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银行危机

银行危机

银行危机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1年内共计446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7438篇;相关期刊285种,包括当代经济科学、生产力研究、集团经济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六届中国金融学年会、第五届中国金融学年会、金融创新、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银行危机的相关文献由49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涛、王爱民、孙龙建等。

银行危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2 占比:5.6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7438 占比:94.34%

总计:7884篇

银行危机—发文趋势图

银行危机

-研究学者

  • 刘涛
  • 王爱民
  • 孙龙建
  • 段军山
  • 郑振龙
  • 万兰兰
  • 严太华
  • 亓莉
  • 师家升
  • 张继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巧
    • 摘要: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最前沿的研究,从审计质量、企业微观行为、银行危机以及股票市场风险4个方面出发,分析和总结了现有文献的研究问题、实证方法以及研究结论,指出通过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和逐步推进资本市场开放提供有益的帮助,促进资本市场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 王丽婷
    • 摘要: 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银行危机的随机性和传染性以及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使银行呈现出脆弱性的特征。这种脆弱性使银行接管制度的存在显得十分必要,也决定了银行接管制度的定位和价值追求应当是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运行效率。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银行接管制度的现状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接管的案例,探讨我国在银行接管制度中的待完善之处,并提出优化建议。
    • 赵蓓蓓
    • 摘要: 从我国三次银行危机处置实践来看,为保持银行危机处置的效率、降低处置成本和提升透明度,必须要在银行危机处置中建立一个一贯的风险识别机制。但是,银行危机处置中的风险识别本身存在诸多困难,包括风险识别主体职责分配不明确、风险识别标准层次与处置措施不对应,以及风险识别规范缺乏系统性整合等问题。为此,需要在现有风险评级体系上建立一个全面的风险识别框架,明确并合理分配风险识别与预警、风险处置之主体的监管权力与义务,为监管主体之风险识别和处置设置实体法和程序法上之限制,并落实到独立的问题银行处理法规或条例之中,以建立和完善独立的银行危机处置制度。
    • 李巧
    • 摘要: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最前沿的研究,从审计质量、企业微观行为、银行危机以及股票市场风险4个方面出发,分析和总结了现有文献的研究问题、实证方法以及研究结论,指出通过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和逐步推进资本市场开放提供有益的帮助,促进资本市场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 刘方; 郑悦
    • 摘要: 本文以房价收入比为基础,借助现金流贴现模型,构建了一个住房市场泡沫水平的测度指标,即住房价格泡沫指数。并对中国大陆地区340个地级市的房价做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2018年一线城市泡沫严重,大多数的二、三、四线城市以及少数五线城市也存在不同程度泡沫。但是从全国均价来看,在2001年~2018年间,除2005年~2007年三年存在微小泡沫外,其余年份均无泡沫。并且在过去30年里,泡沫指数呈现下降趋势。此外我们研究发现,健康运行的经济系统有一种自动消化吸收泡沫的功能。通过模型的演化,我们推导出了泡沫吸收因子的数学解析式。为政府部门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解决房地产泡沫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 张智富; 郭云喜; 张朝洋
    • 摘要: 本文基于跨境金融关联视角对宏观审慎政策能否抑制国际性银行危机传染这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选取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时期遭受冲击的10个代表性国家作为样本,构建Logit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探讨本国及具有金融关联的国家协调实施宏观审慎政策对本国系统性银行危机传染的影响.研究表明,具有金融关联的国家出现金融危机会显著增加本国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具有金融关联的国家实施宏观审慎政策对本国信贷的影响比对房价的影响更明显,本国及具有金融关联的国家协调实施宏观审慎政策会显著降低本国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在调整银行危机指标及考虑贸易关联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后,研究结果依然保持稳健.本文的研究结论揭示了加强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有助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对于中国政策当局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政策含义.
    • 布莱恩·哈迪; 坎·塞韦尔
    • 摘要: 技术进步和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与金融危机相伴而生的是经济增长和产出的永久性损失.本文研究金融危机对创新活动的影响.通过分析行业专利的跨国面板数据,我们发现金融市场动荡对专利活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融资渠道实现的.具体来说,我们发现银行危机之后,在对外部融资依赖度更高的行业,专利下降幅度更大.但在货币危机、主权债务危机或更为普遍的经济衰退期间,融资渠道并不起作用,这表明银行活动中断对创新投资至关重要.从经济上讲,对专利活动的影响会很大且持续很长时间.在银行危机结束后的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专利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但专利的平均质量似乎并没有下降.我们证明了这种结论不大可能是由反向因果关系或变量遗漏等原因所造成的.这些发现证明了银行危机与观察到的长期增长下降之间有相关性.银行危机之后的流动性支持似乎能在短期内通过融资渠道减少对经济的影响.
    • 陈奉先; 薛伟; 赵颖岚
    • 摘要: 本文基于83个经济体1985—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logit模型,研究了资本账户开放、资本流动"突然停止"对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影响,并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考察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1)资本账户开放会显著增加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且主要是通过资本流动"突然停止"中介渠道实现的,其中介程度高达83%;(2)发达经济体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的中介水平高于新兴市场经济体,但程度上为部分中介,而新兴市场经济体则为完全中介;(3)在浮动汇率制度以外的其他汇率制度下,资本账户开放不会增加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且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不再发挥中介作用;(4)资本账户开放更容易通过流入驱动型"突然停止"引致系统性银行危机,且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尤为明显.基于上述发现,在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警惕流入驱动型"突然停止"、稳定国际资本流动、实行稳步可控的汇率市场化改革对防范系统性银行危机尤为重要.
    • 师家升; 起建凌
    • 摘要: 本文在已有金融风险预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金融危机的触发原理,首先收集年度数据构建中国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然后从中筛选出稳健性好且具有良好预警能力的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合成中国金融风险预警指数,并对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概率形式呈现.通过观测该指数就能够实时、连续、直观地监测预警中国金融风险状况,利于宏观决策人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