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诗词欣赏

诗词欣赏

诗词欣赏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1年内共计9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69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紫光阁、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2011董必武学术研讨会等;诗词欣赏的相关文献由93位作者贡献,包括程明、蔡友、辛介夫等。

诗词欣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24.3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28%

专利文献>

论文:269 占比:75.35%

总计:357篇

诗词欣赏—发文趋势图

诗词欣赏

-研究学者

  • 程明
  • 蔡友
  • 辛介夫
  • 黄勇
  • 丁学军
  • 乃舍分
  • 仇锡屏
  • 何烨
  • 何联华
  • 侯立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洁
    • 摘要: 中华诗词如浩浩烟海,我们能够撷取的也只是其中一朵小小浪花.在校本课程中开设诗词欣赏微课,目的也是借助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想象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向更广更深处发展.本文从诗词的选取、表象的积累与联系、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在欣赏中允许适当留白和充分发挥画面、声音、影像的作用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上好诗词欣赏微课.
    • 段娟
    • 摘要: 闻一多在《〈冬夜〉评论》中曾提出:一手好诗,必须要有"浓丽繁密而且具体的意象",而意象又须"奇譬而且思想隽远,耐人咀嚼"[1].诗人青蓖的这三首诗短小精悍,运用很多具体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这不禁让人想到卡夫卡笔下人的异化,其作品大多用荒诞的形象和象征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与诗人诗中的表达技巧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通过"墨斗鱼""旋涡""蟑螂""铜世界""钉子""碎片"等意象,这不仅驰骋了诗人的丰富想象,而且还拓开了诗的意境,加深了诗的思想内涵,并以此激发读者进行想象,去体会诗的含义.
    • 叶建国
    • 摘要: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因此,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中国的诗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唐诗、宋词以及元人小令,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 岳文婷
    • 摘要: cqvip: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蕴含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值得后人永远学习。诗词从小学课本延伸至高中课本,从未间断,诗词教学自然而然地成为教师重点研究的对象之一。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影响,大多数教师讲授诗词时只重视朗读、背诵,整节课安排各式花样的朗读,比如示范读、个体读、集体读、默声读、表演读等等。虽然学生很快就熟读成诵了,殊不知背得快,忘得也快。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懂诗词,不了解作者当时的境遇,在脑海中没有形成相应的画面。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将从五个方面谈论欣赏诗词的方法:知人论世,探究作者;置身诗境,加强想象;吟咏诵读,体会情感;佳句赏析,重点突破;主观感受,不断创新。每个方面都列举了大量事例,而且事例都来自于初高中课本。学生容易接受,操作性较强,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 杨明佣123
    • 摘要: 瑞金乘风惬意抖边尘,心动先贤圣迹真。演绎初衷追梦远,掀开云翳见天新。霜枫夜雨问家谱,故国萧墙鉴血亲。沁腑甘甜沙坝水,饮前可有照清身。朱毛挑粮小道围困千重山水穷,披荆筚路志存同。扁担跌宕挑星月,赤脚铿锵趟雨风。槲树根前开眼远,黄洋界上引旗红。为何百折不偏向,小道心连大道通。
    • 王化清
    • 摘要: 一眨眼的工夫,一朵朵杏花悄然绽开了粉红的蓓蕾,为人们送来了淡淡的芳香,把大地装点得绚丽妩媚,惹人遐想。于是那些描绘杏花的古诗词佳句,一股脑儿地撞上心头:"杏花墙外一枝横,半面宫妆出晓晴"(金·元好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宋·陆游);"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宋·陈与义)……
    • 申昕
    • 摘要: 高中学生古诗词欣赏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知人论世,紧扣创作背景;深入解析,把握艺术特征;反复诵读,体会作品情感.
    • 摘要: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罕,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丹!
    • 高贵
    • 摘要: 古代文坛,历来以诗为重.倡导科学与民主的“五四”运动,却使传统诗词遭了厄运,无疑是传统文化的一大损失.经过近几十年的恢复与发展,诗词又走向复兴,并逐渐繁荣.但毋庸讳言,诗词之繁盛,目前还只是表现在“数量”,尚缺乏“质量”支持.鉴于此,中镇诗社与雷州足荣村昌公书局联合举办了旨在引导和发现佳作的“足荣杯”年度好诗词评选活动,而向诗坛传递出了可喜信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