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支架
输尿管支架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58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54658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中国老年学杂志、微创泌尿外科杂志、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三届中国及亚太地区妇科肿瘤微创诊治高峰论坛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妇产科诊治新进展专家论坛”、佛山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2018学术年会等;输尿管支架的相关文献由1323位作者贡献,包括黄赤兵、冯嘉瑜、王富军等。
输尿管支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4658篇
占比:99.94%
总计:254810篇
输尿管支架
-研究学者
- 黄赤兵
- 冯嘉瑜
- 王富军
- 王璐
- 许晓婷
- 王瑨
- 刘增钦
- 熊成东
- 王平贤
- 胡文刚
- 邹婷
- 孙祯
- 杨江根
- 林婧
- 肖亚
- 陈和春
- 范明齐
- 陈栋梁
- 宋亚军
- 张子扬
- 张银甫
- 李瑞鹏
- 李芳柄
- 李雪影
- 秦晓鹏
- 诸靖宇
- 郑兴荣
- 金卫
- 陈益荣
- 魏先锋
- 叶定伟
- 周君梅
- 尚亚峰
- 毛延发
- 汤辉
- 王文祖
- 陈方
- C·布格拉拉
- J·米勒
- O·舒瓦舍
- S·塞吉
- T·贝伊维尔特
- 包一红
- 向彬
- 孙颖浩
- 周再坤
- 岳磊
- 岳鑫
- 徐秀忠
- 曹志达
-
-
王正义;
陈滢之;
刘万樟;
方立;
程跃
-
-
摘要:
输尿管支架相关症状是留置输尿管支架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导致其发生的可能因素有尿液返流、支架管材质、末端设计及支架管长度等。现有的研究表明,选用新型末端支架管,调整末端位置及局部应用药物等措施能够有效预防输尿管支架相关症状的发生。药物治疗则是缓解输尿管支架相关症状的主要方法,已在临床实践中被证实具有一定疗效。本文就输尿管支架相关症状的影响因素、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行文献综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
陈智威(综述);
王彦(审校)
-
-
摘要:
输尿管狭窄是指各种疾病导致的输尿管管腔变窄,尿液引流受限,从而引起以肾盂及输尿管扩张为影像学表现的上尿路梗阻,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起肾区疼痛和上尿路感染,甚至患侧肾功能衰竭[1]。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开放重建手术和腔内微创手术,不管哪种手术方式,输尿管支架在输尿管狭窄的治疗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因其具有支撑、引流尿液、促进输尿管重建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优点[2,3],因此,输尿管支架在泌尿外科得到广泛应用。
-
-
张力;
董晓波;
王凯;
邓林;
赵鹏;
张川
-
-
摘要: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评价输尿管软镜治疗前是否需要留置支架管的效果及必要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1月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y,FURS)患者351例。采用真实世界研究,充分告知是否选择术前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患者前提下,将术前未留置输尿管支架293例分为Non-stented组,其余58例术前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分为Pre-stented组。分别收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计算出术后3d结石清除率及术后一月无结石率(stone-free rates,SFRs)进行比较。结果 Pre-stented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Non-stented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1680);3d结石清除率Pre-stented组较Non-stented组高(P=0.0323),但术后1月无结石率并未见显著差异(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并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re-stented组累计住院时间长于Non-stented组(P=0.0493),且Pre-stented组累计住院诊疗费用较Non-stented组显著增加(P<0.0001)。结论 FURS治疗中术前未留置输尿管支架是安全的,FURS术前无需常规留置输尿管支架。
-
-
袁开盛;
曾瑞琪;
邓鹏腾;
张爱平;
刘航
-
-
摘要:
目的比较上尿路结石梗阻合并尿脓毒血症行输尿管支架管(DJS)置入和经皮肾造瘘(PCN)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21年4月该院诊断为上尿路结石梗阻合并尿脓毒血症的患者,通过2种不同手术方式成功引流112例,74例采用输尿管镜直视下DJS置入(DJS组),38例在局部麻醉后行B超引导下PCN(PCN组)。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及临床数据、结石相关数据、术前及术后实验室数据等。结果2种手术方式安全有效。PCN组患者术后平均血小板计数为329×10^(9)/L,高于DJS组的234.5×10^(9)/L;PCN组患者术后血清降钙素原(PCT)为0.67 mg/L,低于DJS组的1.36 mg/L;PCN组患者术后转重症监护室(ICU)比例为5.26%,低于DJS组的21.62%;PCN组患者中位总住院时间为11 d,高于DJS组的7 d;PCN组患者中位术后住院时间为6 d,高于DJS组的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处理上尿路结石梗阻合并尿脓毒血症时,PCN和DJS均为有效的引流方法,但PCN的术后引流效果较DJS更佳。
-
-
彭业平;
冯振华;
黄强;
梁浩;
陈先国
-
-
摘要:
目的比较经皮肾穿刺造瘘手术(PCN)外引流肾盂减压与经尿道输尿管内支架管置入手术(US)内引流肾盂减压治疗急诊输尿管结石梗阻性尿脓毒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急诊输尿管结石梗阻合并尿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外引流组(52例)与内引流组(50例)。外引流组采用PCN术,内引流组采用US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肾盂减压成功率、感染控制情况、手术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肾盂减压成功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血白细胞计数(WBC)恢复正常时间、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降钙素原(PCT)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肾盂输尿管支架穿孔、肾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引流组的术后腰痛、睡眠障碍发生率低于外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引流组的术后2 h感染进展率高于外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肾盂减压方式均能有效控制输尿管结石梗阻性尿脓毒血症,但PCN术的安全性优于US术,US术后的舒适度及生活质量优于PCN术。因此,在治疗方面需考虑患者的情况及医生的技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肾盂减压方式。
-
-
曹亮;
郝朋;
李阳明;
林东;
呼廷辉;
邬韬;
崔曙
-
-
摘要: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探讨影响宫颈癌所致输尿管梗阻患者的输尿管支架置入成功率的因素。方法采用计算机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医学和生物文献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进行系统文献检索,同时辅以手动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07-01。由2位独立评价人员进行数据提取及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文最终纳入6篇文献,共47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肾积水轻度[OR=6.29,95%CI(2.64,14.96),P<0.0001]、输尿管梗阻较短[OR=5.53,95%CI(2.96,10.34),P<0.00001]、无膀胱侵犯[OR=0.25,95%CI(0.07,0.90),P=0.03]、放疗史[OR=3.16,95%CI(2.11,4.75),P<0.00001]的患者的输尿管支架置入成功率较高;原发肿瘤直径越小,输尿管支架置入成功率越高[MD=-2.96,95%CI(-3.36,-2.56),P<0.00001]。结论宫颈癌并发肾积水患者的输尿管支架置入术的总体成功率仍不理想,肿瘤直径较小、肾积水轻度、输尿管梗阻较短、无膀胱侵犯、放疗史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相对较高。
-
-
鹿超;
岳闯;
伍豪;
苏泉心;
储传敏;
左立
-
-
摘要:
目的:观察输尿管镜下逆行放置Allium覆膜尿路支架系统(以下简称Allium支架)治疗输尿管单处顽固性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接受Allium支架治疗的输尿管单处顽固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前、后肾积水情况等。结果:对所有患者均一期手术成功。并发症发生率为23.5%。患者术前、术后肾积水情况中位数分别为27和20 mm,术后情况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结论:Allium支架对输尿管狭窄段的扩张、支撑效果较好,为慢性、复杂性输尿管狭窄患者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治疗选择。由于该支架放置时间尚短,远期效果还待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
-
范粱;
崔振宇;
王娅琼;
杨文增
-
-
摘要:
输尿管支架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但是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如结壳、膀胱输尿管反流、感染、疼痛、支架遗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输尿管支架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一些新型材料、外观设计、涂层等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本文就目前输尿管支架的材料、涂层及其他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
何亚男;
申正文;
柳先锋;
赵秀娟
-
-
摘要:
高密度植入物会对放疗剂量分布造成影响,本研究探讨放疗时安置输尿管支架的辐射安全性。收集2016年11月~2018年4月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安置输尿管支架行术后放疗且宫颈癌患者15例。每位患者行CT定位、靶区勾画和放疗计划设计,实际治疗组为支架组;应用密度填充技术将CT图像上输尿管支架高密度HU值替换为尿液HU值,逐个复制支架组计划,以相同优化参数设计放疗计划,为无支架组。采用蒙特卡罗方法验算两组计划,得到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和危及器官(Organs-at-risk,OARs)的γ通过率。比较两组靶区适形度指数(Conformal index,CI)、均匀性指数(Heterogeneous index,HI)和OARs受量。结果表明:两组计划γ通过率均满足临床要求;支架组与无支架组靶区CI分别为0.88±0.03和0.90±0.03(p0.05);支架组靶区D_(2%)、D_(98%)、D_(mean)和OARs受量高于无支架组,仅小肠及输尿管受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尿管支架对靶区及OARs剂量贡献率<5%。放疗时安置输尿管支架对宫颈癌术后靶区及OARs辐射剂量有一定影响,其贡献率<5%,临床影响较小,辐射相对安全。
-
-
郑丹;
田小燕;
孙玉菡;
代玲;
王柯静
-
-
摘要: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留置输尿管支架相关性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为非泌尿外科发生尿脓毒血症的防治提供思路。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行妇科肿瘤手术安置并取出输尿管支架的176例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尿脓毒血症将患者分为脓毒血症组和非脓毒血症组,对尿脓毒血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6例患者中发生尿脓毒血症者53例(30.11%)。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尿亚硝酸盐和尿培养阳性,留置支架期间行辅助放化疗、发生尿路感染、导尿管脱管困难以及留置支架时间与尿脓毒血症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置输尿管支架时间(OR=2.306,95%CI为1.036~5.133)、严重贫血(OR=2.663,95%CI为1.082~6.556)、低蛋白血症(OR=2.616,95%CI为1.181~5.793)、尿亚硝酸盐阳性(OR=4.656,95%CI为1.968~11.013)、留置支架期间放化疗(OR=2.419,95%CI为1.087~5.385)及发生症状性尿路感染(OR=3.097,95%CI为1.399~6.855)为独立危险因素。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对一、二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应严格评估留置支架指征,尽量减少支架留置时间;取出支架前严格评估尿脓毒血症危险因素,积极治疗有症状尿路感染,提高无症状菌尿的筛查意识,围手术期采取抗菌药物分层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