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形象
道德形象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9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128篇;相关期刊162种,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求索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香港中医学会、教育研究基金会2017国际针灸高峰论坛等;道德形象的相关文献由175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灿新、方永泉、王伟等。
道德形象
-研究学者
- 吴灿新
- 方永泉
- 王伟
- 赵德发
- 郭秀美
- 陈建新
- 陈林侠
- 严雪霞
- 乔新生
- 于修华
- 仲呈祥
- 仲昭宽
- 伍金泉
- 关云平
- 关景元
- 冯海伦
- 凌丽
- 刘凤娟
- 刘婵
- 刘守伟
- 刘岩松
- 刘广忠
- 刘月兰
- 刘淑媛
- 刘爱洁
- 刘琴娥
- 刘畅
- 刘莉萍
- 刘金赋
- 刘飞
- 包泉万
- 史不遇
- 司马心
- 吴志攀
- 吴盘生
- 周巨安
- 周建勤
- 周梅花
- 周海春
- 呼和巴拉
- 哈斯朝鲁
- 唐永玲
- 孙凤英
- 宁萱
- 宋兆宽
- 尹杰钦
- 巴玉强
- 庄正华
- 廖才进
- 张亚红
-
-
莫楠
- 《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医学伦理学国际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医生道德形象是医生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包含道德认识、道德价值、道德责任、道德评级等内涵.医生道德形象规定了医生角色的行为内容和行动方式,同时也隐含着医生与患者彼此的要求与期待.在当前社会中,面临医患对医生道德形象认识上的的分歧:一方面患者对医生道德形象负面评价不断,医生成为不被公众信任的职业;另一方面,医生对自身辛苦树立起的道德形象未被认可感到委屈、迷茫.这种分歧的来自于对医生的道德定位的差异、规范与德性的碰撞、理性与情感的矛盾、道德与利益的冲突.要消弭或者减少分歧,达到道德形象问题上的和谐,需要观念上如何协调,以“活得好”为形象建设的旨归,同时需要平等对话机制、保障权责统一机制,公正监督机制的保障.医生应将做事做人二者结合,使形象更完满;患者也应实现视角转变,增强对医生的理解与尊重.
-
-
李琰
-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双重道德形象是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诉求,指教师既要成为学生可资模仿的“道德榜样”,又要起到“道德能动者”的作用.作为“道德榜样”的教师关注自身的行为举止对学生品格的影响,“道德能动者”注重教师的道德主体性和教育实践中的道德性.具有双重道德意识的教师能更好整合教育环境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学校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