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贸易转移

贸易转移

贸易转移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94篇,主要集中在贸易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7125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拉丁美洲研究、经济研究参考、科技和产业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北京农业经济学会2015学术年会、2008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年会暨国际贸易发展论坛、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2003第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年会等;贸易转移的相关文献由242位作者贡献,包括杨仕辉、杨海艳、刘朝等。

贸易转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0 占比:0.5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7125 占比:99.48%

总计:37319篇

贸易转移—发文趋势图

贸易转移

-研究学者

  • 杨仕辉
  • 杨海艳
  • 刘朝
  • 林斐婷
  • 侯铁珊
  • 刘威
  • 刘超
  • 宋岩
  • 宋海英
  • 张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崔晓凌; 牛爽欣
    • 摘要: 美国是全球主要的服装消费市场,也是最大的服装进口国。在当前国际政经环境影响下,基于对冲产业链供应链风险、提升采购灵活性等考虑,美国服装品牌商策略从“多元化”向兼顾“就近采购”方向发展。同时,受美国对华发起“301调查”加征关税以及通过所谓的《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等措施影响,中国在美服装进口市场份额有所减少,印度、孟加拉国等新兴经济体有望获得更多市场订单。但从中长期看,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优势依然突出。
    • 陈娇娇; 宋维明; 熊立春; 陆文明
    • 摘要: [目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中美贸易摩擦和美加木材反补贴贸易争端将引起紧密联系的林产品国际贸易市场发生巨大变革.对贸易摩擦的影响研究将为中国林业企业及时调整生产,并为政府提出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供需理论分析加征关税对价格、供需、贸易和福利的影响,并采用一般均衡模型(GTAP)及第十版数据,模拟分析了2018年美国对中国林产品加征25%的关税(情景A)和2020年美国对加拿大林产品加征10%的关税(情景B)对全球林业的价格、生产、贸易和福利的影响.[结果]1)美国对加拿大林产品加征10%的关税对全球林产品贸易格局的影响远大于美国对中国林产品加征25%的关税.2)贸易摩擦对不同国家的影响与该国贸易额有关,即贸易额越大的国家所受影响越大.3)贸易摩擦对不同林产品的影响与贸易差额有关,即进出口贸易差额越大的林产品所受影响越大.具体来说,情景A下,中国的林产品生产量将小幅下降,美国的林产品生产量将小幅上升,中美两国的林产品价格和进出口量都将小幅下降.中国的福利小幅下降,而美国的福利小幅上升.此时,加拿大是受益国和贸易转移国.情景B下,加拿大的林产品生产量将大幅减少,而美国的林产品生产量将大幅增加.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林产品价格和进出口量将大幅下降.加拿大的福利大幅下降,而美国的福利大幅上升.此时,中国、拉丁美洲国家和欧洲国家是受益国,中国、东南亚和南亚国家是贸易转移国.[结论]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应积极推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缩小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差额,减小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积极开拓新市场,寻找新的贸易合作伙伴国,分散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
    • 杨海艳
    • 摘要: 近年来,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研究以往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例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对2015年美国起诉我国PET"双反"案的过程和出口形势的冲击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着重分析了2015年美国PET"双反"对我国聚酯上市公司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PET"双反"对我国聚酯上市公司的影响确实存在,终裁阶段对聚酯上市公司的影响更为显著.但是,模型中几乎所有的回归参数的显著性都不高.
    • 李向阳; 孙东升
    • 摘要: 柑橘是中美第一大水果产业,也是中美农产品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柑橘贸易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受到显著影响。采用WITS-SMART模型模拟中美贸易摩擦和柑橘贸易自由化两种情景下中美柑橘贸易受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贸易摩擦中,从消费角度看,中国消费者剩余及关税收入受到的影响较明显,但整体可控,但从行业角度看,美国柑橘在中国市场上竞争力严重受挫,出口受到显著不利影响;第二,出于柑橘行业角度考虑,中美贸易合作甚至贸易自由化是美方的更优选择,相比贸易摩擦情景,贸易自由化情境下美国出口中国柑橘规模增加接近1亿美元;第三,当替代弹性发生变化时,进口国的柑橘总进口、消费者剩余指标不变,而从不同市场的柑橘进口额及相应关税收入发生变化。提出应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自由化,以利于中美柑橘产业发展;同时加快培育柑橘新型经营主体,提升中国柑橘商品化处理和标准化水平,增强出口竞争力。
    • 蒋业恒; 宿海颖; 陈勇
    • 摘要: 本文构建了一般性的Rotterdam需求系统模型,以家用木座椅为例分析了美国产品层面进口需求的结构性特征,并评估了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实际效果.美国真实进口总支出每上升1%,对中国和越南的产品需求量将分别增长1.07%和1.02%.中国产品价格每升高1%,则自身需求下降0.98%.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的作用机制是加税传导为加价,进而以消费者可见成本的升高抑制进口需求.而对越南的贸易转移作用,基本上来自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市场悲观情绪带来的间接利好.据模型估计,美国加征25%的关税导致中国产品需求量直接降低24.4%,相当于每月减少进口27.3万件,年减少量超过300万件,与现实情况符合程度较高.在没有更多干预政策影响的前提下,中国占50%、越南占40%的市场格局将会得以持续.
    • 刘艺卓; 韩汝佳
    • 摘要: 由于日本和欧盟均为我国重要农产品贸易伙伴,两者签署《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协定》)将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尤其是出口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巩固我国脱贫成果.文章将在分析日欧农产品关税政策、贸易和《协定》降税情况的基础上,采用GTAP模型定量分析《协定》实施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协定》的实施将对我国农业总体发展产生一定冲击,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尤其对我国出口日本的畜产品和蔬果影响尤为明显.结合我国自贸区谈判和农业发展情况,提出继续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推动RCEP早日落地并继续扩大自贸协定"朋友圈"、培育出口竞争优势以及通过促进农业投资弥补贸易转移效应等政策建议.
    • 吴小康; 于津平
    • 摘要: 自由贸易协定的关税减让使区域内成员相对区域外成员获得了价格优势,导致贸易从区域内与区域外之间转移到区域内成员之间;但原产地规则提高了区域内成员利用优惠关税的成本,减少了区域内企业的优势,从而可能抑制自由贸易协定的贸易转移效应.本文以中韩自由贸易协定为例,利用产品的减税幅度差异和原产地规则差异,检验了原产地规则对贸易转移的抑制效应.基于2014-2017年中国产品—国家层面的进口数据,以日本相同产品的进口作为对照组,本文通过倍差估计发现中国对韩国的关税减让使中国从其他国家的进口相对日本从其他国家的进口减少,引起了贸易转移效应,并且原产地规则越严格的产品贸易转移效应越小.如果中韩所有产品都采用约束力最小的子目改变规则,2016年和2017年贸易转移效应将增加37%和43%.
    • 崔连标; 朱磊; 宋马林; 郑海涛
    • 摘要: 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出现了一些新特征,即中美之间的“威胁-反制”角力逐步升级,那么这些新的举动会对中美两国及国际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文章采用多区域CGE模型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国际经济影响展开量化评估,根据贸易摩擦的严重程度设置了六种情景,模拟了主要国家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动情况.结果发现:(1)从实际GDP、居民福利、贸易条件和进出口贸易等视角看,贸易摩擦均是双输的结果,但中国受损程度更高;(2)中国的贸易报复措施虽不利于美国的经济增长和福利改善,但中国自身的经济也可能因此遭受二次伤害;(3)贸易摩擦会带来明显的贸易转移效应,中美两国间的直接贸易会大幅减少,但间接贸易会明显增加;(4)美国的贸易制裁不能有效解决其贸易失衡问题,虽然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大幅缩减,但其对其他国家的贸易赤字有所增加.文章从定量层面揭示了贸易摩擦对中美两国的潜在影响,认为贸易战不是两国的最优选择,由此建议中美两国通过谈判妥善解决彼此的分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