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冲击
金融冲击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专利文献59862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现代经济信息、消费导刊、统计与信息论坛等;
金融冲击的相关文献由142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利锋、曹金飞、付莉等。
金融冲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9862篇
占比:99.80%
总计:59980篇
金融冲击
-研究学者
- 陈利锋
- 曹金飞
- 付莉
- 姜伊晴
- 孙兴隆
- 干杏娣
- 扈文秀
- 朱冠平
- 潘向东
- 陈雨
- 马勇
- 马荣华
- 高宁婧
- Michael
- Pettis
- 万大鸣
- 严鹤
- 于海清1
- 付强
- 仲夏
- 任志刚
- 伍志文
- 何阳
- 侯书威
- 侯玉杰
- 侯鸿璠
- 凯恩斯
- 刘伟
- 刘倩
- 刘尧成
- 刘沛栋1
- 刘玉梅
- 刘鼎铭
- 劳伦斯.波尔.N.格雷戈里.曼奇
- 吕昕
- 吴克忠
- 周俊锋
- 周慧虹
- 周炎
- 夏雪
- 孙文秀
- 孙瑞琪
- 孙苏卉
- 孙诚
- 宋军
- 宋军1
- 崔联会
- 庄子罐
- 庞丽佳
- 张世琳
-
-
高珂;
孙瑞琪;
黄琨;
李瑭
-
-
摘要:
伴随着我国金融领域改革不断深入和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利率市场化进程有序推进,商业银行经营业务持续扩大,传统的信贷资产和以债券为代表的证券资产正成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配置方向,带来银行资产结构的变化与调整。研究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行为在外生冲击的传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金融冲击通过银行资产配置行为影响实体企业产出的传导机制,发现以金融市场冲击和信贷政策冲击为代表的金融冲击能够带来扩散效应和非对称效应,会通过银行内生的资产配置行为扩散到两类企业生产中,对这两类企业的产出产生不同影响。此外,本文对上述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说明了上述传导机制的合理性及对现实的解释能力。
-
-
庄子罐;
邹金部;
刘鼎铭
-
-
摘要:
引言为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我国在2008年底启动了大规模刺激计划。“四万亿”的财政刺激与宽松的货币环境有效遏止了我国经济受外部环境冲击导致的增速快速下滑的趋势。但是与此同时,以房地产为代表的部分实体经济部门过度扩张,债务不断增加,杠杆率迅猛攀升。
-
-
曹金飞;
干杏娣;
顾研
-
-
摘要:
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就需要重点关注金融冲击对就业的影响,文章在金融摩擦视角下,从微观层面分析了金融冲击对公司就业产生影响的机制,并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发生的金融冲击有频率更高,来源及影响更加复杂的趋势;(2)金融冲击会对公司就业产生显著影响,而高负债率会加强这种效果;(3)金融冲击导致就业的下降会带来企业产出水平的降低,这是通过两个渠道导致的:一是劳动投入的下降,二是融资成本的上升;(4)金融摩擦的加剧会带来企业失业的增长;(5)金融冲击对就业影响制造业比非制造业的大,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大.文章最后给出应对策略,金融冲击发生前要加强防范和预警金融冲击的制度建设,要进一步推进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和企业财务柔性储备建设,发生后应采取货币和财政政策协作的应对方法.
-
-
马勇;
付莉;
姜伊晴
-
-
摘要:
本文在DSGE框架下引入金融冲击,比较完整地刻画了包含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以及流动性支持政策的央行"政策工具箱",并对中央银行的流动性支持政策在不同外生冲击下的经济金融稳定效应进行了系统考察.本文分析得到了三个基本结论:一是在各种典型的金融冲击下,中央银行的流动性支持政策均具有良好的宏观稳定效应;二是从政策实施的角度,中央银行的流动性支持政策可考虑盯住银行存款的变动,并在政策操作上体现"及时反应、力度合理"的原则;三是从社会福利增进的角度,中央银行流动性支持政策的效果受到冲击来源的影响,总体上应对金融冲击的效果较好.分析结果初步显示了流动性支持政策作为中央银行"政策工具箱"一种辅助性金融稳定工具的可行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
-
马勇;
付莉;
姜伊晴
-
-
摘要:
本文在DSGE框架下引入金融冲击,比较完整地刻画了包含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以及流动性支持政策的央行"政策工具箱",并对中央银行的流动性支持政策在不同外生冲击下的经济金融稳定效应进行了系统考察。本文分析得到了三个基本结论:一是在各种典型的金融冲击下,中央银行的流动性支持政策均具有良好的宏观稳定效应;二是从政策实施的角度,中央银行的流动性支持政策可考虑盯住银行存款的变动,并在政策操作上体现"及时反应、力度合理"的原则;三是从社会福利增进的角度,中央银行流动性支持政策的效果受到冲击来源的影响,总体上应对金融冲击的效果较好。分析结果初步显示了流动性支持政策作为中央银行"政策工具箱"一种辅助性金融稳定工具的可行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
-
朱冠平;
扈文秀;
李晓云
-
-
摘要:
代理理论认为,在动荡和不确定环境下,管理者会做出偏离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为探究金融冲击这个带有不确定色彩的因素,是否会恶化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论文先是使用一个数学模型来说明金融冲击与非效率投资的可能关系,而后以GARCH方法的条件异方差来度量金融冲击的潜变量股市冲击、货币冲击和汇率冲击.最后,实证检验了这三个金融冲击潜变量和非效率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货币冲击和汇率冲击会显著提升非效率投资,而股市冲击能够显著降低非效率投资.进一步研究表明,货币冲击和汇率冲击会通过显著增加过度投资来加大非效率投资行为,而股市冲击则通过显著减少投资不足来达到降低非效率投资行为.
-
-
侯鸿璠
-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为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是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的重要原则之一。大额支付系统处理交易笔数大、货币价值高、连接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和参与者众多,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可能会成为流动性错配和信用风险等金融冲击的源头,并通过其广泛的连接成为传播风险的主要渠道。
-
-
张婉婷;
王旭
-
-
摘要:
首先基于混频动态因子模型测算中国金融状况指数,并对其进行收缩性划分,进一步基于SV-TVP-FAVAR模型刻画金融冲击的消费效应及城乡异质性.结果表明:(1)混频动态因子模型测度的金融状况指数具有动态时变优势,前瞻指引功效显著,其走势符合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既有事实;(2)多数情况下金融冲击具有正向消费效应,仅存在个别时期的负向效应;(3)不同评价指标和不同阶段下,城乡消费对金融冲击的响应特征不同,存在城乡消费响应异质性.政策制定部门应根据混频模型测度的金融状况指数合理引导城乡居民消费,充分利用金融冲击的异质性消费效应.
-
-
李永刚;
刘伟;
潘再见
-
-
摘要:
论文对金融状况指数进行了拓展,并使用33个金融指标对39个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1991—2016年月度金融状况指数进行了估计,以研究国际金融冲击对国内金融状况的影响.基于VAR模型的结果表明,国内金融状况指数波动的较大份额归因于国际金融冲击和国内货币政策,国际金融状况指数的共同部分解释了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国家国内金融状况指数.这一实证研究的政策含义在于:各国政府应优先考虑国内金融深化,尤其是开发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在内的国内投资者金融环境,并促进股票和债券市场的深度发展,从而增强对全球金融冲击的应变能力.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新兴经济体,应积极防范全球金融状况急剧变化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