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隐伏断裂

隐伏断裂

隐伏断裂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92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8607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防灾减灾学报、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地球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第八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暨青年华人岩土工程论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等;隐伏断裂的相关文献由68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俊虎、李强、万波等。

隐伏断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1 占比:1.95%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8607 占比:97.92%

总计:8790篇

隐伏断裂—发文趋势图

隐伏断裂

-研究学者

  • 王俊虎
  • 李强
  • 万波
  • 喻虹桥
  • 张运达
  • 梁久亮
  • 任聪
  • 何强
  • 何正勤
  • 刘晓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儒杰; 孙国强; 万汉平; 谢迎春; 赵丹; 王宗满; 李玲; 李斌
    • 摘要: 为查明西藏谷露地热田隐伏断裂构造,在研究区开展了土壤氡气测量工作,确定了土壤氡异常展布特征,分析解译了8条隐伏断裂构造的位置、走向和活动性。研究表明,各子区土壤氡背景值有很大差异,分区分段提取剖面异常信息和异常衬度法能有效识别土壤氡异常;泉华边缘环状氡异常是热显示中心处的氡气向边缘发生迁移扩散的结果;条带状、串珠状氡异常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氡异常宽度、峰背比和平均异常衬度能很好地反映断裂构造的活动性。推断解译的SN向主断裂构造F4得到钻探验证并获得高温地热资源,为谷露地热田的地热资源勘查工作提供了参考。
    • 夏金鑫; 张祎; 王维
    • 摘要: 在充分搜集分析前人资料的情况下,对温江地区进行地热开发可行性论证分析,将温江金马地区列为地热靶区进行了研究论证。通过对区域地热地质调查后,发现该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物探异常、地温异常均与隐伏断裂有关,而这些隐伏断裂为地下热水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各类异常结合隐伏构造的综合分析下,圈定了地热靶区,有利于建议钻井孔位。
    • 李新斌; 田辉; 赵浩; 丁廉超; 高奇; 朱一龙
    • 摘要: 探索绿色高效、普适精确的近地表地层探测技术的应用效果,探明近地表地层结构和断裂构造分布,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在第四系覆盖区开展浅层地震多次覆盖反射波勘探工作,获取了勉县地区的地震时间剖面,分析总结了研究区第四系地层地质结构和隐伏断裂构造特征,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揭露了第四系Q_(4)地层底界面T_(1)和第四系Q_(1+2)地层底界面T_(2)的起伏形态及标志反射层T_(2-1);推断了勉县地区第四纪隐伏断裂构造3处,均为正断层,其中TF_(3-1)倾向SE,倾角约81°,TF_(4-1)倾向SE,倾角约78°,TF_(4-2)倾向SE,倾角约71°。本文的研究工作说明,第四系松散堆积地层组分的颗粒大小、结构构造、密实程度和含水率综合控制着地层波阻抗构差异,为地震勘探工作提供了物性前提。浅层地震多次覆盖反射波勘探工作具有施工高效、成果直观精确的特点,是研究第四系地层结构的有效方法。
    • 季进
    • 摘要: 指出了微动勘探方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在城市地质调查等应用较广。阐述了微动勘探方法原理、主要工作流程和技术优势等,重点分析了该方法在上海城区复杂地电和振动等强烈干扰环境下的应用,结果表明:在第四系地层结构分层及划分、隐伏断层探测、深部物性界面的获取和刻画地下三维速度结构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是一种特别适合城市地区活动断裂探测和地下空间地质调查的物探方法,能够为类似城市地质调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提供新的思路。
    • 曾雨露; 范存辉; 夏茂龙; 郭鸿喜; 刘竞; 梁静; 欧祎泓
    • 摘要: 对龙门山北段构造带断裂发育情况、断裂对地表盖层的破坏程度进行了分析,结合已有的过井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及地层水化学特征等,综合分析了川西北中二叠统油气保存条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西北部油气藏的保存条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龙门山构造带内断裂活动对盖层的破坏程度,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圈闭条件、地层水化学条件的变化。其中,隐伏构造带具有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龙门山前山带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断裂发育,切穿层位多,油气储集空间遭到破坏,油气保存条件差;靠近盆内的山前带断裂隐伏于地下,构造作用强度低,地层封闭性好,油气保存条件好。
    • 王江; 陈志; 张帆; 张志相; 刘兆飞; 何鸿毅; 唐杰; 丁志华; 张素欣
    • 摘要: 通过密集测点和跨断裂测线土壤气体地球化学野外流动观测,获取了雄安新区土壤气体Rn、CO_(2)和Hg浓度的区域背景场资料及跨断裂剖面分布特征。结合Q-Q图频率统计法和Kriging插值对雄安新区土壤气体地球化学背景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雄安新区断裂来源土壤气体Rn、CO_(2)和Hg的浓度高值呈串珠状聚集于牛东断裂、牛东分支断裂1、牛东分支断裂2、容城断裂和徐水—大城断裂沿线,表明这5条断裂可能是研究区较为活动的断裂带,根据气体浓度高值优势方向及城市活断层探测结果,进一步限定了各断裂的空间展布态势。各活动断裂不同段气体浓度相对强度的计算结果显示,新区断裂活动性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牛东分支断裂2的活动性最强,其Rn浓度相对强度高于首都圈地区的18条主要活动断裂。由于观测范围的局限性,各活动断裂不同段土壤气体浓度相对强度并无明显差异。
    • 张晓亮; 白凌燕; 倪敬波; 王志辉; 赵勇; 何付兵
    • 摘要: 北京地区隐伏断裂发育,NW及NE向断裂相互交汇,成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构造。为了研究活动断裂与土壤氡浓度的响应关系,本次对北京平原区NW和NE向2条剖面进行了氡浓度测量。通过测试分析,基本查明了隐伏构造与土壤氡浓度的对应关系以及影响土壤氡浓度的相关地质因素。研究表明,活动断裂存在的区域氡浓度明显高于周边区域,且在构造复杂与活动性强的断裂区域氡浓度值变化更为明显;新生界厚度对氡的散逸强度存在一定的制约,北京地区新生界厚度与氡浓度水平成正相关;不同成土母质核素比活度不同,对区域氡浓度背景值亦存在影响。本次研究成果确定了隐伏断裂与土壤氡浓度的对应关系,以及新生界厚度和不同成土母质土壤对土壤氡浓度的影响,为今后在平原区开展隐伏断裂调查及氡浓度研究工作有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
    • 王升; 韩世礼; 彭莎莎; 张华丽; 李国银
    • 摘要: 隐伏断裂是工程建设时不可忽略的安全隐患,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而且也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重大损失。本研究区内基岩风化程度不均、界面较复杂、局部存在断裂可能性较大,为了查明该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工程安全隐患,采用了高密度电法进行探测。施工场地内共布置了3条物探测线,经过反演解释并结合已有钻孔资料分析,共发现了3条断裂破碎带,并且查明了断裂破碎带地下分布的延伸方向以及基底岩土界面的起伏形态,与钻探验证结果相吻合。
    • 王明
    • 摘要: 以明光市目标区的郯庐断裂探测为实例,在精心分析了收集的地质资料及场地条件的前提下,重点研究了浅层地震勘探中,纵波反射和横波反射两种勘探方法的实际运用情况。野外根据两种方法的试验情况,选择了准确的观测系统,并仔细对比了采集参数,取得了合格的原始数据;通过对不同采集方式进行针对性处理,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图像。通过两种方法的成果比对,并结合钻井资料,阐述了目标区郯庐断裂的位置及其性质。结果表明,纵、横波联合勘探方法在第四系覆盖层较薄地区的隐伏断裂探测中具有良好的运用效果。
    • 王勇生; 蒋聪; 周宇章; 杜辉; 白桥
    • 摘要: 周王断裂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边界断裂之一,厘定其构造演化特征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成矿构造背景。文章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大比例尺剖面测量,发现周王断裂地表由一系列小规模断层组成,而且其出露位置由西向东不断向北迁移,延伸方向也由近东西向转变为北东东—南西西向。周王断裂并不是地表上白垩统与古生界地层之间的界线,而是宣城盆地基底与南侧皖南褶皱-逆冲带的接触界线,其形成主要是利用早中生代褶皱中的逆断层和顺层断层再次活动而形成正断层;由于被上白垩统地层覆盖,周王断裂表现为一条隐伏断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