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银行风险

银行风险

银行风险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3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9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8882篇;相关期刊488种,包括商情、现代经济信息、经济技术协作信息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14年年会、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第七届立信风险管理论坛等;银行风险的相关文献由128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强、等、宋清华等。

银行风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9 占比:3.31%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8882 占比:96.65%

总计:29883篇

银行风险—发文趋势图

银行风险

-研究学者

  • 刘强
  • 宋清华
  • 张亦春
  • 李东卫
  • 郭彦斌
  • 门素梅
  • 陈云卿
  • 凡晓俊
  • 吴成颂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谢贤君; 王晓芳
    • 摘要: 从风险累积效应和风险传染效应两个视角揭示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00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跨境资本流动、跨境资本流入、跨境资本流出均显著增加了银行风险,且三者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风险累积效应;跨境资本流动、跨境资本流入、跨境资本流出均通过影响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金融机构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以及境内住户中长期消费贷款同比增速等信贷渠道显著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实现银行风险累积,从而增加银行风险;跨境资本流动、跨境资本流入、跨境资本流出均显著提高了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和实际汇率的波动水平,且跨境资本流动通过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汇率市场将波动水平传染至银行系统,增加了银行风险,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汇率市场更是强化了这种传染效应。
    • 孟维福; 刘浩杰; 王璟怡
    • 摘要: 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通过改变银行竞争环境引起风险承担水平的变化。对DLM模型进行拓展改进,通过内生化银行竞争,探究货币政策、银行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并以我国78家商业银行2003—2018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银行竞争在货币政策与风险承担的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加剧银行间的竞争程度使得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上升。此外,资本约束和金融创新能够抑制货币宽松对银行竞争的促进作用,其中资本约束对全国性银行的调节效应较区域性银行的调节效应更为显著,而金融创新对区域性银行的调节效应较全国性银行更为显著。为此,中央银行在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时,应适度关注货币政策变化对银行竞争与银行风险的影响,同时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使得银行业的竞争程度与风险水平维持在合理区间。
    • 王博; 鄢若兰
    • 摘要: 在宏观经济环境承压的背景下,中小银行风险水平上升,与大银行“大而不能倒”不同,中小银行是“多而不能倒”。本文通过优化银行风险评估标准和预警指标体系,选取2007-2019年我国宏观数据和183家中小银行的财务数据、监管指标,基于C5.0决策树、随机森林算法及支持向量机构建我国中小银行风险早期预警系统。实证研究发现,三种模型对样本外数据集均表现出很高的预测准确率,其中随机森林与支持向量机模型表现较优。这是基于此三种机器学习技术识别我国单体银行风险状态的首次尝试,将为监管部门预防、预警和处置中小银行风险提供实用的技术手段。
    • 左晓慧; 杨成志
    • 摘要: 近年来,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发展迅速。然而影子银行业务长期隐匿于监管体系之外,容易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充分发挥影子银行体系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基于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的36家商业银行数据,实证检验影子银行业务规模与不同性质及类别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并引入资本监管压力作为调节效应,探析在引入资本监管压力作为调节变量情况下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在全样本下,影子银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和应收账款类投资业务规模扩张会提升商业银行风险。其次,异质性分析显示影子银行规模对于不同性质及不同规模商业银行的风险影响不同。最后,监管压力作为调节效应对于影子银行影响商业银行风险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于强化影子银行有效监管,建立健全金融风险应对机制,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刘益琳
    • 摘要: 本文以绿色信贷与银行绩效和风险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内容,结合金融科技发展背景,选取了12家具有代表性的银行2013—2020年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构建了统计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实施绿色信贷对银行经营绩效具有促进作用,能够降低银行风险,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但同时,银行应密切关注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正向及负向影响。针对实证结论,本文认为应正确看待并积极利用金融科技效应,从政府、法律、银行多层面协同推进绿色信贷高质量发展。
    • 董友贵; 郝绪跃; 李赞; 李楠; 王立洋
    • 摘要: 金融危机后,中国逐步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金融管理政策正逐步从价格型监管向价格型、结构型监管并重,并适时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以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基于此,文章运用银行业季度时间序列数据,从理论与实证角度系统分析了结构型监管约束、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风险间的关系,以及其对异质性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型监管约束降低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弱化了资本充足率与银行风险承担间的负相关关系,强化了资产规模与银行风险承担间的负相关关系;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降低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强化了资本充足率与银行风险间的负相关关系,弱化了资产规模与银行风险间的负相关关系。
    • 胡逸飞; 李子龙
    • 摘要: 本文使用我国33家商业银行2007-2018年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银行异质性特征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一是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具有显著影响,扩展绿色信贷业务规模有助于商业银行降低自身的风险。二是信贷资产质量较差、资产负债率较低以及多元化经营程度高的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能更有效地降低自身风险。三是与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区域性商业银行相比,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具有更明显的风险缓释作用。
    • 雷娜; 孙源序
    • 摘要: LPR改革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同时也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及风险防控能力产生极大挑战。通过对17家代表性较强的商业银行2013—2021年32个季度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LPR改革对商业银行风险和收益的综合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LPR报价机制的引入会增加商业银行风险承担,降低商业银行单位风险的收益水平,对银行稳定性造成一定压力。进一步分析表明,LPR改革可以通过盈利渠道对银行风险及收益产生负面影响,LPR报价机制的实施对于中小型银行影响更加显著,银行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应积极应对来自风险及收益等方面的挑战,确保LPR定价转变平稳过渡。
    • 樊祥坤
    • 摘要: 金融科技浪潮下,商业银行数字化经营能力得到大幅跃升,引起广泛关注。本文采用Python技术构建银行层面金融科技发展指标,借助DEA-Malmquist模型测算我国61家商业银行2011-2020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并考察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银行发展金融科技能显著促进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可以通过两条路径推动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一是降低其所承担的风险水平,二是有效降低其成本。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区位处于东部地区的商业银行通过发展金融科技,可以更为显著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研究结论为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金融科技,提高金融服务质效,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微观证据。
    • 李广子
    • 摘要: 随着金融与科技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金融科技对银行服务和银行风险均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金融科技的技术载体,底层技术会从产品、机构、金融生态、间接影响等不同维度对银行服务产生影响,进而导致银行风险的变化。在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银行风险的演化特征包括操作风险异化、个人业务风险上升、风险关联性增强、直接风险加大等。针对风险的变化,需要厘清银行与其他机构之间的业务和职责边界,加强对中小银行与外部科技公司合作的监管,同时改进对操作风险的资本计量要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