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之
于是之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0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中国文学、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瞭望、社区、纵横等;
于是之的相关文献由74位作者贡献,包括梁秉堃、李龙云、吴志菲等。
于是之
-研究学者
- 梁秉堃
- 李龙云
- 吴志菲
- 秦湖
- 童道明
- 郭启宏
- 万佳欢
- 乌尔沁
- 于是之
- 于洋(整理)
- 人间
- 付绍洋
- 何华生
- 何平
- 俞继东
- 刘勋华
- 刘孟虎
- 刘恩波
- 刘章春
- 刘臻臻1
- 卞毓方
- 叶涛
- 吕麦
- 周冉
- 周卫民
- 唐元恺
- 唐海东
- 士方
- 夏宁
- 天蓝
- 孙渝烽
- 孙香我
- 平久
- 张桂英
- 张淑敏
- 张达明1
- 忻达理
- 方连
- 朝阳
- 李云龙
- 李宗陶
- 李行健
- 杜江
- 杨静
- 林斤澜
- 柏年
- 梁秉堃1
- 毕伟玉
- 濮存昕
- 王建萍
-
-
付绍洋
-
-
摘要:
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道德高尚、修养深厚、高风亮节,谦虚谨慎、表里如一,尽管一生中获得诸多崇高荣誉,但他始终称自己为“平民演员”。于是之的表演风格,可以总结为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的表演风格。话剧《茶馆》是老舍在1957年创作的一部不朽的名著,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1958年初次排演。《茶馆》以一个看似一片祥和的茶馆来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围绕这一环境,人物陆续出场,以他们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一生的经历和最后的结局,来表现那个黑暗腐朽的时代以及残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悲惨命运。于是之通过这一表演风格将《茶馆》中王利发这一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作为一代话剧表演大师,倾倒了几代观众;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崇高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缅怀。
-
-
-
-
钱伟暖1
-
-
摘要:
家风素描于是之,生于底层平民家庭,是寡妇于任氏之子;长于旧时京城,爱上话剧立志要做演员;学于朴实之母,自幼明悉生活的不易。他,自幼秉承自尊刚强的优秀家风,终成为话剧舞台上的璀璨明珠。
-
-
张达明1
-
-
摘要:
作为一代话剧表演大师,于是之先后塑造了《骆驼祥子》中的老马,《龙须沟》中的"程疯子",《茶馆》中的王利发等人物,他出神入化的表演,倾倒了无数的观众。然而,于是之对"表演大师"的称谓从不予认同,总是谦虚地说:"大师不能满街走,我不是什么大师,只是个普通演员。"不仅如此,于是之总是对自己进行无情地解剖。
-
-
梁秉堃1
-
-
摘要:
梁秉堃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有着很深的渊源,他18岁进入人艺,从灯光管理员做起,做过演出处秘书、演员,最后成长为一级编剧—在所著《故事中的北京人艺》中,梁秉堃讲述了北京人艺半个多世纪的点滴生活,披露了那些经典话剧台前幕后的故事。梁秉堃说,进了人艺,师从曹禺,得老舍指点,遇到亦师亦友的于是之,是他一生最大的幸运。
-
-
杜江
-
-
摘要:
演员在塑造人物时,需先理解于内,而后形之于表.所谓“内”,即体验人物思想、情感与精神世界.所谓“表”,即通过鲜明、生动的外部动作(包括眼神、步态和手势等)准确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两者是互为依存、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的关系.正是在运用这种表演方法的基础上,因为《龙须沟》,因为“程疯子”,于是之在表演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并从中总结出:演员首先要深入体验生活,先找到类型,后形成典型.
-
-
米梁
-
-
摘要:
1927年7月9日,于是之出生在唐山,百日丧父,幼年艰辛,家境贫困。同年他随母亲迁回北京。于是之的童年是在贫寒中,在不得不常常靠典当和亲友的资助中度过的。自幼好学的于是之对人生则充满了热爱和幻想:"在我对将来干什么可以有些志愿的少年时代,我的志愿很奇怪,想当一个语言学家。那时,我听了一盘国际音标教学唱片,那声音很美,很入迷,于是我对语言本身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
-
-
闫长禄
-
-
摘要:
他是《龙须沟》中的程疯子,是《骆驼祥子》里的老马;他是《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泽,是《茶馆》里永远的王利发。他就是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话剧在中国生存只是上世纪初的事,短短的90年间,在这行当中,却出现了两位话剧耆宿,且同出一门,一位是于是之的舅舅,享有"话剧皇帝"之誉的石挥,另一位即是于是之。不过,有所不同之处则在:石挥的事业灿烂于那个已逝去的年代,于是之则辉煌于新中国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