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疗法
血液透析疗法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35000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黑龙江医学、吉林医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2011年国际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江苏省医学会微循环医学2008年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等;血液透析疗法的相关文献由221位作者贡献,包括严玉澄、朱铭力、倪兆慧等。
血液透析疗法—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5000篇
占比:99.70%
总计:35105篇
血液透析疗法
-研究学者
- 严玉澄
- 朱铭力
- 倪兆慧
- 冯慧杰
- 刘必成
- 史丹华
- 孙子林
- 弓玉祥
- 张丽红
- 张伟明
- 张林
- 李文艳
- 汤日宁
- 王咏梅
- 王晓来
- 王艳丽
- 钱家麒
- 陆任华
- 高嘉元
- Himelman RB
- Stevens P E
- 丁义涛
- 丁保民
- 任冰
- 何波
- 傅松青
- 冯志刚
- 刘万娟
- 刘勇
- 刘庆晨
- 刘文浩
- 刘旭辉
- 刘晓媛
- 刘淑君
- 刘玉梅
- 刘秀
- 刘绛
- 刘艳石
- 刘英洁
- 包福祥
- 卢旸
- 卢景奎
- 印春莲
- 古萍
- 史录琴
- 叶创新
- 叶媛
- 叶白如
- 吴丹纯
- 吴燕平
-
-
林中军;
杨永安;
苏勇;
刘绛;
刘勇
-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疗法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阳江市人民医院肾内科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0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液透析疗法.比较两组的疗效、肾功能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血液透析疗法明显提升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愈率,缓解肾功能,患者的预后效果更佳,临床上可广泛应用.
-
-
易秀
-
-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腹膜透析疗法与血液透析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同实验组,各30例.参照组应用血液透析疗法,实验组应用腹膜透析疗法,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应用后的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效果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的疗效较为显著,但具体方法的应用需结合患者实际状况酌情选用,以确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
庞红英
-
-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接受血液透析疗法治疗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12月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和研究组(选择血液透析疗法),各15例,比较肾功能变化情况及疗效.结果:研究组肾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较低且总疗效较好,P<0.05.结论:该病患者接受血液透析疗法治疗得到理想的疗效,可显著改善肾功能,提高治愈率,同时使其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
-
-
-
-
朱娇娇
-
-
摘要:
目的:探索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血液透析疗法的循证护理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应用血液透析疗法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试验对象,选择抓阄随机化分组,各60例,分别选择循证护理、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的SF-36评分(80.13±2.07)分、2个月的SF-36评分(93.36±2.57)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环护理用于血液透析疗法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效果显著.
-
-
-
-
陶润;
高建民;
曹跃春;
解加泳
-
-
摘要:
目的:探讨联用血液透析疗法和血液滤过疗法治疗肾衰竭的效果.方法:将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血液滤过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血清甲状旁腺激素、血红蛋白、血清磷的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血红蛋白、血清磷的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血清磷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血红蛋白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精神健康评分、躯体疼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感角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联用血液透析疗法和血液滤过疗法治疗肾衰竭的效果较为理想.
-
-
杜邱娜;
高嘉元;
朱铭力;
陆任华;
张伟明;
蒋蓉;
王咏梅;
钱家麒;
严玉澄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2011年国际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
| 2011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体内心血管疾病相关蛋白结合毒素的清除情况。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器。用HPLC/MS/MS法测定透析前后血浆内的对甲酚硫酸盐(PCS),吲哚硫酸盐(IS)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计算这些物质的下降率,连续部分透析液收集法收集透析过程中的透析废液,测定透析废液中相应溶质的清除量,作为血透中溶质清除的金标准。结果:23例血透患者,平均年龄( 52.78±10.35)岁,男女比例1.3:1。PCS, IS和Hcy透析前后血浆水平无明显变化,明显低于BUN或Cr的下降率(P均0.05 ),游离部分的血浆下降率较总体部分清除率略高( P0.05)。结论:蛋白结合毒素在高通量血液透析中清除相对欠佳,其在透析中的清除行为可能不同于小分子水溶性物质。
-
-
杜邱娜;
高嘉元;
朱铭力;
陆任华;
张伟明;
蒋蓉;
王咏梅;
钱家麒;
严玉澄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2011年国际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
| 2011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体内心血管疾病相关蛋白结合毒素的清除情况。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器。用HPLC/MS/MS法测定透析前后血浆内的对甲酚硫酸盐(PCS),吲哚硫酸盐(IS)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计算这些物质的下降率,连续部分透析液收集法收集透析过程中的透析废液,测定透析废液中相应溶质的清除量,作为血透中溶质清除的金标准。结果:23例血透患者,平均年龄( 52.78±10.35)岁,男女比例1.3:1。PCS, IS和Hcy透析前后血浆水平无明显变化,明显低于BUN或Cr的下降率(P均0.05 ),游离部分的血浆下降率较总体部分清除率略高( P0.05)。结论:蛋白结合毒素在高通量血液透析中清除相对欠佳,其在透析中的清除行为可能不同于小分子水溶性物质。
-
-
杜邱娜;
高嘉元;
朱铭力;
陆任华;
张伟明;
蒋蓉;
王咏梅;
钱家麒;
严玉澄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2011年国际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
| 2011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体内心血管疾病相关蛋白结合毒素的清除情况。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器。用HPLC/MS/MS法测定透析前后血浆内的对甲酚硫酸盐(PCS),吲哚硫酸盐(IS)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计算这些物质的下降率,连续部分透析液收集法收集透析过程中的透析废液,测定透析废液中相应溶质的清除量,作为血透中溶质清除的金标准。结果:23例血透患者,平均年龄( 52.78±10.35)岁,男女比例1.3:1。PCS, IS和Hcy透析前后血浆水平无明显变化,明显低于BUN或Cr的下降率(P均0.05 ),游离部分的血浆下降率较总体部分清除率略高( P0.05)。结论:蛋白结合毒素在高通量血液透析中清除相对欠佳,其在透析中的清除行为可能不同于小分子水溶性物质。
-
-
杜邱娜;
高嘉元;
朱铭力;
陆任华;
张伟明;
蒋蓉;
王咏梅;
钱家麒;
严玉澄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2011年国际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
| 2011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体内心血管疾病相关蛋白结合毒素的清除情况。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器。用HPLC/MS/MS法测定透析前后血浆内的对甲酚硫酸盐(PCS),吲哚硫酸盐(IS)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计算这些物质的下降率,连续部分透析液收集法收集透析过程中的透析废液,测定透析废液中相应溶质的清除量,作为血透中溶质清除的金标准。结果:23例血透患者,平均年龄( 52.78±10.35)岁,男女比例1.3:1。PCS, IS和Hcy透析前后血浆水平无明显变化,明显低于BUN或Cr的下降率(P均0.05 ),游离部分的血浆下降率较总体部分清除率略高( P0.05)。结论:蛋白结合毒素在高通量血液透析中清除相对欠佳,其在透析中的清除行为可能不同于小分子水溶性物质。
-
-
-
-
-
-
-
王会玲;
许烨;
陆石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2011年国际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
| 2011年
-
摘要: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不良与骨骼肌消耗的关系,以及内源性糖皮质激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与骨骼肌消耗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主观营养评价法(MQSGA),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评分,选择以MQSGA>10分判断为存在营养不良者共70例,以3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观察体重指数等人体测量学指标、生化指标及血常规等。结果:内源性血清皮质醇水平与MQSGA密切相关,相关系数(r=0.684,p<0.001),与透析龄、血清未饱和铁、总铁结合力及转铁蛋白饱和度呈一定程度正相关,与MAC, MAMC显著负相关(p<0.01);空腹胰岛素水平与MAC、MAMC、甘油三酯呈正相关(p<0.05); HOMA-IR指数与MAC、MAMC、血清未饱和铁、总铁结合力及甘油三酯呈正相关(p<0.05);MRI检查中,血透患者与对照组股骨长度基本一致,但营养不良透析患者的右下肢横截面积明显减少,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透患者虽然血浆白蛋白水平在正常范围,但血透营养不良患者仍然存在较低体重指数,肌肉组织含量均比正常人降低;血透营养不良患者内源性皮质激素水平升高,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存在一定程度的胰岛素抵抗;营养不良透析患者下肢肌肉含量降低,而相对脂肪含量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