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型薯

微型薯

微型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402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4607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中国种业、种子科技、中国马铃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9年中国马铃薯大会、2006年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等;微型薯的相关文献由105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昱霖、苏微、赖庆辉等。

微型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5 占比:0.4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4607 占比:99.53%

总计:54865篇

微型薯—发文趋势图

微型薯

-研究学者

  • 李昱霖
  • 苏微
  • 赖庆辉
  • 尹学清
  • 杨延辰
  • 杨炳南
  • 成永利
  • 李冬虎
  • 段宏兵
  • 牛丽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贺晓霞
    • 摘要: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营养液对气雾栽培法马铃薯微型薯产量、生长性状及采收后损失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雾培条件下生产马铃薯微型薯适宜的营养液配方。结果表明:雾培马铃薯生长初期适当提高雾培营养液中磷、钾含量能够增加植株茎粗,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结薯期适当减少氮用量,增加磷、钾比例可提高微型薯产量。
    • 周爱爱; 陈红燕; 文美玲; 万婷丽
    • 摘要: 在庄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对8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雾培法生长指标及微型薯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甘农薯7号、天薯11号雾培生长表现优于庄薯3号(CK),冀张薯8号、陇薯7号、冀张薯10号表现与庄薯3号(CK)差异不大。综合雾培长势及产量表现,初步认为甘农薯7号、天薯11号、冀张薯8号、冀张薯10号在雾培繁育生产中具备较好品种特性,建议在雾培上推广,其余品种(系)可进一步进行试验。
    • 许泳清; 许国春; 李华伟; 纪荣昌; 罗文彬; 汤浩
    • 摘要: 为探索马铃薯闽彩薯4号繁育微型薯的最佳施肥方式,为马铃薯闽彩薯4号微型薯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彩色马铃薯新品种闽彩薯4号脱毒苗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施肥方式下对马铃薯脱毒苗农艺性状和微型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2和T1处理株高(64.67 cm、64.33 cm)、叶面积值(237.96、185.49)最大,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T2处理的平均结薯数、平均单株薯重、大中薯率最高,分别为1.84粒·株^(-1)、12.42 g·株^(-1)和39%。综上,闽彩薯4号脱毒苗的最佳施肥方式为T2处理,即以有机肥1.27 kg·m^(-2)作基肥;在定植后15 d时喷施1次1/2MS营养液,30 d时喷施1次MS营养液,45 d时喷施1次2MS营养液。在该施肥方式下,闽彩薯4号生长最好,原原种生产效益最高。
    • 徐宁; 张洪亮; 张荣华; 许亚坤
    • 摘要: 为了充分利用水稻产区较为丰富的稻壳资源,筛选出一种资源丰富、成本低、效果好的微型薯生产培养基质。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种基质处理,即稻壳,稻壳(发酵),稻壳+蛭石(1∶1)和蛭石,研究不同基质对马铃薯微型薯成活率、结薯数、产量、单粒薯重、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活率最好的基质是稻壳+蛭石(1∶1)处理,成活率达到62.00%,但各基质处理对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结薯数和单位面积产量均以稻壳+蛭石(1∶1)处理最高,分别达到7.77万个·(667 m^(2))和135.90 kg·(667 m^(2))^(-1),显著高于对照蛭石(CK)处理。单粒薯重、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重表现最好的处理分别为稻壳+蛭石(1∶1)、稻壳(发酵)和稻壳(发酵)处理,但各基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稻壳+蛭石(1∶1)的处理更适合作为马铃薯微型薯培养基质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 吴玉; 彭杰椿; 黄相伟; 邓英毅; 易若兰; 郑虚
    • 摘要: 为选育适宜广西地区雾培生产的微型薯高产优势品种,以2个马铃薯新品种(系)为材料,研究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农艺性状的变化,并比较不同栽培方法对微型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雾培生长时间的增加,雾培马铃薯两品种(系)桂农薯1号和品系20号的株高、茎粗、节位数、叶片数、匍匐茎长度及根长逐渐增加.其中品系20号的株高、茎粗、节间长度、单株结薯数、单株结薯重均大于桂农薯1号,而叶片数、匍匐茎长度和平均单薯重均小于桂农薯1号;二者的根长则无显著性差异.两品种(系)雾培马铃薯的单株结薯数(10粒以上)、单株结薯重、平均单薯重(大于5 g)分别是基质栽培的7~9、12~15和1.6~1.7倍,且品系20号的雾培增产效果优于桂农薯1号.
    • 郑庆伟
    • 摘要: 香芹酮是植物精油中常见的单萜类物质。从激素调控和膜脂过氧化方面探讨香芹酮对马铃薯种薯发芽调控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以“青薯9号”微型薯为试验材料,采用香芹酮0.3mL/kg的处理剂量,贮藏18周后进行停药6周的处理方式,同时以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分别在贮藏0、6、18、20和24周,测定种薯芽长、失重率、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并定期对种薯芽分生组织进行了切片和显微成像分析。
    • 段宏兵; 徐涛; 蔡兴奎; 姚飞虎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马铃薯脱毒技术日益成熟,马铃薯微型薯(简称“微型薯”)的产量逐年增加,但生产成本的急剧上升严重制约了优质微型薯的推广和应用。本文对微型薯生产的农艺过程进行了总结,简述茎尖脱毒、试管培养、组培继代、介质培养、种薯大田扩繁的基本农艺过程;分析了微型薯每个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包括组培继代过程中所需的机器视觉系统以及组培苗的抓取和切割技术、介质栽培过程中所需的温室生长条件控制系统和智能化环境监控系统、微型薯播种过程中所需的微型薯播种技术等;对国内外微型薯生产相关机械化装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包括组培继代、介质培养、微型薯播种等过程中所需的机械化装备;提出了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研究、加速基础共性技术机制的研究、争取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加快我国种薯产业及机械化的发展等意见和建议,以推进微型薯生产技术与装备向自动化、智能化方面发展,从而提高优质微型薯的应用量,促进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 钱创建; 宿飞飞; 王绍鹏; 刘振宇; 张微; 夏善勇; 盛万民
    • 摘要: 为了探究LED光源在马铃薯微型薯日光温室繁育中的作用,以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克新13号为试材,以温室内自然光照为对照,利用LED混合光源绿光:蓝光:红光=1:1:3对脱毒试管苗进行补光,研究现代化全光温室中LED光源补光对微型薯结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ED光源补光后微型薯的结薯数量和总质量分别提高了10.0%和14.4%;除了0~10 g级别的微型薯外,其他级别微型薯的结薯总数量和结薯总质量均有所提高.综上所述,LED混合光源绿光:蓝光:红光=1:1:3处理可以增加日光温室微型薯生产的数量和质量,LED人工补光条件下11~20 g、21~30 g、31~40 g各级别微型薯质量和微型薯数量分别为对照条件下的1.1、1.7、2.4倍和1.3、1.6、2.4倍,这将为马铃薯微型薯日光温室生产中补充光源的选择提供参考.
    • 余参参; 段宏兵; 蔡兴奎; 徐涛; 姚飞虎; 陈志惠; 严福勇
    • 摘要: 以脱毒微型马铃薯(简称“微型薯”)“大西洋”“中薯5号”和“华薯1号”为研究对象,以离散元软件EDEM中微型薯仿真研究所需的相关参数为目标,测定3种微型薯的物理力学特征参数和接触力学参数。采用响应曲面法设计试验,以静摩擦系数、滚动摩擦系数为试验变量,以堆积角为试验指标,将上述测定后的参数输入EDEM进行仿真,求取微型薯之间的滚动摩擦系数。以堆积角为响应值,使用圆筒提升法验证仿真结果的可信度。结果表明:与试验实际堆积角相比,不同品种的微型薯仿真结果差异均低于3%,仿真结果可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