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乳房假体

乳房假体

乳房假体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5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8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9931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中国美容医学、中华烧伤杂志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4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抗衰老微创技术研讨会、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微整形学术研讨会、2013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学术交流大会、第三届全球华裔整形外科医师大会等;乳房假体的相关文献由66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建军、李锦蓓、朱庆等。

乳房假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8 占比:1.76%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9931 占比:98.08%

总计:10125篇

乳房假体—发文趋势图

乳房假体

-研究学者

  • 张建军
  • 李锦蓓
  • 朱庆
  • 杨军
  • 马陆军
  • 刘伟忠
  • 刘源硕
  • 唐新辉
  • 余力
  • 徐国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嘉桁(综述); 史京萍(审校)
    • 摘要: 乳房曲线是女性美的特征,因乳腺癌失去乳房会导致女性自卑、心理健康受损、社会融入度降低。乳房重建的出现有效改善了这一情况,其中置入物乳房重建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但置入物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手术效果、降低患者满意度,其中乳房置入物相关间变大细胞淋巴瘤(Breast implant-associated anaplastic cell lymphoma,BIA-ALCL)曾引起许多患者的恐慌。BIA-ALCL是一种非霍奇金T细胞淋巴瘤,常见临床表现为假体周围的延迟性血清肿,也可表现为实性肿块、包膜挛缩、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及时诊治能够显著改善BIA-ALCL患者预后,延迟诊断后果严重,甚至导致死亡。我国乳房重建患者基数大,虽暂无BIA-ALCL病例被报道,但临床工作者仍需掌握此病的诊治方法,以提高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 韦业刚; 冯韦丽; 覃舒婷; 唐茜; 莫军扬
    • 摘要: 乳房包膜挛缩是乳房假体植入隆乳术或乳房重建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包膜挛缩会造成乳房外形改变及疼痛,严重影响手术效果,是造成患者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包膜挛缩的发生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相应的预防措施也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就乳房假体包膜挛缩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降低乳房包膜挛缩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手术效果与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 赵吉; 汪洁
    • 摘要: 近年来,以假体为基础的乳房重建术蓬勃发展,乳房假体植入后乳房相关肿瘤日益多发,尤其是乳房假体相关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IA-ALCL)发生率逐步增高,主要临床表现为伴血清肿的乳房肿胀、乳房肿物及淋巴结肿大。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慢性炎症刺激、毛面假体诱发、免疫反应及某些病原体感染有关。常用的诊断方法有乳腺超声检查、假体周围渗液的细胞学检查、免疫表型检查及乳房肿块的组织活检。治疗方法主要依靠手术治疗。本文对乳房假体植入后发生相关肿瘤的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和综述,以期引起临床医生的警惕和思考。
    • 张汝凡; 杨燕文; 张勇; 施越冬; 亓发芝
    • 摘要: 目的研究乳房假体植入术后难治性肋软骨炎的诊疗。方法研究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收治8名乳房假体(或扩张器)取出术后持续感染患者的患者,获取患者临床资料,通过PET/CT对难治性感染进行诊断,行清创修复手术。结果8名患者中5名存在感染性肋软骨炎,PET/CT明确诊断,清创修复术后恢复良好。结论乳房假体植入术后反复感染可能存在感染性肋软骨炎,通过功能影像精准定位、手术彻底清创可治愈。
    • 梁灵刚; 任召强; 李亚杰; 李祥彬; 杨跃辉; 刘宏远; 张雪峰
    •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乳房假体隆乳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由同一组手术团队对450例患者(900侧乳房)实施经腋窝入路内窥镜下假体隆乳术,均使用曼托系列硅凝胶假体:光面圆形假体、毛面圆形假体、水滴形假体。随访时间为术后即刻至术后1年,获得有效随访病例400例,统计比较不同类型假体植入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气胸、假体感染、假体破裂渗漏、迟发性血清肿;1例患者(1侧)于住院期间发生假体腔隙内血肿,接受手术治疗,为毛面圆形假体;1例患者(1侧)于住院期间发生假体明显移位,接受手术治疗,为毛面圆形假体;5例患者(6侧)于术后1年随访期内发生假体移位,均为光面圆形假体;2例患者(2侧)发生mondor病,其中毛面圆形假体1例,光面圆形假体1例;3例患者(4侧)发生包膜挛缩,均为光面圆形假体,其中2例为Baker I-II级,1例为Baker III-IV级;84侧乳房发生轻度乳头乳晕感觉障碍,其中光面圆形假体26例(30.95%),毛面圆形假体28例(33.33%),水滴形假体30例(35.71%)。结论光面圆形假体相比于水滴形假体、毛面圆形假体,术后假体移位发生率、包膜挛缩率更高,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 唐新辉; 李京; 刘英; 高静; 谢福庚; 金顺女
    • 摘要: 目的:探讨内窥镜技术在假体隆乳术后并发症处理和修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20年3月,笔者在收治的3051例乳房整形患者中,有假体隆乳术后并发症患者236例,选取其中的105例(术后急性血肿3例、腔隙剥离不到位23例、腔隙分离过度15例、假体移位12例、包膜挛缩7例、双包膜4例、双泡症7例、左右不对称19例、轻度下垂4例、乳沟过宽11例等),应用内窥镜技术辅助,采用综合方法进行并发症处理和修复.结果:105例患者中的72例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除了2例Ⅳ级包膜挛缩患者,经手术修复后,手感仍为Ⅲ级包膜挛缩,患者自觉已经有明显改善,不再要求处理.其余患者并发症得到有效处理和修复,原有并发症无复发,患者对修复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内窥镜技术在假体隆乳术后并发症处理和修复术中,具有可视、微创、精准、可控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陈岩; 莫军扬; 张敏敏; 韦嫄嫄; 覃舒婷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乳房假体置入术后假体包膜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s,ER)与包膜挛缩之间的关系.方法 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选取自2011年6月至2019年12月乳房假体置入术后行假体取出术的患者36例,根据Baker诊断标准分为A组(轻度组)20例,B组(重度组)16例,通过收集挛缩包膜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析ER表达与包膜挛缩的关系.结果 B组与A组比较,ER、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呈更高的表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ER、IL-6、TNF-α阳性率均大于A组,而ER的表达与其余指标均呈正相关.结论 ER的表达可能与乳房假体包膜挛缩纤维化相关.
    • 段林霞; 韩思源
    • 摘要: 隆乳术是一种改善女性身体形象和自信心的手段.随着乳房填充材料以及隆乳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供患者和医师选择的手术方法越来越多.通过学习不同技术之间的优缺点,提高医师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最理想的手术方案,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赵敬国; 周壮; 闫书禄; 张梅; 杨丽萍; 陈德法
    • 摘要: 目的 探讨内窥镜辅助下假体隆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自2017年5月-2019年12月,完成内窥镜辅助下腋窝入路双平面假体隆乳术1056例(2112侧),术后随访6~18个月,对各项与假体隆乳相关的并发症进行评估,对患者术后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 1006例(95%)患者对术后乳房形态,大小及手感满意;16例(2%)出现Ⅲ~Ⅳ级包膜挛缩,129例(12%)出现乳头乳晕复合体感觉异常,156例(15%)可触及假体边缘,26例(2%)出现假体移位.结论 内窥镜辅助下腋窝入路双平面假体隆乳,具有腔隙剥离精准、止血彻底、并发症少和手术满意度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陆南杭; 赵亮; 朱明; 张勇; 杨燕文; 刘家祺; 亓发芝
    • 摘要: 目的 探讨假体隆乳术后,二期行假体取出术时的修复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20年6月,96例假体隆乳术后需行假体取出/调整术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基于患者手术目的,结合假体放置情况、乳房外形及容量,采用四种不同手术方法进行修复,包括假体取出、假体置换、假体取出+乳房固定、假体置换+乳房固定、假体取出+脂肪移植.结果 5例行乳房固定术患者发生血清肿,持续引流后治愈;1例行乳房固定术患者发生切口部分裂开,清创缝合后治愈.随访6个月~3年,乳房形态饱满、轮廓自然,乳房上提固定效果良好持久,无乳头乳晕坏死、瘢痕增生、乳房下垂等并发症.患者对乳房外形均表示满意.结论 对隆乳术后假体取出的患者,根据手术目的及乳房形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方可取得令人满意的修复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