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乳酸阈

乳酸阈

乳酸阈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体育、特种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6775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湖北体育科技、辽宁体育科技、山东体育科技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首都高等学校第十七届体育科学学术论文报告会、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全国残疾人体育科学大会等;乳酸阈的相关文献由223位作者贡献,包括宗丕芳、杨奎生、冯连世等。

乳酸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 占比:0.6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6775 占比:99.37%

总计:16882篇

乳酸阈—发文趋势图

乳酸阈

-研究学者

  • 宗丕芳
  • 杨奎生
  • 冯连世
  • 林文弢
  • 田中
  • 谭思洁
  • 吴玉彪
  • 夏伟恩
  • 孔海军
  • 孙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苗苗; 孔凡明; 赵倩
    • 摘要: 背景:血乳酸作为运动科学领域研究中使用时间最长、应用范围最广泛的生理生化指标之一,其在制定训练方案、控制负荷强度、反映机体代谢以及在评定训练效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重新审视乳酸的功能与作用,系统梳理运动科学领域中乳酸代谢的最新进展,归纳总结运动调控脂肪氧化的生物学机制,并瞻望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百链云图书馆、PubMed和EBSCO运动科学全文等中英文数据库及Researcher、ResearchGate学术社交平台,选取“运动,乳酸,乳酸阈,乳酸代谢,糖异生”及“sport,lactic acid,lactic acid threshold,lactic acid metabolism,gluconeogenesis”等作为检索词分别进行中文及英文组合检索,对最终纳入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类、总结与提炼。结果与结论:运动调控与乳酸代谢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水平以及年龄、性别、肌纤维类型、营养状况和环境温度等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并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特征。从本质上说,乳酸实际上是代谢性应激反应的生物标志物,而不是反映机体缺氧状况的指标,它可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传导分子;同时乳酸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源物质,在糖异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乳酸指标在指导和监控耐力训练时具有较好的效果,而在监控爆发力等力量素质时效度较弱,因此运动实践中应在个性化的基础上,尽量和无氧阈、心率、最大摄氧量、肌酸激酶、尿蛋白和肌酐等指标相结合使用,从而提高其科学性和有效性。乳酸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氧气不是乳酸生成的必要条件,但乳酸的变化受体内氧气供应状况的影响。运动中糖酵解速率加快、乳酸产生与清除失衡以及快肌纤维被大量募集是产生乳酸的重要原因,这可能与不同人群呼吸系统摄取氧气的能力、心脏泵血和血液循环系统运输氧气的能力以及骨骼肌利用氧气的能力有关。运动对乳酸代谢的调控是一个多器官参与的生理生化过程,涉及神经、运动、循环、呼吸、消化和内分泌等系统。
    • 李林龙; KENNEALLY M; CASADO A; GOMEZEZEIZA J
    • 摘要: 训练强度分布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低、中、高3种不同强度区间的训练量比例,可以分为3种主要类型,即金字塔型(低强度占≥80%,中、高强度占比递减)、两极化型(低强度占75%~80%,中强度占0~5%,高强度占15%~20%)和乳酸阈型(中强度占> 20%)。其中,两极化训练强度分布之前被认为是提升耐力表现的最佳方式,但目前仍存在争议。
    • 孔海军; 王凤华; 李新龙; 甘胜前
    • 摘要: 目的:评价世居高原、世居亚高原及不同移居高原时相人群的乳酸阈心率及SaO2变化规律,为研究高原环境下人体运动反应提供依据.方法:以50名世居高原地区、50名世居亚平原及62名不同移居高原时相的20~40岁青年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后Conconi运动试验测试受试者乳酸阈心率及SaO2水平.结果:随运动负荷上升,各组受试者心率、血乳酸均呈上升趋势,世居高原及亚高原受试者运动心率普遍低于移居高原受试者.在低负荷阶段(负荷1、负荷2),各测试组运动心率差异明显低于中高负荷阶段,负荷3以后各组"心率差异"特征愈加明显,各组差异在负荷3及负荷4最高,负荷5以后"心率差异"现象逐渐消除.同时,HA1组"乳酸拐点"出现时间最早,HA2组在负荷3出现,HA3组、RHA组在负荷4出现,RSHA组出现时间最晚,可见受试者"乳酸拐点"出现时间分布特征与"心率拐点"存在一定差异,即"乳酸拐点"的出现时间可能总体早于"心率拐点".RSHA组乳酸阈水平显著高于HA1组(P<0.05),RHA组高于高原适应组受试者,但组间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HA3组、RHA组及RSHA组乳酸阈跑速显著高于HA1组(P<0.05).RSHA组、RHA组及HA3组受试者SaO2水平在安静状态、各级运动负荷即刻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且HA3组SaO2变化轨迹与RHA组基本一致.结论:随着高原适应时间延长,移居高原人群的运动反应特征逐渐向世居高原人群演进.
    • 曹立全; 陈加龙; 郭玉兰; 冯展鹏; 谭思洁
    • 摘要: 为探讨12乳酸阈强度训练对特警战士心肺机能的影响,确定乳酸阈强度所对应的心率值,招募16名新入伍特警战士,分为实验组(8人)进行12周的乳酸阈强度训练,对照组(8人)按原特警部队训练任务训练.测试训练前后身体形态、身体成分、心肺机能、3 km测试的变化,并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测定受试者的血乳酸值,测试过程中使用芬兰产POLAR遥测心率表带获取受试者乳酸阈强度所对应心率.12周乳酸阈强度训练后,受试者的身体成分、心肺机能均有显著性提高;乳酸阈的值为(3.68±0.64)mmol/L,对应的强度为(9.42±0.78)km/h,乳酸阈强度所对应的心率为(151±13.5)b/min.实验结果显示,12周乳酸阈强度训练能够显著提高特警战士的心肺机能,同时降低训练伤病;(151±13.5)b/min的心率可作为特警战士乳酸阈强度训练的参考.
    • 孔海军; 王凤华; 李新龙; 甘胜前
    • 摘要: 目的:评价世居高原、世居亚高原及不同移居高原时相人群的乳酸阈心率及SaO_(2)变化规律,为研究高原环境下人体运动反应提供依据。方法:以50名世居高原地区、50名世居亚平原及62名不同移居高原时相的20∼40岁青年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后Conconi运动试验测试受试者乳酸阈心率及SaO_(2)水平。结果:随运动负荷上升,各组受试者心率、血乳酸均呈上升趋势,世居高原及亚高原受试者运动心率普遍低于移居高原受试者。在低负荷阶段(负荷1、负荷2),各测试组运动心率差异明显低于中高负荷阶段,负荷3以后各组“心率差异”特征愈加明显,各组差异在负荷3及负荷4最高,负荷5以后“心率差异”现象逐渐消除。同时,HA1组“乳酸拐点”出现时间最早,HA2组在负荷3出现,HA3组、RHA组在负荷4出现,RSHA组出现时间最晚,可见受试者“乳酸拐点”出现时间分布特征与“心率拐点”存在一定差异,即“乳酸拐点”的出现时间可能总体早于“心率拐点”。RSHA组乳酸阈水平显著高于HA1组(P0.05),HA3组、RHA组及RSHA组乳酸阈跑速显著高于HA1组(P<0.05)。RSHA组、RHA组及HA3组受试者SaO_(2)水平在安静状态、各级运动负荷即刻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且HA3组SaO_(2)变化轨迹与RHA组基本一致。结论:随着高原适应时间延长,移居高原人群的运动反应特征逐渐向世居高原人群演进。
    • 王君声
    • 摘要: 马拉松是极限耐力运动,主要依靠有氧供能完成该项运动,与之相关的最大摄氧量、跑步经济性、乳酸阈等三个因素则是最关键的影响影响因素.本文分别阐述了这三个因素对马拉松运动员的影响原理和规律,认为最大摄氧量越大、跑步经济性越高、乳酸阈越大,则运动员的跑步持久性越强,其成绩越好.
    • 梁世雷; 王玉新
    • 摘要: 在3个不同阶段(赛前1周、赛后1周及赛后3周)通过多级负荷测试评价赛艇运动员的有氧水平,结果发现:比赛使运动员的心率(HR)与血乳酸(Bla)曲线明显左移,P4(4 mmol/L血乳酸对应的功率)下降了5.1%;恢复3周后,运动员的HR与Bla曲线明显右移,P4提升了3.4%.结论:比赛使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有较大幅度的下降,3周的恢复训练不足以使运动员恢复到之前的有氧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