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足底溃疡

足底溃疡

足底溃疡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8113篇;相关期刊42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护理与康复、中国医学工程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1年全国外科学科建设暨学术交流会、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2018年全国麻风皮肤病防治学术年会等;足底溃疡的相关文献由21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景权、谭又吉、严良斌等。

足底溃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1.1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8113 占比:98.79%

总计:8212篇

足底溃疡—发文趋势图

足底溃疡

-研究学者

  • 王景权
  • 谭又吉
  • 严良斌
  • 尤卫平
  • 张国成
  • 刘永凯
  • 史文飞
  • 吴水才
  • 孙珅
  • 李伏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选利
    • 摘要: 目的 探讨外用维A酸+莫匹罗星治疗复杂性麻风足底溃疡患者对并发症、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样本抽样法抽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20年4月收取的复杂性麻风足底溃疡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1)、观察组(n=61),对照组单纯应用莫匹罗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外用维A酸,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情复发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溃疡面积、疼痛评分、肉芽组织面积.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溃疡面积小于对照组,肉芽组织面积大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复杂型麻风足底溃疡患者,采用维A酸外用+莫匹罗星联合治疗,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小患者溃疡面积,增加肉芽组织面积,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预后较好,临床价值显著,值得进行推广.
    • 黄选利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麻风病足底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对其数据资料进行回归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清创术治疗,实验组接受综合辅助治疗.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两组比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实验组观察对象接受综合疗法治疗后创面肉芽覆盖面积积分和创面肉芽性质积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在常规清创术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综合辅助方法治疗,有助于其临床治疗效果的巩固,以及溃疡面积的缩小.
    • 张满丽
    • 摘要: 目的:探索药物联合外科清创、引流治疗麻风病足底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治疗组65例,对照组采用了单纯药物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药物联合外科清创、引流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足底溃疡治愈率为66.2%,对照组治愈率为4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联合外科清创、引流治疗麻风病复杂性足底溃疡比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好.
    • 伍爱金; 沈宝燃; 招文颖; 游勇; 伍耀辉; 郑义; 包艳华; 刘石姬
    •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方法对治疗麻风患者住院患者足底溃疡的效果,从而减少和降低由麻风病所引起的畸形和残疾.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的因麻风病而引起足底溃疡的患者45例,并将此45例患者共181块溃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20例,90块溃疡,观察组患者25例,91块溃疡.其中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清创疗法,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在常规清创疗法的基础上进行光照治疗合并多种药物的综合疗法.结果 对照组中20例90块溃疡麻风足底溃疡的患者,愈合溃疡47块、治疗显效的溃疡14块、治疗有效的溃疡17块、溃疡无变化12块.观察组中25例患者共有溃疡91处,愈合溃疡60块、治疗显效的溃疡15块、治疗有效的溃疡13块、溃疡无变化3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麻风病足底溃疡的治疗中,通过在常规清创疗法的基础上进行光照治疗合并多种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可以使得溃疡发生的概率降低,并且能够有效地使溃疡愈合.
    • 李会平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麻风病足底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站收治的40例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综合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清创、修复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经治疗前后创面肉芽生长积分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创面肉芽性质积分、创面肉芽覆盖面积积分分别为(1.14±0.13)分、(1.07±0.16)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对照组治疗前后同样差异显著(P<0.01),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00%,对照组为40.0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来说,常规清创修复、自我护理、合适的防护鞋、中药外敷、饮食指导、康复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可更有效促使溃疡面愈合,减少足底溃疡的产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峥; 白姣姣; 孙皎; 潘习; 张小青; 杨中方; 卢湘
    • 摘要: 目的 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足底溃疡高风险的区域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Footscan平板式足底压力测量仪对312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测试.结果 糖尿病患者足底溃疡存在高风险区域发生率高达95.8%,其中左足足底溃疡高风险区域依次为第1趾>第2跖骨>第5跖骨>第1跖骨>第3跖骨.右足足底溃疡高风险区域依次为第1趾>第5跖骨>第2跖骨>第1跖骨>第3跖骨.足底第2、3跖骨区域溃疡发生风险左足高于右足(P<0.001),足跟内侧区域溃疡发生风险左足低于右足(P<0.001).病程不足10年的左、右足拇趾足底区域溃疡发生风险高于病程10年以上的(P<0.05).结论 社区2型糖尿病足底溃疡高风险区域发生率高,高风险区域位居前三位的为第1趾、第2跖骨、第5跖骨.左、右足足底溃疡高风险区域分布不同.足底溃疡高风险区域分布与糖尿病病程有关.
    • 林绍青
    • 摘要: 目的:通过康复护理使麻风足底溃疡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畸残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0例麻风单纯麻木足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以及对16例麻风患者足底溃疡面的护理,观察溃疡的发生和愈合情况。结果通过自我护理9个月,20例麻风单纯麻木足无1例发生溃疡,12例麻风患者足底溃疡的溃疡面全部愈合,4例足底溃疡面有所好转。结论麻风足底溃疡是能预防的,自觉、坚持自我护理可以避免畸残的发生或加重。
    • 洪和泉
    • 摘要: 目的:指导麻风病人麻风足、足底溃疡穿用防护鞋治疗疗效可靠、经济、适用、简便。方法:按病人足的长宽分号配制、并根据溃疡面大小位置修定防护鞋,指导穿用防护鞋,随访跟踪2年。结果:单纯麻风足麻木足无发生皲裂、外伤和溃疡,皮肤柔软;单纯性足底溃疡愈合率占92%,复合性愈合率占76%。结论:穿用防护鞋对麻风病足、足底溃疡损害的保护起重要作用,能有效促进溃疡的愈合,而且能防止畸残加重,继发损伤。
    • 庞漩
    • 摘要: 目的 探讨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对麻风病足底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57例麻风病足底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足底溃疡清创后,实验组予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喷洒在创面及周围皮肤,每天2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庆大霉素凡士林油纱包扎,每天换药1次.治疗2个月后对治疗结果进行评定.结果 实验组29例,共38个足底溃疡,治疗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28例,共31个足底溃疡,治疗有效率为61.29%,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能够促进麻风病足底溃疡面的愈合,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临床使用方便,疗效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