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药物治疗依从性

药物治疗依从性

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33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36582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中国防痨杂志、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八届健康产业论坛暨第五次全国健康管理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老年动脉硬化与周围血管疾病专题研讨会等;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文献由892位作者贡献,包括H·巴尔托斯、任雯、刘妙仪等。

药物治疗依从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2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36582 占比:99.96%

总计:836916篇

药物治疗依从性—发文趋势图

药物治疗依从性

-研究学者

  • H·巴尔托斯
  • 任雯
  • 刘妙仪
  • 刘晓敏
  • 张华
  • 张文茜
  • 房宏霞
  • 施军卫
  • 景睿
  • 曹艳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勇; 路丽苹; 李瑾; 邹金燕
    • 摘要: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对结核助手APP和电子药盒的使用意愿和使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市松江区登记的297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按照登记顺序及入选标准进行筛选,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符合纳入条件的269例患者自主选择是否使用结核助手APP或电子药盒,最终72例患者纳入结核助手APP组,76例患者纳入电子药盒组,对两组进行前瞻性督导服药管理研究直到疗程结束。对不同性别、年龄、户籍患者选择使用结核助手APP、电子药盒的意愿以及结核助手APP组和电子药盒组总体服药率进行分析。结果:269例患者中,选择使用结核助手APP的有72例,使用率为26.8%。本市户籍患者使用率为13.6%(11/81),流动人口患者使用率为32.4%(61/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P<0.01)。18~44岁年龄组使用率为35.4%(67/189),45~59岁年龄组使用率为8.8%(3/34),≥60岁年龄组使用率为4.3%(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5,P<0.01)。269例患者中,选择使用电子药盒有76例,使用率为28.3%。本市户籍患者使用率为51.9%(42/81),流动人口患者使用率为18.1%(34/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4,P<0.01)。18~44岁年龄组使用率为19.6%(37/189),45~59岁年龄组使用率为38.2%(13/34),≥60岁年龄组使用率为56.5%(2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3,P<0.01)。197例患者不愿意使用结核助手APP,主要原因为患者认为每天打卡很麻烦,占44.7%(88/197)。193例患者不愿意使用电子药盒,主要原因为患者认为使用药盒不如直接服药方便,占29.0%(56/193)。结核助手APP组总体服药率为95.2%(19478/20461),高于电子药盒组[93.3%(20183/21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1,P<0.01)。结核助手APP组总体规则服药率为93.1%(67/72),电子药盒组总体规则服药率为90.8%(69/76)。结论:肺结核患者对于结核助手APP和电子药盒有一定的使用意愿,运用结核助手APP和电子药盒对肺结核患者进行督导服药管理对患者的服药率和治疗依从性有较好效果。
    • 蔡婷婷; 倪飞霞; 黄青梅; 吴傅蕾; 袁长蓉
    • 摘要: 目的对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在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应用程序的研发、应用及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检索相关文献,分析总结用于提高慢性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移动医疗应用程序的设计特点及应用情况。结果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应用程序的需求调查、应用程序的构建及应用等方面。结论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在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改善其临床结局方面有突出优势。在相关应用程序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个性化功能定制、交互功能、不良药物治疗依从性行为预警、信息支持、激励机制等因素。
    • 张晴晴
    • 摘要: 目的:阐述并分析COPD稳定期患者吸入药物治疗采用针对性护理对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时间为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所涉及的患者例数为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针对性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肺功能指标差异极小,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引发因素不明确,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对治疗有推进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提升临床依从性,保证患者的健康。
    • 张琦凡; 林丽红; 王容金
    • 摘要: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药物治疗依从性情况,并分析依从性差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医院就诊的哮喘患儿82例,评估所有患儿药物治疗依从性情况,根据结果分为依从性差组与依从性好组,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详细统计两组的基线资料并比较,重点分析哮喘患儿药物治疗依从性差的危险因素。结果82例哮喘患儿经评估药物治疗依从性差60例,占比73.17%(60/82);依从性差组与依从性好组的病程、既往药物不良反应史、监护人哮喘知识、心理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长、既往药物不良反应史、监护人哮喘知识缺乏、不良心理状态均为哮喘患儿药物治疗依从性差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哮喘患儿药物治疗依从性差的风险较高,其中病程长、既往药物不良反应史、监护人哮喘知识缺乏、不良心理状态均为患儿药物治疗依从性差的危险因素。
    • 杨素霞; 周瑜佳; 魏彧潼
    • 摘要: 目的 探讨家庭医护信息化管理平台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服药偏差、服药依从性及营养管理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化疗的64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利用家庭医护信息化管理平台管理.于干预后采用服药偏差工具、中文版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偏差发生率、服药依从性;采用BMI、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及改良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得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服药偏差发生率为21.88%(7/32),低于对照组的62.50%(2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27,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7,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MI、血红蛋白、总蛋白及白蛋白高于对照组,改良SG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40、-3.007、-2.137、-3.334、3.107;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营养正常例数多于对照组,重度营养不良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67、5.379;P<0.05).结论 家庭医护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可以减少结直肠癌化疗患者服药偏差,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营养不良状况的发生.
    • 孙爱华; 旷璐; 王跃坤; 赵树娟
    • 摘要: 目的 了解肺动脉高压(PAH)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探讨其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2019年4月8日-12月10日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住院的226例PAH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Morisky量表对PAH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价,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PAH知识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AS、SDS对患者进行调查,纳入可能对PAH患者服药依从性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重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PAH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为(5.26±0.11)分,PAH患者的疾病认知、居住地、文化程度及抑郁水平是其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PAH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在今后临床工作中要重视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的水平,加强对患者抑郁的评估,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 尹美容
    • 摘要: 目的:分析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居住于本社区的8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降低,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社区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本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 闵玉娣; 孔令斌
    • 摘要: 脓毒症是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诊断和治疗是降低脓毒症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措施.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外发表的脓毒症相关文献,对脓毒症的定义、诊断标准、生物学标志物以及集束化治疗进行综述,对近年来脓毒症诊断标准的变迁及新型生物学标志物进行总结,并提出改善脓毒症集束化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措施,以期为脓毒症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 詹玲玲
    • 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我卫生服务中心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社区护理组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水平、药物治疗依从性.结果:社区护理组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药物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 严玉丽
    •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留置针置入不同长度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6-11月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32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为一次穿刺成功,无刺激性液体输注,按1:1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完全置入法,观察组患儿采用导管外露1~2 mm置入法.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的留置天数、疼痛程度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渗血、液体渗出、留置针套管打折等).结果 观察组患儿留置针的留置天数为(5.13±0.52)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3.20±0.33)d(t=9.264,P<0.05);观察组患儿的0级疼痛率[62.58%(102/163)]显著高于对照组[28.22%(46/163)](x2=38.807,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并发症发生率[11.66%(19/163)]显著低于对照组[35.58%(58/163)](x2=25.862,P<0.05).结论 小儿留置针采用导管外露1~2 mm置入法的效果显著,促进留置天数的明显延长,有效降低患儿疼痛程度,且显著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该研究成果具备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