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过充电

过充电

过充电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183888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公路运输、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4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83716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科学咨询、山东农机化、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IFPST2008第八届中国国际电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2008动力锂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论坛、05中国(无锡)绿色建筑·光伏技术(BIPV)高层论坛暨尚德第三届太阳能光伏产品技术交流会、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等;过充电的相关文献由50000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熊开富、王超等。

过充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4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3716 占比:99.91%

总计:183888篇

过充电—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许辉勇; 张志萍; 胡仁宗; 范亚飞
    • 摘要: 研究了正极和负极分别为8系高镍三元NCM811(Li(Ni_(0.8)Mn_(0.1)O_(0.1))O_(2))和硅碳(SiO_(x)/graphite)的25 Ah软包动力电池过充电触发热失控特征。结合电池材料热特性和热失控产气成分分析,揭示了绝热与非绝热环境下,电池热失控期间内部微观变化和动态产热特性。过充电触发热失控的路径为:过充电超过安全边界电压后电池内部发生副反应和内部极片微短路,引起气体和热量累积,最终电池过热达到热失控临界点。与非绝热环境相比,绝热环境下热失控触发瞬间温度高出37.5°C,且触发时长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约为90~500 s)。最后对电池的安全和失效边界做出了界定。
    • 徐佳宁; 倪裕隆; 姜金海; 逯仁贵; 宋凯
    • 摘要: 以电动汽车的退役动力电池为研究对象,利用容量增量分析(ICA)技术对过充电导致充电电压曲线形状异常变化所对应的电池性能衰退机理进行解析;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电池容量损失机理诊断模型,提出了利用恒流充电过程诊断退役动力电池早期过充电故障的方法。结果表明:早期过充电对电池内部活性锂损失的影响较小,负极贫锂活性材料损失是诊断早期过充电故障的重要理论依据;同时,利用容量损失量小于20%的退役动力电池验证了早期过充电故障诊断方法的有效性。
    • 李磊; 李钊; 姬丹; 牛慧昌
    • 摘要: 软包锂离子电池相比较于硬壳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由于特殊的电池结构软包锂离子电池具备特殊的热失控行为和规律。本工作研究了以磷酸铁锂(LFP)和镍钴锰酸锂(NCM)材料为正极的两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在不同的倍率(0.5~3 C)电流下过充电后的失效和热失控行为,分析了电池的质量损失、失效电压、电池温升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LFP和NCM电池在过充电后均会因发生副反应生成气体导致铝塑膜外壳破裂,1 C倍率电流下LFP电池在充电至133.4%带电状态(SOC)时发生破裂,并导致电池失效,而NCM电池在充电至143.8%SOC时破裂,随后诱发热失控和着火。电池破裂电压均随充电倍率的增加(0.5~3 C)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1.5 C时破裂电压最高,LFP电池的破裂电压高于NCM电池。此外,LFP和NCM电池的质量损失范围分别为2.07%~5.82%和28.51%~36.75%,随充电倍率变化不明显。研究还揭示了LFP和NCM电池过充电过程中温度升高的不同阶段特征,并从材料分子结构的角度对该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可为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单体选型提供参考。
    • 曹凤金; 郭淼; 亢荣; 李富伟
    • 摘要: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电动牵引车辆。由于锂离子电池内部活性强,易发生起火和爆炸事故,本文采用试验验证和数据统计方法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质量安全现状进行分析,重点研究电池短路、挤压、过充电和过放电安全性能。通过测试分析,提出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能保障手段,需重点开展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的研究工作。
    • 金诚
    • 摘要: 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syste BMS)可以实现智能化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单元,并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电池管理系统单元包括电池管理系统、控制模组、显示模组、无线通信模组、电气设备、用于为电气设备供电的电池组以及用于采集电池组的电池信息的采集模组。研究现状1.1电池管理系统概述电池管理系统作为实时监控。
    • 袁威; 梁栋; 褚燕燕; 刘一荣
    • 摘要: 以电动车用锰酸锂电池(LiMn_(2)O_(4))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探究不同过充电倍率下锰酸锂电池的热失控行为特征。结果表明:高倍率过充条件下,电池更快达到热失控状态。3C倍率过充条件下,电池达到热失控的平均时间比1.5C倍率缩短233.4%。过充电倍率对电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缓慢温升和快速温升两个阶段,控制措施应当在这两个阶段介入。
    • 胡广; 廖承林; 张文杰
    • 摘要: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得到了广泛应用,而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基础.文中针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研究展开了全面综述.首先概述了电池在不同原因下引发的热失控,其中电池内部短路以及电池过充电是引发热失控的主要原因.同时重点总结了电池的整个热失控过程,包括单体电池的热失控机理以及热失控在电池组内的扩散.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分别总结了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方式,包括改善电池材料的温度特性、完善电池组散热系统的散热能力以及优化电池安全在线检测诊断与预警功能.最后总结了现有电池安全性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旨在对未来的电池安全研究提供参考.
    • 张青松; 赵启臣
    • 摘要: 过充电是锂离子电池最常见和最危险的失效方式之一,探究锂电池过充电过程中的行为特性与安全性变化至关重要.从充电速率与截止电压两个方面,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商用钴酸锂电池的过充电安全性.结果 表明:充电速率对钴酸锂电池过充测试中电池表面温度的峰值影响较大.随着充电速率的增加,锂离子电池的温升更严重,电池故障所需时间更短;随着过充截止电压的升高,钴酸锂电池内部会发生副反应,导致电池表面温度出现第二次峰值,进而对电池造成不可逆损伤.在高速率充电(3 C)时截止电压对电池峰值温度影响较大,而在中低速率(2 C及以下)时不易受截止电压影响.可为钴酸锂电池的安全性设计和电池管理系统中过充故障的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 胡丽娜; 孙珊珊; 岳娟; 杜晨树
    • 摘要: 综合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SEM、气相色谱-质谱及电化学阻抗谱(EIS)等实验方法,研究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在过充电、过放电和长期浮充电等滥用条件下发生气胀的行为及成因.当过充电电池负极的w(Co)>0.1%时,气体中存在较多的烷烃类成分等,说明过充电导致正极的分解以及Co对负极表面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的破坏和再修复,从而导致产气;当过放电电池正极的w(Cu)>0.2%时,气体中CO2体积分数超过50%,说明过放电导致SEI膜分解以及Cu沉积;浮充电导致电池鼓胀,负极的w(Co)>0.1%时,气体中存在较多的烷烃类成分等.
    • 林健
    • 摘要: 结合GB31241—2014《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标准,从试验对象、试验原理、试验方法、试验实例等四个方面对锂离子电池过充电测试进行阐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