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闪长玢岩

闪长玢岩

闪长玢岩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矿业工程、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76312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岩石学报、中国地质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暨同位素地质应用成果学术讨论会、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等;闪长玢岩的相关文献由479位作者贡献,包括孙丰月、唐菊兴、孙志远等。

闪长玢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6312 占比:99.83%

总计:76439篇

闪长玢岩—发文趋势图

闪长玢岩

-研究学者

  • 孙丰月
  • 唐菊兴
  • 孙志远
  • 宋明春
  • 张舒
  • 彭惠娟
  • 李海峰
  • 毛启贵
  • 王京彬
  • 王玉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发桥; 唐菊兴; 张静; 宋扬; 李海峰; 林彬; 王楠
    • 摘要: 改则地区闪长玢岩位于藏西北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北缘,呈岩脉状侵位在成岩于浅海环境的沙木罗组地层中,是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造山消减过程的产物,而其岩石成因、地质意义和深部动力学过程等尚欠缺详细的研究。本文研究了发育于改则地区的闪长玢岩,对其开展了岩相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以及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对其岩石成因、成岩构造地质背景、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其含矿性进行了评价,为该地区下一步找矿方向提供了初步的设想。锆石U-Pb同位素年代测试显示闪长玢岩具有较多锆石结晶年龄段,相较于研究区出露的沙木罗组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其最新年龄段(117~126Ma)加权平均年龄为120.4Ma,可代表其结晶年龄。元素地球化学结果显示闪长玢岩具有弧岩浆的典型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和准铝质系列岩石,结合锆石微量元素等指标综合判断其属于I型花岗岩类岩石。本文综合全岩Sr-Nd-Pb同位素组成特征等分析认为,闪长玢岩形成于新生玄武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岩浆源区残留相以角闪岩相为主,源区物质有少量沉积物组份的参与,侵位过程中分离结晶和地壳混染作用不明显。通过多种方法判别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我们认为闪长玢岩成岩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板片折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由于地处俯冲板片后端根部,改则地区闪长玢岩俯冲角度小于成岩于俯冲板片前端同时代的多龙矿集区中酸性岩浆岩,亦小于成岩于相同板片构造位置的103.5Ma的革吉闪长玢岩,暗示120.4~103.5Ma时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板片仍处于持续折返阶段。由于其俯冲角度较小以及岩浆源区低氧逸度等因素导致其无法成矿。因此建议在多龙矿集区和改则县中间位置寻找可能的与俯冲背景有关的成矿靶区,但是否见矿还应考虑构造、围岩、后期保存等条件的影响。
    • 孟凡波
    • 摘要: 为明确大兴安岭北段晚中生代的岩浆活动和构造环境,以大兴安岭北段霍洛台地区闪长玢岩为研究对象,运用同位素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等方法,研究其成因机制、岩浆源区及动力学背景。结果表明:霍洛台闪长玢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加权平均年龄为(142.0±1.6)Ma;稀土配分曲线为平缓的右倾型,Eu异常不明显,闪长玢岩相对于原始地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呈现明显的“TNT”型异常;闪长玢岩具有幔源和俯冲带岩浆岩的双重特征。霍洛台地区闪长玢岩的岩浆源区为受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碰撞导致的下地壳加厚的构造环境。
    • 吕云鹤; 董国臣; 赵丽玮; 苏麟; 殷国栋; 汤家辉
    • 摘要: 闪长玢岩因其成因及含矿性特点而备受地学界关注,内蒙古阿巴嘎旗北部沙章土矿区发育闪长玢岩体,伴生着高背景化探异常。本研究通过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其Hf同位素研究,确定沙章土矿区闪长玢岩的成岩年龄及岩浆源区。闪长玢岩的侵位年龄为(311.1±1.7)Ma,属晚石炭世海西中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中SiO_(2)含量为56.19%~60.45%,Na_(2)O+K_(2O)为4.81%~5.87%,铝饱和指数A/CNK为1.00~1.43,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岩石;明显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K、Rb及高场强元素Zr、Th、U,显著亏损重稀土及高场强元素Nb、Ta、P、Hf、Ti,显示了俯冲带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总量(REE)为139.62×10^(-6)~150.67×10^(-6),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配分模式,显示弱负Eu异常。Hf同位素单阶段模式年龄(T_(DM))为637~905 Ma,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C))变化范围为827~1259 Ma,锆石ε_(Hf)(t)值在+1.10~+7.80之间,显示其具有幔源岩浆物质来源特征,其岩浆源区可能是由俯冲板片脱水交代上覆地幔楔,熔融体上升发生底侵作用,加热并诱发新生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上升演化而形成的壳幔混源岩浆。
    • 李永杰; 邬宗玲; 闫李军; 朱梦蕾
    • 摘要: 为进一步探索庐枞盆地南缘铅锌银矿床成因,对枞阳县城山陶家巷铅锌矿床成矿模式进行分析。依据矿床类型及前期勘查成果对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地质特征等进行梳理,分析矿床形成条件。经研究发现,区内侏罗系磨山组、三叠系拉犁尖组为主要赋矿地层,北东向构造破碎带为矿床含矿热液主要通道,城山岩体及晚期闪长玢岩为区内成矿提供含矿热液流体。
    • 王雨辰; 赵彤; 马明; 王明丽; 陈珂; 于嘉宾
    • 摘要: 内蒙古柴胡栏子金矿区断裂构造发育,岩浆岩类型复杂.本文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得到了矿区岩浆岩的形成时代,并对海西期的岩浆活动进行了讨论.闪长玢岩样品中存在(2447±13)Ma(MSWD=0.0108)的继承性岩浆锆石和(296.6±3.5)Ma(MSWD=0.58)的结晶岩浆锆石.认为结晶锆石的年龄代表了闪长玢岩的形成年龄;(2447±13)Ma的继承性岩浆锆石的存在说明了闪长玢岩在侵位过程中存在壳源物质的重熔和加入.
    • 陈云杰; 王刚; 赵如意; 杨昆; 荣骁; 李涛
    • 摘要: 为了探讨龙首山成矿带东段与铀成矿关系密切的灰绿色闪长玢岩的成因、侵位时代及与铀成矿的关系,对其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成矿背景等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岩石具有富铝、富碱、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和高场强元素亏损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类型属于准铝质钙碱性系列,其岩浆可能源于下地壳基性岩的部分熔融;闪长玢岩的U-Pb年龄为(422.3±3.6)Ma,结合其穿切的蚀变带的原岩花岗闪长岩的年龄,推测了研究区内的碱交代岩的形成时间为433?423 Ma.同时沿断裂分布的闪长玢岩脉为后期铀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地球化学障和成矿空间,在区内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在龙首山东段地区寻找碱交代型铀矿化时,其可作为找矿标志之一.
    • 张海华; 孙雷; 张健; 陈树旺; 郑月娟; 苏飞; 卞雄飞; 黄欣; 李晓海; 张德军
    • 摘要: 对松辽盆地北部黑富地3井所钻遇的侵入岩进行同位素U-Pb年代学分析,以探讨其形成期次和构造演化特征,并对所侵入的地层进行时代约束.测试分析结果显示,锆石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245.5±1.9 Ma,表明侵入岩的结晶年龄为早中三叠世,指示松辽盆地北部发育早中三叠世岩浆热事件.同时存在两组捕获的锆石年龄,一组介于269~295 Ma,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289.0±6 Ma;另一组为313~353 Ma,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338.0±3 Ma.捕获的锆石年龄指示松辽盆地北部基底或深部至少还经历了石炭纪和早—中二叠世等火山活动及岩浆侵位等事件.导致岩浆热事件的构造机制应与古亚洲洋的碰撞拼合及碰撞后的伸展体制有关.脉岩的结晶侵位年龄限制了地层的沉积时代上限,即碎屑岩地层是在245.5±1.9 Ma之前固结成岩.综合其他地质依据,证明碎屑岩层系为晚二叠世林西组.
    • 王强; 和钟铧; 薛吉祥
    • 摘要: 对大兴安岭科右中旗地区闪长玢岩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该地区闪长玢岩的形成时代、成因及背景.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闪长玢岩形成于(132.4±1.2)~(130.8±2.7)Ma之间,时代为早白垩世.闪长玢岩Na2O+K2O含量为6.20%~7.92%,铝饱和指数A/CNK为0.83~0.95,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微量元素明显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高场强元素(Th、U),显著亏损重稀土及高场强元素(Ta、Nb、Ti)和P元素,显示了俯冲带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的εHf(t)值在+5.82~+10.15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在826~581 Ma之间,揭示其岩石源区可能来自新元古代—显生宙期间亏损地幔或亏损地幔形成的基性下地壳物质的再熔融,具有幔源和壳源岩浆混合的特点.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科右中旗地区闪长玢岩应形成于早白垩世区域伸展环境,是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碰撞之后加厚陆壳的拆沉、幔源岩浆底侵的结果.
    • 顿都; 尼玛次仁; 次旦顿珠; 次仁多吉
    • 摘要: 本文报道的次旺勒闪长玢岩出露于中北冈底斯带,呈脉体侵位于狮泉河蛇绿岩之中.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54.4±2.4Ma,表明次旺勒闪长玢岩形成于晚侏罗世.闪长玢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具有镁安山岩/镁闪长岩类(Ma)地球化学特征.全岩SiO2含量为61.94%~65.37%,MgO含量为1.74%~5.08%,Mg#值介于48.06~63.38,FeO*/MgO比值为1.03~1.93.具有较弱的负Eu异常、相对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亏损Nb、Ta、Ti和P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岛弧钙碱性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显示与上地壳相似的稀土和微量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型式.结合成因和构造环境综合分析,表明次旺勒闪长玢岩可能形成于狮泉河洋内俯冲环境下,由俯冲大洋沉积物熔体与地幔橄榄岩发生作用下形成的产物.
    • 张国震; 张永; 辛后田; 黄成; 牛文超; 段连峰; 赵泽霖; 任邦方
    • 摘要: 内蒙古北山老硐沟金多金属矿床原生矿化与闪长玢岩脉时空-成因关系密切,部分闪长玢岩形成工业矿体,但其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精确的成岩时代仍不清楚.笔者在详细野外地质调研基础上,选取3个闪长玢岩体进行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锆石U-Pb年龄及Lu-Hf同位素研究.闪长玢岩具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斜长石、角闪石,少量黑云母,基质主要为斜长石和角闪石,w(SiO2)介于62.87%~65.33%,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属于高钾钙碱性或超钾质系列.矿化闪长玢岩、蚀变未矿化闪长玢岩、弱蚀变闪长玢岩中锆石206Pb/238U年龄分别为(243.0±1.0)Ma、(237.8±1.2)Ma和(233.8±0.9)Ma,表明闪长玢岩的岩浆活动持续了至少9 Ma,并可能发育多幕侵位,成矿时代约为243 Ma.其锆石Hf同位素组成均一,εHf(t)值基本一致,介于0.05~5.67,暗示矿化与未矿化的闪长玢岩具有相同的岩浆源区.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介于905~1258 Ma,表明岩浆可能起源于中新元古代地壳的部分熔融.三叠纪受造山后地壳伸展减薄影响,基性岩浆底侵带来的热导致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岩浆经历分离结晶作用并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顺区域断裂上升侵位至构造薄弱地段形成闪长玢岩并沉淀矿质.而不同期次的闪长玢岩可能是岩浆持续脉动侵位的结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