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云烟87

云烟87

云烟87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专利文献91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山地农业生物学报、中国烟草科学、作物研究等; 云烟87的相关文献由49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勇、肖金香、艾复清等。

云烟87—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 占比:55.83%

专利文献>

论文:91 占比:44.17%

总计:206篇

云烟87—发文趋势图

云烟87

-研究学者

  • 刘勇
  • 肖金香
  • 艾复清
  • 丁雪丹
  • 周紫燕
  • 朱列书
  • 范才银
  • 何孝磊
  • 何宽信
  • 刘大学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江智敏; 邓小华; 张仲文; 郑宏斌; 温永财; 胡庆辉; 王威; 张文军
    • 摘要: 【目的】明确湘中宁乡烟区稻田种植烤烟云烟87上部烟叶的适宜采收成熟度。【方法】设计习惯采收、延迟5 d采收和延迟10 d采收共3个成熟度,研究采收成熟度对稻田烤烟上部第11~16叶位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采用模糊评价方法构建烟叶外观质量指数、物理特性指数、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感官质量指数、经济效果指数和综合效果指数评价不同采收成熟度的效应。【结果】(1)不同采收成熟度对上部第11~16叶位烟叶质量的影响不同。(2)随着烟叶采收成熟度的增加,烟叶的单叶质量、叶片厚度和叶面积质量下降,糖含量和烟碱含量增加,产量和产值增加。(3)延迟5和10 d采收的烟叶外观质量指数较习惯采收分别提高8.58%和15.08%,物理特性指数分别提高0.92%和0.18%,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分别提高18.61%和−8.04%,感官质量指数分别提高6.67%和6.40%,经济效果指数分别提高20.08%和28.09%,综合效果指数分别提高7.76%和7.49%。(4)上部叶以叶片颜色黄绿至变黄50%~70%、主脉全白、支脉变白50%、部分茸毛脱落、叶缘微卷曲、叶尖下勾和叶面出现少量成熟斑为适宜采收成熟度。【结论】宁乡烟区可适当提高烟叶采收成熟度,以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和增加烟农收入。
    • 李豪; 喻会平; 郜军艺; 赵二卫; 袁锦峰; 陈吉珩; 张勇刚; 艾复清
    • 摘要: 为探明烤烟品种云烟105的烘烤特性,本研究以云烟87为对照,通过暗箱试验和烘烤试验,研究云烟105的变黄、变褐、失水特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常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暗箱试验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烟叶变黄规律相似且完全变黄时间接近(约72h),但变黄过程颜色值略有差异,云烟105的亮度值(L)、色调值(H)略高于云烟87,而红度值(a)、黄度值(b)及彩度值(c)略低于云烟87;变褐3成时间两个品种均超过120 h,但云烟105较云烟87快12 h。烘烤试验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烘烤过程烟叶水分变化规律相似,失水均衡性云烟105为0.39,较云烟87低0.03;云烟105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值(SPAD)下降速度在变黄中期前略快于云烟87,64h后二者基本接近,至72 h下降约90%;PPO活性均值云烟105为0.32 U,较云烟87高0.05 U;两个品种常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相似,除云烟105总糖、还原糖含量高于云烟87外,其余化学成分两品种无明显差异。综合暗箱和烘烤试验评价,云烟105易烤性与云烟87相当,均表现较好,耐烤性属于中等至较好的范畴,略差于云烟87耐烤性。建议云烟105在烘烤过程需更加注意定色期尤其是定色初期的温湿度控制。
    • 肖尧; 赵启超; 陆龙凯; 陈文金; 刘大学; 李光雄; 刘玉江; 徐念; 韦玉花; 何孝磊
    • 摘要: 为完善黔南优质上部烟叶生产技术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在统一无机肥施用量下,以不施用有机肥为对照,设置不同有机肥处理(T_(1),炭基肥100 kg/667m^(2);T_(2),菜籽饼30 kg/667m^(2);T_(3),圈肥450 kg/667m^(2)),进行大田种植试验,观察不同有机肥对烤烟上部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后烤烟生育期延迟4~5 d,上部烟成熟期焦尖焦边较少,田间耐熟性提高。感官评吸香气质得分以T_(1)和T_(2)处理最高,均较CK显著提高1.23%;T_(2)处理的吃味得分最高,较CK显著提高2.78%;T_(1)和T_(2)处理的杂气得分最高,均较CK显著提高4.00%,T_(2)处理的加权总分较CK处理提升幅度最大,增幅为1.58%;各处理产量、产值均以T_(3)处理最高,分别为55.66 kg/667m^(2)、1518.96元/667m^(2),T_(1)、T_(2)和T_(3)处理的产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10.95%、9.69%、13.08%,产值较CK分别显著提高10.95%、10.66%、13.13%。在内在品质优先的前提下施用菜籽饼的效果最好,该施肥处理既能提高上部烟的田间耐熟性,保障较高的种烟经济效益,又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感官质量。
    • 肖尧; 赵启超; 陆龙凯; 陈文金; 李光雄; 刘玉江; 刘大学; 何孝磊
    • 摘要: 为探究不同打顶留叶数对上部烟产质量的影响,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拔节现花进行打顶,共设置3个处理,处理1、处理2、处理3分别留叶18片及以下、19~20片、21片及以上。结果表明:适宜的打顶方式能兼顾上部烟产量和品质,以打顶留叶19~20片较好。其中,处理2上部烟叶农艺性状表现较好,既能促进上部烟充分发育,又能避免烟株营养过剩和发育不充分。烟叶外观质量以处理1、处理2较好,加权分分别为7.53分、7.49分,无显著差异。化学成分以处理2较为协调,且总氮、总植物碱含量和糖碱比受打顶留叶数影响较大。其中,总氮含量处理2较处理1降低12.55%;总植物碱含量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处理2较处理1降低7.31%,较处理3提高8.56%;糖碱比处理2较处理1、处理3分别提高12.97%、8.88%。感官评吸以处理2、处理3较好,较处理1分别显著提高1.17%、0.94%,适当的打顶留叶数对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和吃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经济性状以处理2最好,产值为1 815.66元/667m~2,与处理1无显著差异,较处理3显著提高12.82%,主要是烤后烟叶入库率和上等烟比例较高。为提升上部烟品质,兼顾种烟收益,以打顶留叶19~20片较好。
    • 宗胜杰; 李伟; 杨坤; 卢志伟; 余金龙; 靳志丽; 周雨; 江祥伟; 孟智勇; 李井军; 马浩波; 刘芳; 李淑君; 肖春生
    • 摘要: 为了改善湘南烟区中下部烟叶普遍偏薄的问题,提高中下部烟叶品质和工业可用性,以云烟87为材料,在湘南郴州和永州2个植烟区喷施0.01、0.02 mg/kg芸苔素内酯和15、30 mg/kg赤霉素(分别记为T1—T4处理),同时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分析烤烟中下部叶的净光合速率、厚度发育、经济效益以及烤后烟叶的感官风格特征、感官品质特征及工业可用性。结果表明,与CK相比,喷施0.01 mg/kg芸苔素内酯(T1)能够显著提高郴州和永州烟区烤烟中部叶及下部叶的净光合速率和经济效益各项指标,显著提高郴州烟区烤烟中部鲜烟叶厚度、烤后烟叶厚度以及永州烟区烤烟中部和下部鲜烟叶厚度、下部烤后烟叶厚度及其烘烤厚度收缩率;喷施0.01 mg/kg芸苔素内酯后,郴州和永州烟区上等烟比例和烤后烟叶均价均有所提升,郴州烤烟下部叶和中部叶醇甜香、焦甜香、浓度及特征彰显程度最好,感官品质得分较CK分别提高2.36%和3.45%,永州烤烟下部叶干草香、醇甜香、焦香均好于CK,中部叶所有风格特征指标均好于CK,下部叶和中部叶感官品质得分较CK分别提高1.83%和1.30%;喷施0.02 mg/kg芸苔素内酯(T2)后,郴州中部叶和永州下部叶的净光合速率较CK仍显著提高,叶片厚度相关指标与CK差异不显著,经济效益指标与CK基本相当,郴州烤烟下部叶和中部叶感官风格特征仍有小幅度提高,永州烤烟中部叶感官风格特征略有下降,但整体品质和工业可用性较差。喷施15 mg/kg赤霉素(T3)有利于烤烟烟叶厚度发育,烤后烟叶厚度更佳,烟叶厚度烘烤收缩率较大,整体表现为大于CK和T2、T4处理,但与T1处理差异不显著;喷施15、30 mg/kg赤霉素(T3、T4)处理湘南烟区烤后烟叶经济效益和感官风格特征差于CK和T1、T2处理。可见,喷施0.01 mg/kg芸苔素内酯能够实现湘南烟区下部叶和中部叶厚度提高、烤后烟经济效益增加、感官风格特征和感官品质特征提升以及工业可用性提升。
    • 吴霞; 王庆; 肖尧; 刘大学; 赵启超; 陆龙凯; 陈文金; 李光雄; 刘玉江; 徐念; 韦玉花; 何孝磊
    • 摘要: 合理的施氮量是烤烟上部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保证。为提高烤烟上部叶的产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以云烟 87 为材料,设置 4 个不同施氮水平(8 kg/667m^(2),7. 5 kg/667m^(2)、7. 0 kg/667m^(2)、6. 5 kg/667m^(2))的烤烟种植试验,考察不同施氮水平烤烟的农艺性状、上部烟叶的产值和产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探明贵州中烟摆金基地烤烟生产适宜的施氮量。结果表明:施氮量由 8 kg/667m^(2)降至6. 5 kg/667m^(2),烤烟的株高、留叶数、有效叶数及中部最大叶长等农艺性状指标呈下降趋势;同时,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由 4. 58% 下降至3. 47%,总氮含量由 1. 92% 下降至 1. 62%,糖碱比从 4. 65 提高至 6. 55,评吸得分从 80. 20 分提高至 83. 25分,上部烟叶品质有所提高。施氮量由 7. 5 kg/667m^(2)下降至 6. 5 kg/667m^(2),上部烟叶的产量由 72. 27 kg/667m^(2)下降至 65. 84 kg/667m^(2),产值由 2 077. 76 kg/667m^(2)下降至 1 838. 91 kg/667m^(2)。根据实际生产条件,摆金基地烤烟生产适宜的纯氮施用量为 7. 0~7. 5 kg/667m^(2),该施氮量可实现较高的上部烟叶产量,同时提高上部烟叶的感官质量。
    • 李伟; 李洋洋; 刘天波; 蒲怀云; 杨永华
    • 摘要: 9月,湖南烟草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为主题,围绕自主选育烤烟新品种“湘烟7号”和烟区绿色生物防治,开展了全国科普日系列宣传活动。一、自主选育品种——湘烟7号科普宣介湘烟7号于2020年10月通过全国审定。该品种田间长势强,耐低温,不易早花;抗黑胫病,中抗青枯病,中感赤星病和病毒病;有效叶18~20片,大田生育期比云烟87、K326长10~15 d;分层落黄好,相比云烟87,易烤性相当,耐烤性略差,丰产性较好。
    • 江家泉; 陈静; 李中华; 李元琼; 陈小娟; 张立丹; 孙少龙; 樊小林
    • 摘要: 探究在我国南方多雨气候条件下,施用同步营养肥在烟草栽培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烟草同步营养肥替代常规化肥提供理论依据。在湖南郴州2个自然村开展了2种主栽烤烟品种(云烟87和K326)的同步营养肥与常规肥大田肥效对比示范试验,共设2个处理,分别为同步营养肥减量25%(SNF25)和传统施肥(即常规肥不减量施用,CF)。通过观察烟草长势以及测定烟草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和烟叶氮钾养分含量,以评估烟草同步营养肥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CF比较,SNF25不影响烟草长势和中下部叶片叶色,但SPAD值明显增加,其中云烟87上部、中部和下部叶SPAD值分别增加了6.14%、10.14%和18.86%,而K3263个部位的SPAD值则分别增加了6.88%、11.63%和15.93%。此外,SNF25不影响云烟87和K326的农艺性状,其中株高、叶片数、茎径和叶面积与CF均无显著差异。相对于CF,SNF25云烟87和K326单位面积烟叶鲜叶产量及干叶产量均无显著差异。SNF25和CF在单株叶鲜重和干重呈现相同的规律,其中中部叶鲜重和干重均为最大值,上部叶和下部叶次之,且2个处理上部、中部和下部叶鲜重和干重无统计学上的差异。SNF25云烟87和K326上部、中部和下部叶氮含量与钾含量均与CF无显著差异,即SNF25可维持上部、中部和下部烤烟氮和钾的含量水平。同步营养肥减量25%不影响烤烟生长及其农艺性状,且能维持产量和烤烟的营养水平,保证烤烟的品质。
    • 陈雨; 付艺婷; 余永旭; 陈代利; 伍优; 黄飞; 万军; 廖强; 刘全; 杨章乐; 程黄萍; 蒙保安
    • 摘要: 为探明上部一次性砍烤对其产质量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对烤烟进行了常规采烤和上部4~6片一次性砍烤,并对烘烤的用工、用煤、外观质量、化学成分、评吸质量和经济性状等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上部烟叶4~6片一次性砍烤,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和评吸质量均有所提高,砍烤烟叶的总碱、总糖、还原糖、钾、氯、糖碱比和两糖含量较常规采烤均有所增加,烟叶成熟度高、油分多、色度强和身份中等至稍厚,工业可用性增强,上等烟比例达到57.32%,收购均价增加了0.87元/kg.但是,上部烟叶4~6片一次性砍烤烘烤用时延长,变黄较慢,烤后烟叶单叶重减轻,用煤量和用工量均增加,导致烘烤成本增加,干烟叶烘烤成本比常规采烤高0.46元/kg.
    • 倪克平; 姬小明; 李广才; 典瑞丽; 李同泉
    • 摘要: 为找出适宜滇南山地丘陵烟区“云烟87”中部烟叶的较佳烘烤方式。在对“云烟87”中部鲜烟叶采收成熟度及烘烤特性的正确判别基础上,设置烤房不同烘烤工艺技术条件,分别测量在不同工艺条件下中部烟叶变黄速度、水分变化、鲜干比、单叶重、干物质损失并调查烤后烟叶损失率,探讨不同烘烤工艺条件对中部烟叶变黄规律、失水规律及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对比、优化不同类型烘烤工艺下,与烘烤中烟叶内外在质量变化相协调适宜的关键温湿度控制点参数。结果表明:烟农习惯烘烤工艺变黄温度低、干湿差小,导致烟叶变黄过度、干物质消耗多、烟叶烘烤损失大;常规三段式烟叶烘烤工艺阶段少,阶段与阶段之间跨度大,烟叶变黄、失水速度快,但均衡性差,总体适应性不强;而针对鲜烟叶素质特性制定的烘烤工艺,采用稍微降低起火温度,增加几个稳温阶段,各阶段适当拉开干、湿球温度差距的方式,使烟叶变黄、失水更加均衡,烤后烟叶产质量比较好,工艺针对性强。因此,本文认为,针对鲜烟叶素质特性制定的烘烤工艺是适宜滇南山地丘陵烟区“云烟87”中部烟叶的较佳烘烤方式,能有效降低烘烤损失,提高烟叶产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