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乙肝病毒(HBV)

乙肝病毒(HBV)

乙肝病毒(HBV)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1年内共计13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篇、专利文献57909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中华医学与健康、基层医学论坛、实验与检验医学等; 乙肝病毒(HBV)的相关文献由329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明权、于建国、什洛莫·达根等。

乙肝病毒(HBV)—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3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57909 占比:99.79%

总计:58032篇

乙肝病毒(HBV)—发文趋势图

乙肝病毒(HBV)

-研究学者

  • 丁明权
  • 于建国
  • 什洛莫·达根
  • 冯才梅
  • 周秀梅
  • 夏总平
  • 孙秀英
  • 小沃尔特·G·高安
  • 张光曙
  • 张玉奇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新军; 李循; 王书恒; 李九智
    • 摘要: 本文基于Hill动力学与Michaelis-Menten方程,建立理论模型研究糖原合酶2(GYS2)与p53蛋白抑制乙肝病毒(HBV)相关肝癌的发展.理论模型考虑乙肝病毒x蛋白(HBx)、组蛋白脱乙酰基酶1(HDAC1)与乙酰化的p53 (p53AC)结合形成复合体,抑制GYS2表达,以及GYS2通过调控增强稳态p53(Sp53)表达,进而抑制肝癌(HCC)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GYS2灵敏地调控Sp53表达上调,从而使得未乙酰化的Sp53(FSp53)表达提升,抑制HCC的发生发展.部分Sp53经过p300蛋白乙酰化后与HBx、HDAC1结合形成复合体,通过负反馈抑制GYS2表达.通过考察不同浓度HBx条件下GYS2与FSp53的动力学特性,我们发现,较高浓度的HBx减弱了GYS2表达,进而弱化了下游FSp53的表达水平.另外,p300与部分Sp53结合,也在一程度上调低了FSp53的表达水平,减弱了FSp53对HCC的抑制程度,从而促进了HCC发生发展.理论结果符合实验,并进一步揭示GYS2与p53调控的HCC的抑癌机理,可为设计阻断乙型肝炎向HCC转变通路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 谭邦银; 邓松; 黎容; 唐铭; 朱军; 廖洪利
    • 摘要: 以芒果苷和溴代正丁烷为原料,合成了正丁基取代芒果苷,并采用L16(44)正交实验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正丁基取代芒果苷与抗乙肝病毒相关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预测其抗乙肝病毒活性.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60°C、芒果苷与溴代正丁烷物质的量比为1:6.0、芒果苷用量为1 mmol、缚酸剂碳酸钾用量为0.58 g的最优条件下,2次验证实验得到的正丁基取代芒果苷收率分别为177.42 mg和183.72 mg.正丁基取代芒果苷与抗乙肝病毒各靶点的结合能均低于-6.0 kcal·mol-1,其中与核心靶点HBV核蛋白的结合能最低(-8.7 kcal·mol-1),各优势构象与原构象的均方根偏差(RMSD)均低于2? ,对接结果可信度较高.通过分子对接预测了正丁基取代芒果苷的抗乙肝病毒活性,为该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马婷; 黄海; 郝沛
    • 摘要: 目的 探究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脏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腺嘌呤转变为次黄嘌呤(adenine to inosine,A-to-I) RNA编辑活性的影响.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收集28套成对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分为HBV阴性正常组织(HBV-N)组、HBV阴性癌组织(HBV-T)组、HBV阳性正常组织(HBV+ N)组和HBV阳性癌组织(HBV+ T)组.用SPRINT软件进行位点鉴定后,从催化酶表达水平、位点编辑水平和位点所在基因的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通路层面进行分析.结果 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均发现HBV感染时腺苷酸脱氨酶1 (adenosine deaminases acting on RNA 1,ADAR1)表达水平更高.癌组织中HBV阳性样本的A-to-I RNA编辑水平上升,正常组织中则无此现象.两类组织中HBV阳性样本编辑基因显著富集在细胞增殖、基因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结论 HBV感染上调ADAR1的表达,从而改变宿主编辑事件活性,这对HCC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促进作用.
    • 王青波; 吴海燕; 赵菁; 武锐; 赵阳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表面抗体(HBsAb)数据分析,研究其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发展趋势,为其后续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至2016年来院就诊患者和体检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表面抗体数据,按性别及年龄为参数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阳性率或阴性率为指标,分析其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行x2检验以确定其在统计学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HBsAg在男女总体感染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 <0.01,其总体阳性率在经波动后呈下降趋势.分析中发现,31 ~50岁人群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时段.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阴性者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9 >0.05.HBsAb阴性率高达51.5%.结论 经过国家对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宣传力度的加大及个人预防意识的提高,其总体感染率显著下降.但HBsAb阴性率仍很高,为加强HBsAb阴性者的免疫防护.对HBsAg及HBsAb双阴性的成年人群,特别是31 ~50岁年龄段人群应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data through the viral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and antibody in order to find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provide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Methods Data of the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or antibody in 2013-2016 years in our hospital werecollected.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difference in statistics were analyaed according to the sex and age.Results The total infectious rate of theHBsAg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en and women(P < 0.01),and the over all positive rate in the fluctuation declined laterly.The data showed that the rate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was high in patients with 31-50 ages.The negativerate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 (HBsAb)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en and women (P =0.989),which was as high as 51.5 %.Conclusion After the state of hepatitis B viral hepatitis prevention propaganda increase and individual prevention consciousness enhancement,the overall infection rate dropped significantly.But the negative rate of HBsAb is high,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HBsAb negative immune protection.The adult population of HBsAg andHBsAb are all negative,especially in 31 to 50 years old age group,which indicate the necessity to strengthen the hepatitis b vaccine inoculation.
    • 李智祥; 王永
    • 摘要: 目的 了解2011年睢宁县6~10岁儿童的乙肝病毒(HBV)感染及其免疫状况.方法 随机采集3个镇(社区)的1 826名6~10岁儿童的静脉血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 睢宁县6~10岁儿童HBsAg携带率为1.04%,各年龄组之间、不同性别儿童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sAb阳性率为72.23%,随年龄增长有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睢宁县6~10岁儿童的HBsAg携带率较低,HBsAb阳性率处在较高水平,但随年龄增长有明显下降趋势,需加大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的宣传力度,开展低龄儿童的二次免疫及一般人群的乙肝疫苗普种工作.
    • 蒋莉; 陈春华; 濮翔科
    • 摘要: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同时阳性的血清学模式的基因变异与HBV DNA的关系并探究其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乙肝HBV血清学标志物五项指标(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采用时间分辨法定量测定,HBV DNA含量的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结果本研究入选的50例HBsAg与抗HBs双阳患者血清中共出现4种HBV血清学模式:(Ⅰ) HBsAg、抗-HBs、抗-HBe、抗-HBc阳性模式占42.0%,HBV DNA阳性率占42.8%;(Ⅱ) HBsAg、抗-HBs、HBeAg、抗-HBc阳性模式占32.0%,HBV DNA阳性率占70.5%;(Ⅲ)HBsAg、抗-HBs、抗-HBc阳性模式占24.0%,HBV DNA阳性率占25.0%;(Ⅳ)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阳性模式占2.0%,HBV DNA阳性率占100.0%。其中含有HBeAg阳性的Ⅱ、Ⅳ模式与Ⅰ、Ⅲ模式的HBV DNA阳性率分别作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与抗HBs双阳患者血清中伴有HBeAg阳性者血清中HBV DNA载量最高,HBsAg与抗-HBs双阳模式是免疫系统的个性化表现,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 傅品祥
    • 摘要: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晚期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未进行任何抗病毒处理;治疗组100例,采用口服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临产时对产妇做HBVDNA定量检测,婴儿出生时及出生后6个月分别做HBsAg定量及HBVDNA定量检测,比较两组结果.结果:替比夫定治疗组孕妇HBVDNA定量,婴儿HBsAg定量及HBVDNA定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替比夫定能够安全、有效地阻断孕晚期HBV母婴传播.
    • 周艳春
    • 摘要: 目的 动态了解近4年新生乙型肝炎感染状况,为校方制定科学防御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选取呼和浩特市某高校2010年至2013年入学新生静脉血样,检测其乙肝5项指标.结果 入校新生5 862名中HBsAg(乙肝表面抗原)平均阳性率为4.20%,HBsAg总体携带率为4.07%.HBsAg阳性模式主要以"小三阳"和"大三阳"为主,分别占48.37%和41.06%.虽然新生乙肝疫苗接种率达到89.39%,但HBsAb(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仅为46.96%.结论 对"大三阳"和"小三阳"等HBsAg阳性者,应动态监控其血清HBV 5项;HBsAb阴性者可接种保护性疫苗;宣教乙肝知识,提高学生保健意识,预防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及流行.
    • 许瑞元; 王尔莉; 曹霜; 许玉慧; 徐川林
    • 摘要: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耐药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23例接受过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5年后的患者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耐药基因,并对扩增产物测序,确定其基因型。结果123例患者中拉米夫定耐药84例,占68.29%;阿德福韦酯耐药25例,占20.32%;替比夫定耐药12例,占9.76%;恩替韦卡耐药2例,占1.63%。结论乙肝患者联合抗病毒治疗后,拉米夫定最易出现耐药变异,仍保持较强抗病毒活性的是恩替韦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