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产品
金融创新产品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0年内共计164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82194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党政论坛、经济论坛、现代经济信息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9兵工财务论坛年会等;金融创新产品的相关文献由18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慧、李娅、余海斌等。
金融创新产品—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2194篇
占比:99.91%
总计:182358篇
金融创新产品
-研究学者
- 刘慧
- 李娅
- 余海斌
- 余游
- 余玉苗
- 姚爽
- 张平
- 朱伟一
- 李妍
- 王慧琴
- 陈鸿桥
- 黄兵海
- 黄玮强
- 一舟
- 丁兆阳
- 丁化美
- 于梦晓
- 于飞飞
- 付江
- 何丰伦1
- 余小建
- 侯雪梅
- 俞招根
- 刘一奇
- 刘丽华
- 刘冉
- 刘加昶
- 刘文霞
- 刘旭东
- 刘泰然
- 刘燕
- 刘玉林
- 刘诗平
- 卢欣
- 卫韦华1
- 司徒珑瑜
- 吴冬艳
- 吴冲锋
- 吴善凯1
- 吴怀农
- 吴成浩
- 吴燕婷1
- 吴瑞骋
- 吴雨
- 周烨彬
- 周玲丽
- 周雷
- 夏江山
- 姜道奎
- 孔妍1
-
-
-
李润龙;
蒋言斌
-
-
摘要:
随着金融实践的发展,市场上出现许多金融创新产品,如何对其价值进行评估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本文从金融产品的内涵着手,探讨金融创新产品的特征和结构,包括4种圈层结构和4种创新模式,并以TPM矩阵对金融创新产品进行评价,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避免投资决策的盲目性.在此基础上,根据著作、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模式,并考虑金融产品的知识产权属性、圈层结构,形成以著作和商标为核心层,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为有形层,发明专利和商业秘密为扩展层的著作权+商标专用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商业秘密五种基于知识产权属性的金融创新产品叠加价值评估模式.
-
-
-
-
摘要:
从中央到地方,近期多项金融政策接连出台,有力提振了国内消费市场。国家发改委、工信部、银保监会等部门日前发布政策,鼓励加大对个人汽车消费、新型消费等的信贷支持力度。江西、福建、四川等地也积极落实了相关举措,旨在促进消费。与此同时,银行、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也纷纷加速布局,推出多个消费金融创新产品。
-
-
孔妍1
-
-
摘要: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等一系列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一种新兴的线上金融服务模式,其有着交易成本低、信息处理能力强、效率高、便捷化等特点,为我省互联网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开辟了新路径。一、互联网金融在助力小微企业上优势明显陕西地方经济结构中,中小微企业属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潜在力量.
-
-
-
吴善凯1
-
-
摘要:
监管沙盒制度的域外经验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一直以来难以调和,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科技向金融领域渗透,愈发将创新多变性与监管滞后性的矛盾放大。为缓和这种矛盾,2015年11月,英国金融行为管理局将计算机用语——''沙盒''引入了金融监管领域,并且构建了''监管沙盒''的法律框架。
-
-
李金胜1;
戴知方1
-
-
摘要:
在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之下,商业银行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推出金融创新产品,这虽然拓宽了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但也为信用风险的蔓延埋下了隐患。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正是过度的金融创新和过高的信用风险水平,由此,引起了学界对金融创新与信用风险的高度关注。我国政府应当意识到,当前金融工作的中心之一应是控制银行的信用风险水平,以稳定整个银行体系。
-
-
刘一奇
-
-
摘要:
中国的金融领域发展并不完善,但这也证明了中国的金融发展是非常有空间的,我们应借力''一带一路''这一时代机遇,在金融行业大力进行改革,让金融创新为我国经济的增长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Merton Miller对于金融创新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于美国金融历史来说是一个特殊的阶段。
-
-
-
-
摘要:
5月28日,2019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京交会”)——金融服务专题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本次金融服务展中,多家银行展示自身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成果。工商银行在自助体验区展出了刷脸支付、刷脸取款、魔镜展示、VR体验、虹膜保管箱等金融创新产品和技术的互动体验,引导参观者现场体验金融科技创新产品,感受全新的便捷金融生活服务。
-
-
颜卉;
于梦晓;
姜道奎;
尹学锋
-
-
摘要:
金融创新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监管问题,金融创新产品质量的监管成为金融创新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然而,关于金融创新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仍缺少系统性的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关系也并不明晰.通过文献分析、 专家咨询法,从宏观、 微观角度分析了影响金融创新产品质量的10个因素,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建立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布尔计算,对模型进一步分析,找出影响金融创新产品质量的直接和间接因素;并通过余额宝的实例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