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97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88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7483篇;相关期刊602种,包括商情、现代经济信息、经济视野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2015年年会、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暨第二十二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14年年会等;影子银行的相关文献由236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锦成、陆岷峰、马亚明等。

影子银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88 占比:20.97%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7483 占比:78.93%

总计:9480篇

影子银行—发文趋势图

影子银行

-研究学者

  • 李锦成
  • 陆岷峰
  • 马亚明
  • 李鹏
  • 王家华
  • 课题组
  • 宋巍
  • 张子荣
  • 李丹丹
  • 李建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康
    • 摘要: 本文基于我国2008年至2020年相关季度数据,从供需端视角对影子银行设置了双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影子银行、房地产影子信贷、房价波动与房地产企业风险的VAR模型。分析显示,影子银行的扩张主要由开发企业的资金需求主导,开发企业仍需强化风险意识,避免盲目投资。其次,在房价–影子银行供需端——企业风险的这条传导途径中影子银行供需端受房价的影响及对房地产企业风险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再次,影子银行、房价波动与开发企业风险三者间的传导效应可形成滞后作用的周期循环。因此政策要弹性安排,监管更需良性引导。
    • 杨双会; 林凡
    • 摘要: 研究将从影子银行的角度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对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可以发现,影子银行的产生给小微企业融资的渠道增加了一种选择的权力,解决了企业信贷风险的问题,给其一线生机。而影子银行带来利好的同时,潜伏的危机也在暗处涌动。因此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我国的监管体系,促进影子银行的创新优化,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降低融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 李燕
    • 摘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影子银行因其特性在拓宽融资渠道、提高金融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带来有利作用的同时,也蕴藏着诸多风险。影子银行监管难度大,且当前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一旦出现问题,会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产生严重威胁。在全面了解我国影子银行成因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子银行潜在的风险,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有效控制影子银行风险。
    • 成杭; 阮萍
    • 摘要: 信贷歧视催生的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程度日益加深,其产生的经济后果已逐渐被证实,但其对审计定价的影响与传导机制还鲜有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程度越深,审计收费越高,且该影响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水平低的企业以及审计质量高的事务所更明显,作用机制检验发现,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通过增加代理成本和破产风险来增加审计的风险和审计成本,从而提高审计收费。
    • 窦炜; 张书敏
    • 摘要: 实体经济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会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利于企业"脱虚向实",促进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增长。本文以沪深A股非金融类央企及其所属控股上市公司2008-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对央企影子银行业务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既能有效抑制央企及其所属控股公司开展影子银行业务,也能显著降低其表内显性金融资产;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综合力度越强,对影子银行业务的抑制效果越明显;审计公告中披露与影子银行问题相关的描述事项段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抑制央企从事此类业务,但仅当公告中涉及违规资金配置时才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此外,积极进行整改回应的央企,其影子银行业务下降更显著。
    • 赵文吉
    •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复苏,以及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实施,我国房地产市场与金融体系影子银行关系紧密,导致影子银行规模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对我国金融体系稳定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面对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扩大、关联机构和交易数量与金额增加、房地产价格上涨等风险,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对影子银行进行穿透性监管,遏制影子银行规模泛滥,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引导银行资金投入实体经济主体,有效化解影子银行金融风险。
    • 左晓慧; 杨成志
    • 摘要: 近年来,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发展迅速。然而影子银行业务长期隐匿于监管体系之外,容易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充分发挥影子银行体系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基于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的36家商业银行数据,实证检验影子银行业务规模与不同性质及类别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并引入资本监管压力作为调节效应,探析在引入资本监管压力作为调节变量情况下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在全样本下,影子银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和应收账款类投资业务规模扩张会提升商业银行风险。其次,异质性分析显示影子银行规模对于不同性质及不同规模商业银行的风险影响不同。最后,监管压力作为调节效应对于影子银行影响商业银行风险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于强化影子银行有效监管,建立健全金融风险应对机制,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张方波
    • 摘要: 鉴于影子银行业务多样化、拓扑结构复杂化、国内外运行机制差异以及功能与风险并存等丰富实践,导致学界对影子银行的界定无法达成共识的理论困境,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借贷资本运动-积累-增殖理论的新框架对其进行探索性研究,发现影子银行是社会闲置资金绕开传统信贷模式在“剩余空间”转化成借贷资本后并进一步完成多重支出与多重回流的运动、进行“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积累以及形成多环节超额增殖的经济过程,从而实现借贷资金最终供需匹配的载体。影子银行形式多样化和拓扑结构复杂化并未改变借贷资本作为“资本一般”和“资本特殊”的属性,而是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借贷资本理论的张力和解释力,深化了对包括传统银行和影子银行的广义银行体系的认知。因此,规范影子银行发展和监管需要从抑制闲置资金无序过度转化为借贷资本、压缩资本运动链条、抑制“非生产性”积累和多环节超额增殖四个方面着手。
    • 张清溪
    • 摘要: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基础,商业银行出现的风险因素除了影响商业银行的稳定性,还有可能将风险传染到整个金融系统。因此,研究影子银行对中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影响的途径、机制,为监管部门进行监管决策提供参考。
    • 于依琳
    •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金融行业也在快速地发展着。影子银行的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有着重要影响。随着世界金融风暴的结束,影子银行在金融行业也逐渐蓬勃发展起来,因为影子银行的金融特殊性,它对于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一直被许多人讨论。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这与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建设也有着密切联系。影子银行的发展是因为我国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的能力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因此,只有解决我国市场的资金提供能力,才能进一步保障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具体概括,对影子银行的发展与改善提出具体的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