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语用对比

语用对比

语用对比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1年内共计71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语言学、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专利文献8422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黑龙江社会科学、江淮论坛、天中学刊等; 语用对比的相关文献由86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民权、周薇、张忠慧等。

语用对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 占比:0.84%

专利文献>

论文:8422 占比:99.16%

总计:8493篇

语用对比—发文趋势图

语用对比

-研究学者

  • 周民权
  • 周薇
  • 张忠慧
  • 李一霆
  • 江丽
  • 王佳毅
  • 王晓丽
  • 胡金
  • 谢小玲
  • 谭群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虞婷
    • 摘要: 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幽默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它也是一种艺术的语言,具有研究的价值.文章以中美典型的脱口秀《金星秀》和《艾伦秀》为语料,通过比较与对比,结合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与关联理论探求英汉幽默的生成机制,以分析异同点.
    • 袁伟; 高媛
    • 摘要: 本文以2010?2019年香港及内地的网络流行语为考察对象,从语言载体、语言结构和语言内容三个方面分析其语用演变规律,以及香港与内地之间的网络流行语互动传播.从语用特征来看,香港网络流行语以普通话为主要载体,结构上词类流行语占比最高,内容上更关注时政和文化娱乐;内地网络流行语同样以普通话载体为主,但短语结构数量最多,内容上则更关注百姓生活.香港与内地网络流行语具有较强的互动传播性,内地网络流行语呈现出了更强的传播力,香港吸收了不少内地网络流行语,粤语的使用率下降明显;内地网络流行语日渐多元,香港文化对于内地网络流行语的影响较为单一.
    • 索静仪
    •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开放,网络的逐渐普及,歇后语的运用在现代生活中逐渐呈现出边缘化的趋势,与此相对应的是流行用语使用越来越广泛.自此,不禁引发对歇后语与流行用语的语用对比探究,文章拟通过语用结构、语用功能、语用色彩三方面对歇后语与流行用语进行对比.
    • 吴凌云; 沈莹
    • 摘要: 作为非言语形式的网络表情符号不仅具有情感表达的功能,还具有语用功能.文章基于Talmy的力动态系统理论,以3组中英文互动式会话为语料,对中英文中相同表情符号的使用做出图式性描述并对其语用意义进行对比研究.对比结果表明:中英文中表情符号的使用均能改变话语信息间力的互动,产生不同的话语效果.在心理层面上,交际一方可以通过表情符号来突显或背景化力实体的运动趋势.在语篇层面上,表情符号的使用则起到保持或改变话题趋势和加强力实体的作用.表情符号在中文会话中倾向于表达使用者消极的主观情感,而在英文会话中则是倾向于辅助积极情感色彩的表达,引导听者做出正面理解.
    • 吴凌云1; 沈莹1
    • 摘要: 作为非言语形式的网络表情符号不仅具有情感表达的功能,还具有语用功能。文章基于Talmy的力动态系统理论,以3组中英文互动式会话为语料,对中英文中相同表情符号的使用做出图式性描述并对其语用意义进行对比研究。对比结果表明:中英文中表情符号的使用均能改变话语信息间力的互动,产生不同的话语效果。在心理层面上,交际一方可以通过表情符号来突显或背景化力实体的运动趋势。在语篇层面上,表情符号的使用则起到保持或改变话题趋势和加强力实体的作用。表情符号在中文会话中倾向于表达使用者消极的主观情感,而在英文会话中则是倾向于辅助积极情感色彩的表达,引导听者做出正面理解。
    • 赵乃婷
    • 摘要: 否定无论是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中都处于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类所共有的范畴.因此,本文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从否定的定义及分类、英汉否定的语法结构对比、英汉否定的语义对比、英汉否定的语用对比五个方面来研究英汉的否定表达,其中,英汉语法对比又从否定词缀、否定词、普通否定句与特殊否定句四个方面进行对比.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 王佳毅
    • 摘要: 本文运用语用学相关理论,分析了CMC语言的特点,同时从语用表现形式、交际主体、客观的语用效果三个方面对CMC语言与传统的平面媒介语言进行了语用对比分析,认为CMC语言表现形式多维度、使用主体多层次、语用效果更立体、情感表达更丰富.
    • 林萍
    • 摘要: 道歉语的应用在跨文化交际中至关重要,不仅代表着致歉者的英语水平,更体现了致歉者的个人修养.从跨文化角度对英汉道歉语的选择及语境特征、英汉道歉语的用语形式进行解析,进而从道歉行为认识上的差异、道歉用语使用频率上的差异、社会距离对英汉道歉语的影响、相对权势对英汉道歉语的影响四个层面,对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差异性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跨文化融合建议.
    • 陈顺意
    • 摘要: 汉英称呼语存在较大差异:汉语称呼语具有明显的亲属关系、职业、职位标记,而英语称呼语往往具有性别标记.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汉语中的某些称呼语在英语中往往缺席,这就要求译者在称呼语汉英翻译时使用更加宽泛、模糊、笼统的术语与之相对.文章将称呼语分为亲属称呼语、职业称呼语、职务称呼语、性别称呼语、姓名称呼语等五个方面,并从这五个方面对汉英称呼语进行语用对比.基于研究结果探讨公示语汉英翻译,以期对称呼语汉英翻译提供一点启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