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386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890篇;相关期刊164种,包括现代经济信息、财会学习、电子财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19届中国财务学年会等;递延所得税的相关文献由418位作者贡献,包括蒋苏娅、宋亏霞、许芳霞等。
递延所得税
-研究学者
- 蒋苏娅
- 宋亏霞
- 许芳霞
- 于金枝
- 刘颖
- 唐振达
- 孔民
- 尹娜娜
- 潘云标
- 秦文娇
- 程果
- 赵宏祥
- 骆剑华
- 付博
- 刁华兰
- 卜华
- 周磊
- 周萍
- 姜葵
- 孙中义
- 孙绍杰
- 张志凤
- 张政媛
- 张楚婕
- 张瑶
- 徐文丽
- 明光兰
- 曹云桂
- 李凤敏
- 李志远
- 杨桂洁
- 杨黎明
- 樊丽丽
- 温玉彪
- 潘兴旺
- 牛星星
- 王乾斌
- 王墨潇
- 王庆山
- 王心丹
- 王燕
- 王秀芬
- 王素荣
- 盖地
- 罗绍勇
- 胡咏梅
- 董莉平
- 蔡旺
- 蔡旺清
- 谢天奕
-
-
王玺光
-
-
摘要:
递延所得税源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在所得税核算上的差异,由于其确认不改变实际纳税金额,管理当局对在利用这一便利进行盈余管理时不产生额外的税务成本,加之究竟是对准则的遵循或是滥用难以区分,使得递延所得税成了盈余管理的重灾区,对该现象的剖析和提出的建议,对财务实务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
-
-
宋丹凤;
崔瑜如
-
-
摘要:
相比普通销售业务,分期收款销售业务售价一般要高于正常售价,并具有金额大、收款期长、风险高等特点。CAS 14明确规定分期收款销售业务不超过一年的不需要考虑合同中存在的重大融资成分,超过一年的相关业务就具有了融资性质,并且两类业务的会计处理方式存在明显不同。同时,现行会税政策下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业务在收入确认时间和金额计量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上述相关差异必然会涉及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基于上述原因,本文结合案例分析该类业务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进而探讨其所得税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并尝试从多个角度思考带来的启示。
-
-
-
-
摘要:
最近,财政部研究起草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征求意见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关于单项交易产生的资产和负债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初始确认豁免的会计处理。该问题主要涉及《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等准则。二是关于发行方分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相关股利的所得税影响的会计处理。该问题主要涉及《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等准则。三是关于企业将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修改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该问题主要涉及《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等准则。四是生效日期。
-
-
张罡
-
-
摘要:
企业所得税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难点,文章运用资产负债观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递延所得税进行了处理,并结合准则原文从理论与实务两方面进行了解析,同时指出了对盈余管理的思路,以期为相关理论学习或实务操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
-
徐婷婷
-
-
摘要:
政府补助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2017年新修订的政府补助会计准则已发布一段时间,实务中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在某些方面仍有不明确之处,同时其会计处理与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也还存在差异.文章试通过案例对比分析新修订准则下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核算方法应用,以及所得税的不同处理方法及其影响,以期为实务提供借鉴.
-
-
王小鹏;
马振辉;
戴德明
-
-
摘要:
2006年版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所得税会计信息与双重披露制在资本市场资产定价中交织在一起,对集团企业会计盈余及价值相关性产生了复合效应.基于报表信息使用者的视角,以2010~2019年A股市场没有剧烈波动的长稳定周期为时间窗口,选择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研究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递延所得税项目的价值相关性.结果表明: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递延所得税项目及其差异均具有价值相关性;合并报表递延所得税项目的价值相关性高于母公司报表;合并报表递延所得税资产比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价值相关性更高,母公司报表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均具有价值相关性.
-
-
张蓝澜;
李亚楠;
王怡桦;
李琼
-
-
摘要:
通过利用递延所得税进行盈余管理,上汽集团的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多了.一方面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帮助集团对外公布的信息更美观,提高了企业的营运能力;另一方面确认递延所得税后,上汽集团披露出的财务风险比起实际状况要更低、偿债能力更高,从而提升了企业形象.为进一步优化盈余管理,本文认为应完善与递延所得税确认相关的会计准则,进行指标创新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
-
杨佳强;
刘颖;
朱磊
-
-
摘要:
以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为代表的金融工具形成的浮盈浮亏、利得和损失,均通过"其他综合收益"科目核算(不能重分类进损益).在会计准则视角下,这类投资形成的递延所得税属于与所得税费用无关的递延所得税,应当计入相应的资产或者权益科目,不影响当期损益;在所得税税收法律视角下,会计上的这种划分对当期应交所得税的计算缴纳没有直接影响.为此,本文综合所得税会计准则和所得税税收法规,以"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为例,对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相关递延所得税终止确认规则进行探讨,以期为会计工作者提供借鉴.
-
-
孙淑韦
-
-
摘要:
虽然我国的会计准则越来越完善,但是仍然有上市公司为了使自己的财务报表更加美观而对公司财务实况进行强制的优化.自盈余管理的概念提出以来,一直为会计学界所重视,也成为了讨论和研究的热点.本文结合乐视网的经营状况发掘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接着针对乐视网运用递延所得税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作出解释.
-
-
盖地;
路娜
- 《第19届中国财务学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在收益计量理念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的趋势下,中国从2007 年起开始实施体现资产负债观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可以提高财务会计中的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本文将规范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重点阐述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影响.选择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特征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两项主要指标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量化,实证检验递延所得税项目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影响程度.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财务报表信息质量,有助于投资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