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药物灌肠

药物灌肠

药物灌肠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76933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工企医刊、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中国民间疗法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全国流调行业发布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七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中国中西医结合第七次大肠肛门疾病学术会议等;药物灌肠的相关文献由277位作者贡献,包括丁秀义、丁红梅、于桂芬等。

药物灌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2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6933 占比:99.93%

总计:177061篇

药物灌肠—发文趋势图

药物灌肠

-研究学者

  • 丁秀义
  • 丁红梅
  • 于桂芬
  • 冯宪玲
  • 刘绵林
  • 夏爱华
  • 姚坤凤
  • 张锡武
  • 李怀慧
  • 李桂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晓红; 谢君; 张蓓
    • 摘要: 目的 探究在小儿腹泻病的治疗中超短波联合药物灌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期间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腹泻病患儿共计68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开始于2019年10月,结束于2020年10月,为了深入了解药物灌肠联合超短波的效果,本次使用对比的研究方法,将所有的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为分为2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n=34例)、观察组(采用超短波联合药物灌肠治疗,n=34例),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和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情况,并记录治疗期间治疗效果,将该数据统计后进行比较.结果 94.12%(32/34)、79.41%(27/34)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两组相比前者的优势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腹泻病的治疗中超短波联合药物灌肠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对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在今后的治疗中可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
    • 刘岩; 王宝军; 马占雯; 周红; 高文雅
    • 摘要: 目的:药物灌肠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炎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当中选取40例为研究对象,以方便抽样法为例,将40例患者均分为研究组(n=20)和参照组(n=20).其中,研究组采用药物灌肠进行治疗;参照组采用高压氧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结果:在药物灌肠治疗的应用下,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患者治疗后期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药物治疗效果显著,P<0.05.结论:药物灌肠治疗方法在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当中发挥着显著的治疗效果,相对于高压氧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莎里克·玉山
    • 摘要: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联合应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与药物灌肠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药物灌肠治疗的为观察组.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半年后复发率分别为95.5%与4.5%,与对照组(77.3%与18.2%)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通过联合应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与药物灌肠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
    • 林芳; 龚旭华; 段伟; 慕长英
    •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药物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12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左侧卧位药物保留灌肠,观察组采用俯卧位药物保留灌肠.比较两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灌肠后便意感积分、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盆腔包块、积液改善情况及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和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变化情况,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治疗总有效率[(836.7±158.4)min、96.7%(58/60)]均优于对照组[(561.8±103.7) min、81.7%(49/60)];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症状、体征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盆腔包块、积液改善情况及灌肠后便意感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WBC、NEU%和LYM%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采用俯卧位药物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延长药物保留时间,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 张涛; 赵宏瑞; 张浩然
    • 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旨在探究药物灌肠与清洁灌肠相互结合治疗急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中80例急性结肠炎患者选取自本院肛肠科在2015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保留灌肠)和实验组(清洁灌肠结合药物灌肠),将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本次研究对比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数据明显较优异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清洁灌肠之后再行药物保留灌肠的治疗方式,在急性结肠炎的治疗中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 吴怀巧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对放射性直肠炎实施药物保留灌肠时,依据病变部位决定插管深度、灌肠及保留体位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病人,按年龄、病程等指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取依据病变部位决定插管深度,灌肠体位采用截石位,保留体位采用俯卧位和半坐卧位交替的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保留灌肠方法,并将导尿管插入15 cm~20 cm,两组病人灌肠之后药液均保留1 h~8 h.[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治疗有效的28例病人症状消退时间为6.75 d±1.92 d,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治疗有效的24例病人症状消退的时间为8.96 d±1.93 d.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消退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放射性肠炎病人实施药物保留灌肠时,依据病变部位决定插管的深度、灌肠体位,采取俯卧位和半坐卧位交替保留药液,能使药液充分与创面接触,在创面停留时间更长,使药液更好地发挥作用.
    • 张秀玲
    • 摘要: 目的:对药物灌肠和微波治疗常见妇科炎症的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共100例妇科炎症患者作为主要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共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微波治疗手段,观察组患者在微波治疗手段基础上实施药物灌肠治疗,从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效果要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药物灌肠和微波治疗手段结合的方式进行妇科炎症的治疗,对于改善妇科炎症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郭秀清
    • 摘要: 目的:探究电子肠镜与腹腔镜联合摘除术与药物灌肠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46例,按病情分为药物组和手术组,每组各23例,药物组患者给予内服中药和外用药物灌肠治疗,手术组患者给予双镜结合联合摘除术治疗,治疗完成后,随访一年,观察并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药物组患者经治疗后,22例患者症状有所好转,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22例);手术组46例患者均在电子肠镜与腹腔镜联合下顺利完成手术,其中,2例双镜联合小切口辅助部分肠切除,5例腹腔镜下肠段切除,15例肠镜辅助腹腔镜下部分肠壁切除。手术时间为45~178min,平均(77.1±23.9)min,术后出现吻合口出血1例,经治疗后痊愈,无吻合口梗阻和吻合口漏情况发生;住院时间为4~10d,平均住院时间(5.2±1.6)d。随访一年,23例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应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大肠息肉,能有效改善初期患者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双镜联合治疗大肠息肉定位准确,用于治疗较为复杂的病症,术后的并发症少且有效率高,可安全、彻底的消除病灶。两种治疗方案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酌情选择。
    • 陈媛
    • 摘要: 目的:探讨药物灌肠前行清洁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于2011年10月~2015年10月间接受住院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保留灌肠,观察组患者接受药物灌肠前清洁灌肠治疗,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0.97%(=5.145,<0.05);血清及肠粘膜中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5.753~8.563,<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接受药物灌肠前清洁灌肠治疗及恰当的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炎症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