    • 尹佳莉; 杜红斌; 王淑婷; 邵国莉; 李文新; 刘航
    • 摘要: 文章在香菜植株生长期采用3种营养液浓度和3种喷雾间歇频率对植株进行处理,于2021年—2022年在塔里木大学园艺试验站连栋温室进行了香菜气雾栽培生长试验。研究发现50%~75%和75%~100%的营养液浓度以及5 min和7 min的喷雾间歇频率处理下香菜的综合指标表现较好,50%~75%浓度营养液和5 min喷雾间歇频率处理下香菜产量最高。
    • 唐梦雪; 王克秀; 唐铭霞; 胡建军; 何卫; 杨雯婷; 郭展; 王西瑶
    • 摘要: 【目的】优化布拖乌洋芋雾培原原种高效生产技术,为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布拖乌洋芋为材料,设置清水对照(CK)、Ca(NO_(3))_(2)、GA_(3)+Ca(NO_(3))_(2)、GA_(3)+eBr、KH_(2)PO_(4)、S-3307、Ca(NO_(3))_(2)+KH_(2)PO_(4)、GA_(3)+Ca(NO_(3))_(2)+S-33078个处理,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重复4次,采用雾培方法,春秋两季连续开展外源激素及肥料调控对布拖乌洋芋雾培原原种生产影响的研究,探讨叶面喷施外源激素和肥料对马铃薯原原种生产过程中植株生长发育、内源激素变化、干物质积累及块茎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CK)相比,春秋两季叶面喷施GA_(3)+Ca(NO_(3))_(2)、GA_(3)+eBr有利于马铃薯植株营养生长,马铃薯的株高、叶面积指数、茎和叶的干物质分配比例显著提高,其中GA_(3)+Ca(NO_(3))_(2)处理春秋两季马铃薯的株高、叶面积指数、茎和叶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分别增加41.0%,111.1%,24.8%,31.5%和50.6%,109.1%,21.1%,21.5%;GA_(3)+eBr处理春秋两季马铃薯的株高、叶面积指数、茎和叶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分别增加37.5%,72.2%,24.6%,30.6%和39.3%,77.3%,21.5%,22.7%。叶面喷施S-3307对马铃薯株高增加不利,但可以显著提高块茎的干物质分配比例,春秋两季提高幅度分别为34.3%和12.7%。外源激素与肥料处理对春秋两季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和单株结薯产量均有明显影响。春秋两季,GA_(3)+eBr处理均能获得最高单株结薯数,较CK分别显著增加63.3%和26.1%。春季,与CK相比,S-3307处理单株结薯产量显著提高,增幅为54.2%;秋季,喷施Ca(NO_(3))_(2)、GA_(3)+Ca(NO_(3))_(2)、GA_(3)+eBr处理单株结薯产量达到较高水平。【结论】定植前期叶面喷施GA_(3)+Ca(NO_(3))_(2)和GA_(3)+eBr均能促进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增加,春季定植中期叶面喷施S-3307能显著提高单株结薯产量,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和生态条件优化制定原原种生产管理模式。
    • 褚丽敏; 王向平; 薛忠海
    • 摘要: 试验采用3种方式培育黄瓜苗:基质育苗(JZ)、完全水培育苗(SP)、半水培育苗(HH),而后进行雾培黄瓜种植.试验表明:在植株的整个生育期,半水培方式育苗的黄瓜植株的株高、茎粗、根系长度、根系体积均高于其它2个育苗方式,植株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单果重、坐果率以及单株产量也均较高.
    • 张明宇; 齐瑞锋; 杨晶; 刘峰; 安帅霖
    • 摘要: 利用华南农业大学叶类菜A营养液配方,研究了雾培条件下4种营养液EC值对生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EC值对生菜鲜重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茎粗和叶片数量的影响明显.其中,处理②EC值是标准EC值75%~100%的营养液的生菜鲜重、叶面积、茎粗和叶片数最大.而叶绿素含量则以EC值为标准EC值100%~125%的营养液处理最高.生菜中营养元素的含量与营养液的EC值有关,但当EC值超过一定范围时,会抑制生菜对某些营养元素的吸收.综合分析表明,处理②EC值为标准EC值75%~100%的营养液最适合气雾栽培生菜的生长,并有利于提高生菜质量.
    • 赵旭; 姚慧敏; 杨洁
    • 摘要: 以“辽园多丽”番茄为试材,采用气雾法栽培,自第一花序花全部开放时连续处理45 d,研究根际O2处理浓度分别在21%(对照)、10%、5%处理条件下对番茄植株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期为番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5%和10%低氧处理的番茄植株根系和叶片在根际处理前期保护酶活性升高,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活性氧自由基的浓度,对于膜脂的过氧化程度也有减弱作用.当处理时长增加时,发挥保护作用的各种酶类会出现活性降低的现象,番茄根系和叶片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也会更严重,植株的正常代谢遭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处理结束时,5%和10%低氧处理根系MDA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9倍和1.6倍,POD活性分别是对照的1.3倍和1.2倍,CAT活性分别是对照的2.4倍和2.0倍;叶片MDA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8倍和1.6倍,POD活性分别是对照的1.96倍和1.20倍,CAT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02倍和1.70倍.上述结果表明,长期根际低氧显著影响植株的抗氧化酶活性,对植株根系和叶片造成一定的生理影响.根际O2富足可能是雾培条件下植株生长发育旺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 毕丽特
    • 摘要: 大家的办公桌上几乎都有这两件东西:小盆栽和电脑。盆栽据说有减少辐射的作用,但是就算没有,看着绿油油的植物,心情也会变得美好。但是电脑旁边缠成一团的电线就很让人心烦了,人们不禁遐想,要是盆栽植物有充电的功能就好了。不过人们听说过水培植物、雾培植物,但有没有听说过电培植物呢?你别说,凭借着植物和电力的"秘密关系",这些事还都有人在做呢。
    • 周长吉
    • 摘要: 番茄在大型连栋玻璃温室中的种植模式,根据栽培基质的不同分为土壤栽培、基质栽培、营养液栽培(水培)和雾培等。雾培主要用在科普和展览温室中,在商品化生产温室中应用较少。水培,根据营养液的供应形式不同可分为营养液膜(NFT)、深液流(DFT)、浮板等栽培形式,完全的营养液栽培在国内番茄商品化生产温室中几乎没有应用。
    • 王克秀; 汪翠存; 唐铭霞; 胡建军; 李洪浩; 刘可心; 杨雯婷; 何卫
    • 摘要: [目的]为优化雾培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技术,为雾培原原种生产氮素营养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研究了氮素水平对不同生育期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规律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品种川芋117和米拉为试验材料,设5个氮素水平(120、240、360、480、600 mg/L),在雾培不同生育期分别测定各器官干重和氮、磷、钾含量,分析其干物质积累、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及分配.[结果]①同一氮素水平下,相同生育期米拉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大于川芋117,不同品种和生育期,均在氮素水平为240 mg/L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高,在定植90 d时,川芋117和米拉分别达到2.86和4.23 g/plant;②氮素水平增加有利于2个品种各生育期植株各器官氮磷钾含量的提高,定植90 d,2个品种均在240mg/L氮素处理植株的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最高,川芋117分别为0.306、0.070、0.544 g/plant,米拉分别为0.489、0.117、0.899 g/plant;③不同品种和生育期,中氮处理的叶、茎和根的氮、磷、钾分配比例大于低、高氮处理,而块茎则与之相反,生育前期,氮、磷和钾在叶、茎和根中比例大于块茎,生育后期,营养元素往块茎转移;④2个品种均在氮素水平240 mg/L单株结薯数、结薯产量达到最高,川芋117和米拉分别为24.78粒/株,53.78 g/株和29.31粒/株和82.23 g/株.[结论]适量增氮,可以促进植株对氮、磷和钾的吸收积累,有利于原原种产量的提高.在四川盆地弱光生态条件下雾培马铃薯,240 mg/L的氮素水平可以获得较高的原原种产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