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充足
资本充足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1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专利文献157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合作经济与科技、西部论丛、上海农村金融等;
资本充足的相关文献由103位作者贡献,包括贾建军、姚先国、巴曙松等。
资本充足
-研究学者
- 贾建军
- 姚先国
- 巴曙松
- 张辉
- 胡群英
- 陈海勇
- CharlesGoodhart
- 丁小云
- 于春涛
- 井冰涛
- 任海峙
- 余元全
- 保朝虹
- 傅巧灵
- 傅新中
- 兰迪
- 冷成松
- 刘向明
- 刘庆昌
- 刘淼
- 刘清涛
- 刘瑛
- 刘莹
- 厉以宁
- 吴义明
- 吴姗姗
- 吴慧
- 吴美花
- 周新露
- 周明
- 奚钟利
- 姚伟
- 姚迁
- 孙亚忠
- 孙杨
- 安洋
- 廖振荣
- 张云峰
- 张俊喜
- 张文贤
- 张斌
- 张映芹
- 张炎
- 张琳
- 张继袖
- 彭洪明
- 徐国伟
- 徐香英
- 敬志勇
- 施志菁
-
-
敬志勇;
赵蓉
-
-
摘要:
提高负债质量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重启和备案制或注册制改革有利于缓解银行同业拆借压力。本文以我国38家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考察2011年―2020年资产证券化对同业拆借的影响。研究发现:资产证券化显著减少商业银行同业拆借的使用,小银行和大银行资产证券化均对同业拆借产生了替代效应,备案制或注册制改革后资产证券化对同业拆借的负向影响有所增强;证券化将某些风险资产转移出表,能够降低风险加权资产、增加超额贷款损失准备,从而提高资本充足率,抑制流动性创造能力,减少基于资本基础的无担保同业拆借,同时还能使商业银行将证券化收入投资于流动性好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债券,通过质押式回购替代无担保同业拆借。
-
-
-
-
-
杨晓龙;
刘向明
-
-
摘要:
首先建立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银行风险承担的理论框架,然后选取我国100家商业银行2011—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是否存在及其差异性.研究发现:无论是数量型还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均存在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且存在门限效应;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的风险传导效应和非对称性均强于数量型;中小银行或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对货币政策更为敏感.对此,央行在运用不同类型货币政策时应当关注银行的风险承担问题,在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加快推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向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转变,同时强化对中小银行或低资本水平银行的监管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构建多元化的资本补充机制和创新资本工具,尽快提高资本充足水平和优化资本结构.
-
-
孙杨
-
-
摘要:
商业银行作为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在社会资本运动、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商业银行遭到严峻的考验,监管资本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是衡量银行业稳定性系统的唯一标准.因此,银监会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的监管是否有效值得探讨.文章首先解释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资本充足监管有效性的内涵及意义;其次又分析总结了我国监管现状以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有效性的措施.
-
-
-
-
-
朱欣蕊
-
-
摘要:
中国银行业在2012年中,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总体实现平稳增长,资产自量保持稳定,不良贷款余额略有增加.本文根据2012年16家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指标,分析我国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变化情况,发现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情况和资产质量均逊于中小型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