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品质
葡萄品质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0篇,主要集中在园艺、轻工业、手工业、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6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45971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致富天地、北方园艺、中国果业信息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09年福建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省科协第九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2008年第十四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新疆特色林果业产业化论坛等;葡萄品质的相关文献由49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玥双、张振文、高敏等。
葡萄品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5971篇
占比:99.57%
总计:46168篇
葡萄品质
-研究学者
- 王玥双
- 张振文
- 高敏
- 周洲
- 侍朋宝
- 宋坚利
- 李华
- 任先顺
- 任贻超
- 倪志婧
- 冷伟锋
- 刘云玲
- 刘占民
- 刘宝花
- 刘平
- 刘树庆
- 刘苑睿
- 吉艳芝
- 唐永红
- 唐美玲
- 姚玉新
- 姜明
- 孙格格
- 宋长冰
- 尹武传
- 张京政
- 张同勋
- 张喜萍
- 张天雨
- 张小栓
- 张文莉
- 张晓军
- 徐德源
- 惠竹梅
- 朱志强
- 李士美
- 李显
- 李海梅
- 李阳
- 杨志新
- 熊秉华
- 玄志友
- 王世明(摘录)
- 王文全
- 王春颖
- 王杨
- 王薇
- 翟衡
- 肖新清
- 谢宝琦
-
-
孙浈育;
刘万好;
肖慧琳;
贺长映;
徐维华;
郑秋玲;
宋志忠;
唐美玲;
王建萍
-
-
摘要:
以‘马瑟兰’葡萄为试材,设置5种负载量处理,调查负载量对‘马瑟兰’果实及其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烟台产区‘马瑟兰’葡萄和葡萄酒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保留新梢密度为每米13条19穗果的处理果实中还原糖、花色苷、总酚和单宁含量最高,且该处理葡萄酒中花色苷、总酚和单宁含量较高。试验说明合理的负载量可以显著提高‘马瑟兰’果实品质和葡萄酒质量。
-
-
夏春林
-
-
摘要:
贵州毕节地区年均气温最高为17°C,属我国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非常适合葡萄生长。近年来,毕节地区采取新型的葡萄栽培技术,促使葡萄籽粒饱满、果粒鲜美,不仅节省大量的生产成本、减低劳动强度,还大大提高了葡萄品质和数量。现将毕节地区葡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气候及地质条件相似地区参考。
-
-
苗天文;
马桂梅
-
-
摘要:
合理、安全、适度使用葡萄膨大剂,有利于提高葡萄品质。应用膨大剂有较强的技术要求,需要综合考虑水、肥、温度、土壤、根系培养、树体长势、病虫害发生情况等诸多细节问题,不能机械套用其他人的经验。1膨大处理最佳时间葡萄果粒的大小主要由果肉细胞数量、单位细胞体积与细胞间隙(肉质紧密度)3个因素决定,其中以前两个因素较为重要。
-
-
-
-
摘要:
葡萄着色是葡萄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葡萄品质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作者以9年生弗雷葡萄品种为对象,研究了该课题组创制的新型脱落酸功能类似物萘酮戊酸(natenpac)对田间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提升的影响。在果实着色初期,以萘酮戊酸有效成分2、5、10 mg/L 3个质量浓度梯度分别进行叶面喷雾、灌根或浸果处理,结果表明:以叶面喷雾和灌根处理,萘酮戊酸可加速花青素的生物合成,从而使葡萄浆果较对照提前7~10 d完成着色,并显著提高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着色程度,同时浆果横径和单果重也有所提高。本研究明确了萘酮戊酸对弗雷葡萄的最佳施药方式和浓度,为指导萘酮戊酸在葡萄着色中的田间合理应用提供了依据。
-
-
禾本(摘译)
-
-
摘要:
3月8日是秘鲁葡萄采收的最后一天。由于全球供应链遭遇的挑战,秘鲁葡萄仍有三分之一左右尚未抵达市场。2022年秘鲁葡萄产量预计将达6 400万箱,高于最初预测的6 250万箱。2022产季秘鲁葡萄品质极佳,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葡萄栽培技术的进步以及良好的天气条件。此外,美国加州葡萄产季提前结束以及智利葡萄上市时间推迟,为秘鲁葡萄的全球销售创造了绝佳的机会。目前北美市场对葡萄的需求较好,但葡萄的销售并不乐观,尤其是红色和黑色无核葡萄品种的销售。
-
-
赵海
-
-
摘要:
洛阳地处黄河中下游,属豫西丘陵地区,适合葡萄生长。偃师葡萄于2017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市种植面积1.9万hm^(2)、产量50万t,葡萄一直是洛阳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产业。随着温室葡萄生产技术的创新,经济效益的逐步提高,近几年种植面积不断增大,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品质成了关键因素。目前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农资、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大,传统的大水、大肥生产方式容易出现土壤板结、环境污染和葡萄品质下降等问题。因此,如何科学地进行水肥管理和保证葡萄品质成为温室葡萄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
-
-
张伟;
刘洋;
赵裴;
白杨杨;
陈乔敏;
韩富亮
-
-
摘要:
贵腐酒、冰酒、稻草酒等通常采用干化葡萄原料进行酿造,适当的干化处理可显著改善或提高酿酒葡萄品质,这是酿造高品质葡萄酒有效的技术途径之一。该文对葡萄干化的常见方式、优缺点进行总结,从葡萄形态和物理特性、表皮和葡萄醪颜色、糖类和有机酸、花色苷和非花色苷多酚以及挥发性成分等方面分别综述干化对酿酒葡萄原料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干化葡萄酒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
-
玄志友
-
-
摘要:
据《河北果树》2022年第2期《不同栽培管理对设施葡萄伤流的影响及预防技术研究》(作者刘华山)报道,在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为了预防葡萄伤流的发生,试验人员研究了不同冬剪时期、土壤和空气湿度对伤流发生率、伤流量和葡萄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伤流发生率和伤流量随着冬剪时期的延迟、土壤和空气湿度的提高而提高。
-
-
哈丽旦·阿不力孜
-
-
摘要:
波尔莱特葡萄以其皮薄多汁,天然无核、果肉脆甜等优势成为了当下葡萄热销的品种,在种植的过程中,如何做好波尔莱特葡萄的品质把控已经成为了果农不容忽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波尔莱特葡萄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合理设置架面高度、提高土肥管理能力、合理控制葡萄产量、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等措施,希望对我国波尔莱特葡萄品质的提高有所帮助。
-
-
俞森
-
-
摘要:
日前,记者在浙江省上虞区盖北镇东生态园内看到,100亩葡萄种植基地安装了球形摄像机和自动卷.膜机等数字农业设备。“消费者只要扫描二维码,野藤葡萄的‘前世今生’就一目了然。”据镇东生态园负责人严永三介绍。盖北有野藤葡萄1.2万亩,为优化种植过程中的低效环节,提升葡萄品质,盖北镇建起数字农业核心区20亩、示范基地200余亩。
-
-
-
-
马兴旺;
赵春艳;
杨涛;
李磐;
周勃;
冯耀祖;
钟新才
- 《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新疆特色林果业产业化论坛》
| 2005年
-
摘要:
在影响葡萄生长的诸多因子中,肥、水两因子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只有养分和水分最容易人为调控.不同养分在葡萄产量和品质形成中有不同的作用,施肥量越高,葡萄产量也就越高,但其糖度不一定高,着色不一定好.不同的灌溉量和灌溉方式对葡萄产量品质形成都有影响,灌水量太大葡萄品质不好,滴灌有利于葡萄产量和品质提高.总之,就水分和养分对葡萄产量、品质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但对水肥耦合效应却少有报道.本文针对干旱区滴灌葡萄管理中注重氮肥施用,轻视氮磷钾的配合施用,造成树体营养不平衡,对产量、色泽、品质影响较大的问题,以及不能准确掌握生育期施肥量和灌水量,影响经济效益等问题,侧重研究水肥配合施用对葡萄糖度的影响,以便为提高葡萄管理技术提供参考。
-
-
李桂峰;
山西师范大学生物技术与工程学院;
刘兴华
- 《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研究可食性膜对红地球葡萄贮藏品质和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气调贮藏相比,可食性膜处理可显著降低葡萄呼吸作用,抑制SSC、TA、耐压力的降低,降低果实腐烂率和果肉褐变.抑制O2-·和MDA的生成速率,延缓细胞膜透性的变化和SOD活性的降低,从而保持果实品质和延缓衰老进程.1.5%的壳聚糖可食性膜对抑制葡萄衰老和保持良好品质有较好的效果.相关分析表明,葡萄的O-2·与SOD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r=0.913897**),MDA含量与相对电导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1455).
-
-
项殿芳;
张京政
- 《第十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2003年对河北秦皇岛市酿酒葡萄赤霞珠适宜的单位架面果穗留量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枝叶生长、果实发育、枝条成熟等多项指标调查测定认为,在赤霞珠2.5m×0.5m栽植密度、1.60m架高的双篱架栽培条件下,四根横梁距地面距离从下到上依次是40、80、120、160cm时,横梁上铁丝间水平距离分别为20~30cm、40~50cm、70~90cm、100~120cm.每延长米架面留20个果穗,有利于在保证一定产量的前提下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皮色素含量.
-
-
马志强;
金立平;
胡新胜;
康立娟;
李友刚
- 《第四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为了减少药剂污染和避免抗药性产生,采用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菌剂制定出用药流程并用于防治葡萄病害,获得了高效、安全、低成本的理想效果.通过杀菌剂在植物叶片吸收和传导,证实了药剂阿米西达的内吸作用;测定酿酒葡萄果品的质量指标,证实多次使用阿米西达防治葡萄病害后对酿酒葡萄品质没有影响.同时本文还讨论了药剂的合理使用和影响果品质量的相关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