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润滑油
车用润滑油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45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公路运输、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2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584767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石油商技、润滑油、合成润滑材料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内燃机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油品与清洁燃料分会和山西省内燃机学会联合学术年会、2011年润滑油技术经济论坛、第二届信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等;车用润滑油的相关文献由26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勇、吕金水、李艳国等。
车用润滑油—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84767篇
占比:99.97%
总计:584923篇
车用润滑油
-研究学者
- 李勇
- 吕金水
- 李艳国
- 潘元青
- 王力波
- 王沛强
- 陈天助
- Shell
- 任强
- 何炉忠
- 余磊
- 刘伟
- 向亚玲
- 周禹
- 堀田顺人
- 孟毅
- 孟雪梅
- 山岸师
- 张启义
- 张志成
- 张春辉
- 张鹏辉
- 本刊讯
- 朱和菊
- 李万英
- 李雪静
- 杨德权
- 梁凌志
- 王向阳
- 王怀
- 葛西杜继
- 蒋浩
- 蔡莉丽
- 赖秉豊
- 邹锋
- 钟建为
- 陈祥科
- 隋秀华
- 青山佳代子
- 马淑芬
- An Peng
- Ben
- Elvis
- Sun Zhiqiang
- hammer
- 丁义武
- 丁良
- 万杨阳
- 严尤
- 乔良
-
-
王利明;
方英松;
万杨阳;
潘晶晶;
钱绪政
-
-
摘要:
车用润滑油起着润滑、减磨、冷却降温、防锈及清洁等重要作用,是燃油车辆正常行驶的保障。目前,车用润滑油的换油周期主要以4S店建议的5000 km或者6个月(里程数不足5000 km)为依据,而具体的车用润滑油工况的多变性和润滑油添加剂的复杂性,且缺乏性能的实时监测,使得科学地确定车用润滑油换油周期成为当前的一大技术难题。针对车用润滑油性能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对节能减排和提升车用润滑油应用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
-
向亚玲;
程欣;
黄倩;
杨玉洁;
刘静
-
-
摘要:
车用发动机润滑油中抗氧剂的残留量是确定其换油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而开发一种快速、便捷的抗氧剂含量检测方法对车用发动机油研究至关重要。建立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车用发动机润滑油中抗氧剂类型、残留含量方法,继而评估其剩余寿命。结果表明:微分脉冲伏安法能同时有效对车用发动机润滑油中酚类抗氧剂T501、胺类抗氧剂T558和ZDDP型抗氧剂T205进行定性分析,能为配制性能优异的车用发动机润滑油提供一条参考途径;将3;车用润滑油加入到发动机中进行行车试验,检测出不同行驶里程下油样中抗氧剂的相对剩余含量,发现其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大在不断消耗,所采用的基于微分脉冲伏安法的抗氧剂含量消耗过程表征具有实用价值,能有效预测其剩余使用寿命。
-
-
-
许成英
-
-
摘要:
润滑油销售渠道具有多样性,其中加油站销售作为润滑油销售的途径之一,也是当下品牌润滑油重要的销售模式。加油站润滑油销售主要是以加油车辆为客户定位的零售方式,加油站润滑油销售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其能够在加油的过程中完成对车用润滑油的销售,在不占用消费者时间的情况下实现销售任务。 基于此文章对加油站车用润滑油销售策略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提升加油站车用润滑油销售额。
-
-
-
周羽祥
-
-
摘要: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和私家车的拥有量的增加,给润滑油市场呈现了极大的发展机遇.但世界上润滑油市场需求呈下降状态,而我国车用润滑油市场出现了增长态势,从而吸引了大量进口品牌在我国市场中的大力投资.润滑油是一种必需的消费产品,车用润滑油市场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销售路径是商品制造者与顾客之间的枢纽,已经变成车用润滑油品牌对自身能力、争夺客户能力进行检验的重要标志.
-
-
-
-
张亮
-
-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汽车、工程机械、电力、钢铁等方面的工业也得到快速发展,而这些工业的发展使得润滑油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如今,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大第二润滑油市场,而在国内,车用润滑油的市场份额占据了润滑油总额的一半之多,对润滑油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结合近今年国内车用润滑油的发展现状,分析一下国内车用润滑油的发展趋势.
-
-
An Peng;
Sun Zhiqiang
-
-
摘要:
由于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和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这就对车用润滑油的品质更加严格.本论文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需求,对国内车用润滑油的研究现状和以后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通过对目前车用润滑油市场的分析,油品的换代越来越快,新的法规层出不穷,传统品种淘汰已经变成常态.这就造成润滑油生产企业逐步向多级油,通用润滑油,减少能耗方面发展.
-
-
-
-
高俊;
宋延东;
徐永业
- 《全国第一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本文采用傅里叶(FT)近红外光谱仪,在近红外长波光谱范围内,测定了不同车用润滑油基础油的近红外光谱,分别建立车用润滑油基础油40°C黏度、100°C黏度和黏度指数三项指标的偏最小二乘和BP神经网络近红外光谱分析的校正模型.研究数据表明,近红外光谱能够获得与车用润滑油基础油黏度相关的光谱信息.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作为一种处理非线性问题的数据分析手段,能较好地定量研究近红外光谱信息与车用润滑油基础油之间的关系.
-
-
-
-
-
-
李雪静
- 《中国石油润滑油科技情报站2001年年会》
| 2001年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润滑油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尤其是新规格ILSAC GF-3和PC-9的推出,对润滑油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要求润滑油能够对发动机提供更好的保护,延长换油期,排放更低,同时满足燃料经济性指标.采用传统溶剂精制工艺生产的Ⅰ类基础油已不能完全满足要求;而用加氢工艺生产的Ⅱ、Ⅲ类基础油与溶剂精制油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低硫、低氮、低芳烃含量,优良的热/氧化安定性,较低的挥发度,良好的粘温性能等,因而在当今发展新一代的车用润滑油及其它高性能润滑油的过程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发动机油、自动传动液(ATF)、液压油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加氢基础油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加氢基础油的光安定性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