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氧化酶系统

抗氧化酶系统

抗氧化酶系统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215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园艺、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7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965430篇;相关期刊137种,包括生态学报、生物学杂志、西北植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四届全国江河湖库水质监测及水体富营养化控制高级研讨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中华医学会航海医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暨全军第九届航海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等;抗氧化酶系统的相关文献由819位作者贡献,包括徐佳宁、张海燕、徐勤松等。

抗氧化酶系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7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65430 占比:99.99%

总计:3965645篇

抗氧化酶系统—发文趋势图

抗氧化酶系统

-研究学者

  • 徐佳宁
  • 张海燕
  • 徐勤松
  • 王文军
  • 于方明
  • 何洁
  • 吴克
  • 徐小清
  • 施国新
  • 晋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杨芳; 乔岩; 金中辉; 李丹; 李茜; 任艺彬
    • 摘要: 高温是限制马铃薯生长和稳产的重要环境胁迫因子,研究高温胁迫下马铃薯活性氧代谢及相关生理指标变化,对培育耐热型马铃薯品种(系)具有重要意义。以马铃薯栽培种费乌瑞它为研究对象,进行高温胁迫、正常温度恢复处理,对O_(2)^(-)·及H_(2)O_(2)活性进行组织化学定位,检测幼苗抗氧化酶(APX、CAT、POD、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后,马铃薯幼苗O_(2)^(-)·、H_(2)O_(2)与MDA含量明显提高,4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增强,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脯氨酸含量升高。解除高温胁迫24 h后,O_(2)^(-)·及H_(2)O_(2)含量明显降低,POD活性降低,可溶性蛋白恢复正常;抗氧化酶APX、CAT和SOD的活性持续增强,脯氨酸含量保持较高水平。适度高温胁迫能提高马铃薯费乌瑞它耐热性的抗氧化机制,APX、CAT、SOD和脯氨酸可作为耐热性鉴定生理指标,并维持马铃薯对高温胁迫的“胁迫记忆”。
    • 周瑞莲; 逄金强; 宋玉
    • 摘要: 以海岸防风固沙优势树种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inn)和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便携式沙风洞用间歇风吹模拟自然阵风,通过分析间歇强净风(18m/s)和强风沙流(172.93g cm^(-1 )min^(-1))吹袭过程中和风后恢复中,两树种叶片膜脂过氧化产物含量、抗氧化酶活力、渗透调节物含量的变化,以探讨其对自然阵风吹袭响应机制及自愈修复生理机制。结果表明,自然状况下,紫穗槐和黑松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相近,但抗氧化酶活力及种类和渗透调节物含量及种类上存在差异。紫穗槐叶片丙二醛含量(MDA)、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分别较黑松高93.3%、78.6%、118.8%、6.5倍。而黑松可溶糖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较紫穗槐高111.5%和28.2%。在间歇净风和风沙流处理中,随着风吹袭次数增多,黑松叶片RWC趋于小幅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及POD、SOD、CAT活力呈小幅波动式变化;紫穗槐叶片RWC大幅下降,伴随着脯氨酸含量,POD、CAT、SOD活力大幅增高和MDA含量下降。在风吹袭中,叶片抗氧化酶活力和渗透调节含量的变化与叶片含水量变化密切相关。在风吹袭处理后的恢复期,黑松叶片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和CAT活力下降,但叶片一直维持较高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力;而紫穗槐伴随叶片RWC回升,而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下降和POD、CAT、SOD活力的增高。研究表明,风吹袭引发叶片水分亏缺成为启动植物对缺水补偿机制的诱导因子(自愈修复)。在风吹袭中增高的渗透调节物通过提高细胞吸水力为自愈修复提供物质基础,而抗氧化酶通过抑制膜脂过氧化、维护膜的完整性和弹性为自愈修复提供生理保护。因此,渗透调节和抗氧化酶通过维护水分平衡和氧自由基代谢平衡而在抗风生长和自愈修复中起重要生理保护作用。
    • 全芮萍; 王昕慧; 刘婕仪; 杨瑞芳; 崔国贤; 佘玮
    • 摘要: 极端天气和土壤污染等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了我国作物生长发育、品质和产量。作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的生理机制研究对理论和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苎麻主要通过生长形态、叶绿素含量以及体内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系统改变等多个途径来适应环境,文章重点围绕干旱胁迫、渍水胁迫、重金属胁迫和高温胁迫四大类型胁迫的生理机制进行了综述,并从转录组、基因表达谱和苎麻响应非生物胁迫相关基因功能等分子生物学层面阐明了耐逆的机制,以期为苎麻适应逆境遗传改良等研究提供参考。
    • 梁金燕; 廖荣; 田华; 王树丽; 莫钊文
    • 摘要: 以香稻品种象牙香占和玉香油占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纳米氧化锌(ZnO NPs)浸种浓度水平[ck、T_(1)(25 mg/L)、T_(2)(50 mg/L)和T_(3)(100 mg/L)]和2个铅浓度水平[Pb 0(0 mg/L)和Pb 300(300 mg/L)],共16个处理,测定2个香稻品种的发芽率、根长、芽长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在Pb 0处理下,与ck处理相比,T_(1)、T_(2)和T_(3)处理影响2个香稻品种的前期发芽率(1~2 d),但后期的发芽率无显著影响(p>0.05)。T_(1)、T_(2)、T_(3)处理对2个香稻品种的根长和芽长无显著影响。同时,T_(1)、T_(2)、T_(3)处理降低了2个香稻品种的SOD、POD和CAT活性,而玉香油占根和芽的MDA含量则较ck高。在Pb 300处理下,与ck处理相比,T_(1)、T_(2)、T_(3)处理影响了2个香稻品种前期发芽率(1~2 d),对后期的发芽率无显著影响(p>0.05)。且在T_(1)、T_(2)和T_(3)处理下,象牙香占的芽长和玉香油占的根长高于ck处理,而象牙香占根的POD活性、芽的SOD活性、根和芽的CAT活性以及玉香油占芽的CAT活性均较ck低,同时2个香稻品种的MDA含量也低于ck处理。综合分析认为,铅胁迫下进行纳米氧化锌浸种处理对香稻种子发芽率无影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铅胁迫对香稻种子发芽、形态特征及抗逆生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根、芽长的影响和降低MDA含量,而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生理响应有一定的差异。
    • 苏兰茜; 白亭玉; 谭乐和; 赵顺松; 吴刚
    • 摘要: 研究氮钾营养对盐胁迫下面包果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为滨海盐碱地的面包果耐盐栽培提供参考。以面包果[Artocarpus altilis(Parkinson)Fosberg]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法,浇灌盐分浓度为10.2 g/kg的海水,处理设置为低氮低钾(N_(1)K_(1)+S)、低氮中钾(N_(1)K_(2)+S)、中氮低钾(N_(2)K_(1)+S)、中氮中钾(N_(2)K_(2)+S)、无氮无钾浇海水阳性对照(N_(0)K_(0)+S)以及无氮无钾浇灌溉水阴性对照(N_(0)K_(0)+W)。结果表明:低氮低钾处理较单盐胁迫增加了面包果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以及潜在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电子传递效率(ETR)和光系统Ⅱ活性(Fv/Fo),而高浓度养分添加降低了胁迫下面包果的光合能力。与阴性对照相比,单盐胁迫处理和低氮低钾处理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增加趋势。施肥还降低了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施肥及其与MDA含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面包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较大。低浓度的氮钾养分添加可以通过增强叶片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系统来减轻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有害作用。
    • 安兵壮; 李博; 徐乐; 徐延浩
    • 摘要: 为探究低高温胁迫下大麦(Hordeum vulgare L.)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的差异响应,以鄂啤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14°C(昼)/10°C(夜)]与高温[38°C(昼)/34°C(夜)],以最适温度[22°C(昼)/18°C(夜)]为对照处理大麦幼苗。测定大麦幼苗叶片的活性氧分子[ROS:超氧阴离子(O_(2)^(÷))、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低温与高温胁迫降低了H_(2)O_(2)含量,诱导了O_(2)^(÷)、MDA含量的显著上升,抗氧化酶(SOD、POD、CAT等)的活性及相关基因(HvSOD、HvPOD、HvCAT2等)的表达量也均显著上升(P<0.05)且高温下上升幅度更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低温处理下MDA含量及SOD、POD、CAT活性与对照差异逐渐减小,而高温处理下始终处于较高水平。综上,低温与高温显著诱导了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上升。高温下大麦幼苗氧化损伤程度较低温更深,同时诱导了较低温更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及基因的转录水平。
    • 苏柏予; 张维仕; 王友绍
    • 摘要: 以自然种群高程分布为根据,选择对潮汐浸泡耐性存在一定差异的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为实验树种。对3种红树幼苗进行为期0d、1d、3d、5d、7d、14d的水淹处理,测定其根部组织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抗坏血酸氧化酶(ascorbic acid oxidase,APX)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水淹处理会导致植物根部组织受低氧胁迫从而破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产和消除的平衡,ROS大量累积给植物带来氧化损伤。实验测定与清除ROS有关的酶指标,结果表明POD活性在1d至14d的水淹周期内随时间呈现上升趋势,这可能与POD参与活性氧以及乙醇、乳酸等有毒物质的反应有关。CAT、SOD、APX活性均呈现应激上升后下降趋势,由此推断该系列抗氧化酶在水淹胁迫发生前中期对消除红树植物根部组织大量产生的活性氧具有重要意义。抗氧化酶系在3种红树植物中的表达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仍呈相似的变化趋势。通过层次聚类法对各项酶活性指标分析后发现,白骨壤抗氧化酶系的活性模式与木榄和桐花树的存在一定差异,但没有发现木榄与桐花树抗氧化酶系统表达模式的明显差异。本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红树林对水淹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为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易佳; 何汇; 李博; 涂珍; 唐丽; 张聪; 刘建兵
    • 摘要: 目的探究日本血吸虫毛蚴感染对湖北钉螺生存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方法实验组按钉螺与毛蚴数量比为1∶10的比例感染钉螺,同时设对照组(未感染毛蚴的阴性钉螺),各设3组平行。在感染后的0、6、12、24、48、72 h和1、2、4、6、8、12周检测钉螺软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同时记录钉螺存活情况至感染后15周。结果感染毛蚴后,每周实验组钉螺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至15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43.60%和5.93%。钉螺的抗氧化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SOD活性在24 h开始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周达到最大值,第6周开始趋近于对照组水平;CAT和POD活性在72 h时开始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分别于第1周和第2周达到峰值,均于第4周时趋近于对照组水平。实验组MDA含量呈持续升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自第2周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毛蚴感染能够诱导钉螺产生氧化应激反应,感染早期钉螺能够通过增加体内抗氧化酶活力来缓解毛蚴感染的胁迫压力,但随着时间延长,氧化胁迫逐渐超出机体调节能力,机体出现氧化损伤,并最终导致钉螺死亡。
    • 杨雯一
    • 摘要: 抗氧化酶系统可以有效清除植物体内代谢活动产生的活性氧,这种活性氧自由基会对植物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氧化损伤,而抗氧化酶系统中的各种抗氧化酶可以通过不同的反应渠道保护植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减少或是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氧化损伤作用.文章是对植物体内的主要三种抗氧化系统酶包括,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酶(POD)的作用机理和在受到不同条件的胁迫时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几种减缓胁迫的方法综述.
    • 周瑞莲; 逄金强; 宋玉
    • 摘要: 利用野外便携式风洞仪对盆栽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幼株在不同风速(6、9、12、15、18 m/s)、不同风沙流强度(0、1.00、28.30、63.28、111.82、172.93 g cm-1 min-1)、不同时间(l0、20、30、40、50 min)进行了净风和风沙流吹袭,通过测定其叶片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RW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力等变化规律以揭示黑松抗风沙流生长的生理适应机制.结果 表明,在净风吹袭下,随着风速提高至15 m/s,黑松叶片RWC相对稳定,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小幅增加且较低,而脯氨酸含量下降17.5%.同时叶片SOD、CAT、POD活力也小幅增加.在风沙流吹袭下,随着风沙流风速提高至15 m/s,黑松在短时低风速吹袭时叶片RWC就开始下降(4.4%),叶片平均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分别较对照增加61.3%、25.6%,脯氨酸含量增加8.9%,叶片SOD、CAT、POD活力分别较对照增加21.5%、30.4%、13.9%.同风速吹袭下,风沙流处理组叶片抗逆生理指标均高于净风处理.如15 m/s风速下,风沙流处理组叶片平均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净风处理组高4.7%、36.6%、22.1%,SOD和CAT活力较净风处理组高21.5%、36.5%.在高风速(18 m/s)净风和风沙流吹袭中,随着风吹时间延长(50 min),叶片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SOD、CAT、POD活力均下降.研究表明,风吹袭中黑松叶片较高抗脱水力与其抗风性相关.风沙流引发的叶片失水可能是黑松抗逆生理变化的诱因.风吹袭下叶片失水能快速促使脯氨酸的积累和维持可溶性糖含量,以维护细胞中水分平衡.同时,叶片失水又快速激活抗氧化保护酶系统来防御和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膜脂过氧化维护细胞膜的完整性使黑松在风沙流吹袭中生存.黑松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防御系统在其适应风沙流吹袭中起重要的生理调控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