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腐败
防治腐败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5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3443篇;相关期刊308种,包括党课、共产党员:上半月、党政论坛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西北五省(区)第四届招标办交易中心主任联席会议、南方十城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主任联席会第四次(合肥)会议、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等;防治腐败的相关文献由518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官正、沈小平、潘在清等。
防治腐败—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3443篇
占比:98.73%
总计:44000篇
防治腐败
-研究学者
- 吴官正
- 沈小平
- 潘在清
- 王鹏
- 赛明明
- 姜国文
- 杜九香
- 胡莉红
- 丁新年
- 刘圣中
- 向华萍
- 周琪
- 夏振贵
- 张波
- 张磊
- 彭芹芹
- 徐殿斌
- 方莉
- 施威
- 李书巧
- 李少荣
- 李惠欣
- 李正善
- 李玉秀
- 杨宁
- 杨贞杰
- 林华
- 江明芙
- 沈自新
- 沈香玲
- 温家宝
- 游少鸿
- 管淮
- 胡小凤
- 舒艾湘
- 芮怀川
- 蒋辉军
- 谢永雄
- 邵景均
- 郭剑鸣
- 陈名洋
- 陈蕊
- 陈青
- 韩小鹰
- 黄悦波
- 齐经民
- 丁伯东
- 丁杰
- 丁玉国
- 万金湖
-
-
蔡琳
-
-
摘要: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是近年来党中央从制度反腐实践中摸索出的有效举措之一,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治本之策。当前,围绕国有资产管理产生的各类社会、自然、人为风险因素中,内生于社会结构的廉政风险正逐渐凸显,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主动防范廉政风险,已经成为提高资产管理成效的有力保障和重要前提。笔者试图从其重要性、风险点和应对措施三个维度做一分析。
-
-
卜万红
-
-
摘要:
以案促改就是通过深入剖析查办的典型案例,倒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堵塞制度漏洞,有效防治腐败的一种工作方法,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逆向机制。以案促改的显著成效在于强化了“不敢腐”的震慑,完善了“不能腐”的制度,提高了“不想腐”的自觉,增强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整体性。当前,这一机制的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要推动以案促改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为重点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以完善管党治党制度体系为重点提高“不能腐”制度建设质量,以加强廉政教育为重点强化“不想腐”的自觉,以落实党委主体责任为重点强化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整体性。
-
-
许然;
谭薇
-
-
摘要:
读书正业传家远,孝慈仁爱育苏贤。东坡文化是眉山的靓丽名片。从东坡文化中汲取全面从严治党的智慧,能够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营造出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2020年以来,眉山市在防治腐败的路上不断探索创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由"治污"向"清源"拓展,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与成效。
-
-
莫红
-
-
摘要:
工程招投标,是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易发多发的环节。针对该环节的突出问题,四川省纪委监委去年以来在全省持续推动系统治理,在约束权力、净化市场、防治腐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效果。工作中主要有以下体会:明确工作机制、加强协作配合,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的模式。建立权责明确的T.作机制是系统治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工程招投标领域的治理涉及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自然资源厅等系统,以及全省各地市州,点多面广专业性强。
-
-
曾勋
-
-
摘要:
2021年,正风肃纪反腐步履不止,惩治震慑、制度约束一体发力,取得了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官法》的出台,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12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指出,要明确权力边界,严格内控机制,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强化监督、防治腐败,不断健全符合纪检监察工作规律的组织制度、运作方式和审批程序。
-
-
李书巧;
沈香玲
-
-
摘要:
腐败有悖公平正义,危害政治稳定。就腐败与行政伦理之间的内在逻辑而言,行政伦理责任丧失是腐败产生的隐性根源,而防治腐败是推动民主法治社会发展、构建廉洁政府的应有之义。由于腐败是一种行政伦理失范表现,因此从行政伦理角度探究腐败的成因对反腐具有重要意义。行政伦理文化消极、行政伦理监督体系不健全、行政伦理组织发展不到位等是腐败产生的伦理原因。因此,强化行政人员伦理自主性、营造崇尚清廉的行政伦理文化、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伦理监督体系、成立专门的行政伦理组织及加快行政伦理法制化建设,从内外部、各方面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是防治腐败的有效路径。
-
-
李书巧;
沈香玲
-
-
摘要:
腐败有悖公平正义,危害政治稳定.就腐败与行政伦理之间的内在逻辑而言,行政伦理责任丧失是腐败产生的隐性根源,而防治腐败是推动民主法治社会发展、构建廉洁政府的应有之义.由于腐败是一种行政伦理失范表现,因此从行政伦理角度探究腐败的成因对反腐具有重要意义.行政伦理文化消极、行政伦理监督体系不健全、行政伦理组织发展不到位等是腐败产生的伦理原因.因此,强化行政人员伦理自主性、营造崇尚清廉的行政伦理文化、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伦理监督体系、成立专门的行政伦理组织及加快行政伦理法制化建设,从内外部、各方面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是防治腐败的有效路径.
-
-
彭新林
-
-
摘要: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会同有关单位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精准、有效惩治行贿,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和明确的规范指引。《意见》强调要组织开展对行贿人作出市场准入、资质资格限制等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推行行贿人“黑名单”制度,这是备受社会关注的反腐法治热点。
-
-
赵美
-
-
摘要:
党的十九大以来,沈阳音乐学院纪委紧密结合实际,坚守监督第一职责定位,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强化防治腐败源头治理,全院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常震慑"。围绕教学督导加强监督,严格执行教学差错、教学事故责任追究等相关规定。
-
-
-
-
-
杨云朋
- 《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
| 2008年
-
摘要:
防治腐败的关口前移,要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本文围绕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两大环节,强调在教育上,要注重教育工作的经常性、多样性、层次性,建立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筑牢反腐倡廉思想基础。在制度建设上,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抓手,扎扎实实、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力推动学校反腐倡廉工作有序、深入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