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管理
铁路管理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235篇,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经济、铁路运输、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7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329026篇;相关期刊167种,包括理论学习与探索、河北企业、铁路计算机应用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0全国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广州)高峰论坛——云南省分论坛、2009年减速顶维修新设备、新技术交流会、2008年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资管理与营销暨物资流通系统理论学组学术研讨会等;铁路管理的相关文献由20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重庆、刘国良、潘永杰等。
铁路管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29026篇
占比:99.93%
总计:329258篇
铁路管理
-研究学者
- 刘重庆
- 刘国良
- 潘永杰
- 陈景艳
- 3M
- Chen Xiangyu
- Guan Zebin
- R.M.Ogorkiewicz
- She Zhenguo
- Wen Guiyu
- 万晓勇
- 万陆军
- 严建洲
- 于桂兰
- 付敏华
- 任其新
- 何艳丽
- 佘振国
- 余丽丽
- 余江
- 佟家桓
- 侯坤
- 侯大海
- 侯志川
- 傅朝兴
- 傅选义
- 关则彬
- 冯善唐
- 况开会
- 刘业泉
- 刘东升
- 刘恺
- 刘方亭
- 刘智洋
- 刘树宪
- 刘涛
- 刘进保
- 刘雁宇
- 包亚芬
- 华欣
- 史秀玲
- 叶剑鸣
- 叶加申
- 叶士东
- 吕清华
- 吕胜利
- 吴国民
- 吴文波
- 吴景林
- 周天星
-
-
雷环捷
-
-
摘要:
铁路认知的社会建构贯穿于晚清史,是中国铁路史更完整且更显著的表现。根据焦点问题的迁移,可将其划分为起源阶段(1834—1861)、增长阶段(1861—1894)和转向阶段(1894—1912)。晚清铁路认知发展历程呈现出前瞻性、互动性、综合性和公共性的基本特征,并在不同的阶段各有建构动力。一分为二地看,铁路认知的变革意义在于同步发生的科技观更新,而其局限则是折射出中国近现代科技转型的滞后性和偏移性。作为案例的这段兼具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曲折历史,从思想观念的本质和实践应用的取向两方面为当代中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提供了可资参鉴的经验和教训。
-
-
安达
-
-
摘要:
完善铁路交通运输组织的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的出行效率,更能够有效的推动铁路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题录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的现状和困境进行分析,探讨了优化铁路交通组织管理的策略和办法,为进一步提高铁路交通运输的市场竞争力,促进铁路交通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
-
李晖
-
-
摘要:
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铁路作为人们出行、企业生产运输的重要选择,铁路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为了保证铁路企业的高质量和稳定持续发展,就要采取先进的管理技术、总结管理经验,有效的提高铁路管理水平.本文简述了精准管理在铁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运用价值,并对精准管理在铁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运用策略和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有效进行铁路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一份参考,促进铁路系统的健康发展.
-
-
陆海涛
-
-
摘要:
铁路作为我国交通运输中的大动脉,其不仅承担着我国大部 分的货物运输,还对国民出行以及国家战略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 以规矩意识入手,对我国当前铁路管理中的规矩意识的渗透与实施进 行具体策略的分析,从规矩意识的内涵以及在铁路管理中的具体作用 入手,力求从二者的内部联系进行综合分析。
-
-
钱诚
-
-
摘要:
长期以来,中国存在着广泛的进入壁垒,主要是行政与企业的结合,导致不同形式的经济垄断.为了使市场健康发展,中国改革了一些垄断企业,放松管制和减少垄断.对于一些非常大的国有企业来说,主要是政府与企业的分离、政府与资本的分离.那么,将政府和企业与国有企业分开是否可行?随着改革实践的深入和理论的发展,人们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以铁路公司为例,探讨将行政企业与国有企业改革分离的可行性.
-
-
-
-
-
阙维中
-
-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铁路建设工程事业也随之繁荣发展起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带动铁路建设项目工程技术和工程质量的有效提升.笔者以铁路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探索铁路建设项目工程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不同的问题而制定相关的解决计划.
-
-
潘永杰
-
-
摘要:
现阶段,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铁路作为我国的主要交通建设也随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越来越高的安全需求.人因可靠性分析在现代铁路管理体系之中的应用,对强化管理质量以及效率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文章主要研究人因可靠性分析在铁路安全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