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流出
资本流出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47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523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经济研究参考、中国经济周刊、经济导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等;资本流出的相关文献由225位作者贡献,包括孙鲁军、张明、管涛等。
资本流出
-研究学者
- 孙鲁军
- 张明
- 管涛
- 刘传哲
- 刘利刚
- 左昊华
- 巴曙松
- 常国栋
- 张环宇
- 张肖媛
- 曹彤
- 杨梦满
- 林泉
- 沈建光
- 王元龙
- 肖立晟
- 谭雅玲
- 郑航滨
- 马光远
- 高峰
- 丁志杰
- 么贻聪1
- 乔纳森·安德森
- 于海荣
- 于瑞熹
- 于立
- 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课题组
- 伍桂
- 何帆
- 何德旭
- 倪光祖
- 傅志清
- 党伟
- 冯德信
- 冯维江
- 刘晓翠
- 刘毅
- 刘永刚
- 刘海龙
- 卜亚
- 吕志成
- 吕随启
- 吴丹
- 吴仁群
- 吴念鲁
- 吴梦宸
- 吴水平
- 吴盼文
- 周勇
- 周影
-
-
益言
-
-
摘要:
新版《机构观点》维持了资本自由流动对经济发展总体有益、可针对资本流入激增和破坏性资本流出采取资本流动管理(CFM)措施等原有观点,同时新指出资本流动管理(CFM)措施等原有观点,同时新指出,在未出现资本流入激增的某些情形下,也可采取预防性CFM措施。我国可结合基金组织最新观点,完善资本流动管理体系,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
-
吴梦宸
-
-
摘要:
近两年我国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虽然我国的经济复苏长时间保持着韧性,但自2021下半年之后,整个经济复苏的动力开始出现边际减弱的现象。而在2022年,我国的外部环境将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是我国国内经济目前面临的最大压力。当时间步入2022年,支撑此前外部资金大量涌入国内的外贸要素或将逐渐消退,同时,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不同走向也将加剧资金外流的压力,这揭示着目前跨国资金的正常流动状态或已失衡。
-
-
张焞
-
-
摘要:
随着金融科技的方兴未艾,加密资产因其隐秘性成为资本外流的媒介。虽然总体上加密资产之体量还不足以产生系统性影响,但依照其增长趋势,仍然具有颠覆未来的可能性。加密资产的自身特性导致了其存在的市场需求,驱动要素明显。为充分实现加密资产的正向价值,应当优化中国资本流出应对政策,实现从管制到管理,疏堵结合。故建议完善法律规制、增强机构监管、完善科技监管、推动数字人民币发行。
-
-
巴曙松
-
-
摘要:
资本流出去也是中国国力增强带动国民财富全球配置的必然结果。中国需要一个开放活跃的资本市场和国际化的人民币,来支持其大国地位和经济金融发展战略。目前中国每年为全球经济增量贡献30%以上,2020年中国占全球经济GDP的比重达到18.15%,约占美国经济规模的70%,远超广场协议签订时日本与美国的经济对比。
-
-
张启迪
-
-
摘要:
近期,美联储发布4月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纪要引发广泛关注.研究表明,美联储在会议纪要中释放收紧信号主要是因为美联储认为美国经济仍在延续复苏,通胀和就业数据小幅改善,经济风险有所下降.然而,美联储何时紧缩仍存在不确定性,主要是因为全球疫情形势仍不明朗,美国经济复苏仍不稳固.一旦美联储开启紧缩将产生十分广泛的影响.对美国的影响方面,美国经济和金融系统将显著承压,美联储紧缩将产生回溢效应.对全球的影响方面,全球经济复苏将加剧分化,全球金融稳定也将面临挑战.对中国的影响方面,人民币将面临阶段性贬值压力,金融市场动荡也将加剧.然而,预计货币政策仍将坚持"以我为主",不会跟随美联储同步紧缩.
-
-
-
-
刘传哲;
杨梦满
-
-
摘要:
本文基于国际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理论,选取中美两国1998-2017年度的季度数据,建立TVP-VAR模型,分析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资本流出影响的时变特征和结构性变动;采用蒙特卡洛抽样法、脉冲响应分析和时点脉冲响应分析,从汇率、利率和资产价格三个渠道分析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资本流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利率和美联储加息通过利率的传导渠道在短期内对中国资本流出的溢出效应明显,正向作用在加息后第二季度达到峰值;而汇率和资产价格传导渠道对中国资本流出的影响呈现出结构性变化,对资本流出溢出效应较弱.由结果可知,通过在国内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加快金融市场的开放可以有效地减轻因美联储加息给我国资本流出带来的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