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68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1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19067篇;相关期刊335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婚育与健康、健康博览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5全国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暨第九届内地与港澳地区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五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第七届全国皮肤病与性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相关文献由1006位作者贡献,包括何纳、傅继华、朱琪等。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9067篇
占比:99.43%
总计:119748篇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研究学者
- 何纳
- 傅继华
- 朱琪
- 毛宇嵘
- 汤后林
- 傅更锋
- 叶润华
- 吴尊友
- 吴建茹
- 吴昊
- 孙定勇
- 张福杰
- 徐勤
- 心文
- 施秀芬
- 朱谦
- 李健
- 李博
- 杨跃诚
- 段文利
- 王克荣
- 王继宝
- 王蓓
- 羊海涛
- 许华
- 许娟
- 韩晶
- CHEN Hui
- Idang Neji Ojong
- Olaide Bamidele Edet
- Patience Edoho Samson-Akpan
- 伍小兰
- 何卫华
- 刘佳
- 刘春华
- 刘晶
- 刘飞鹰
- 卢洪洲
- 吴亚松
- 周信娟
- 周沛林
- 姚仕堂
- 孙国清
- 孙显光
- 孙果梅
- 张孔来
- 张学宁
- 张扬
- 张振开
- 张晋碚
-
-
王克荣
-
-
摘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地坛医院)的王克荣护士长被誉为“艾滋病患者的知心大姐”。在37年的护理生涯中,她始终践行着“把患者放在第一位”的庄重誓言,工作中她无微不至地照料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亲人般给予关爱,像朋友般倾听烦恼,许多感染者从她的温情中汲取力量,获得生的希望。多年来,王克荣一直走在“艾滋病反歧视”行动第一线,身体力行为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以及消除艾滋病歧视作出了重要贡献。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她说:“我热爱传染病护理工作,从走上护理岗位的那一天起,就立志做一名好护士。”
-
-
严涓;
陈海平;
喻剑华;
王少华;
郑国香;
齐雪君;
宋海东
-
-
摘要:
目的:了解杭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PLWH)的抑郁和焦虑情绪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杭州市西溪医院就诊并自愿参加的PLWH951例,采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估抑郁和焦虑情绪,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和焦虑情绪的相关因素。结果:存在抑郁情绪192例,存在焦虑情绪104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无业状态是PLWH抑郁情绪(OR=2.27、1.45)和焦虑情绪(OR=2.45、1.47)的危险因素,大学(含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是PLWH抑郁情绪(OR=0.78)和焦虑情绪(OR=0.78)的保护因素。结论:杭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PLWH)的抑郁和焦虑情绪问题需要重视,特别关注无业、少数民族、中学及以下程度PLWH的情绪问题。
-
-
付宏晨;
朵林;
方家煜;
劳云飞;
马敏;
王化丹;
杨庆欢;
张娅玲;
何利平
-
-
摘要: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PLWHA)参加“感染者小组活动”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2020年12月—2021年2月,收集云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中随访管理的PLWHA,将参加“感染者小组活动”PLWHA定义为观察组,未参加“感染者小组活动”PLWHA定义为对照组。观察组165例,在同期定点医院内未参加者按照纳排标准1∶1随机选取16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参加“感染者小组活动”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330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165例。两组在性别、民族、居住情况、婚姻状况、家庭年均收入、医疗保险、家人是否同时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居住地、受教育程度、从事职业、和感染途径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居住地在城镇的PLWHA参加“感染者小组活动”的可能性高于农村(P<0.05);文盲、小学、初中和高中及中专的PLWHA参加“感染者小组活动”的可能性高于大专及以上(P<0.05);农民或农工PLWHA参加“感染者小组活动”的可能性低于无职业(P<0.05)。结论 居住地为农村、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农民或农工的PLWHA参加“感染者小组活动”比例低,需加强对这些人群的宣传,针对这些人群的特点制定“感染者小组活动”的活动方案,提高“感染者小组活动”的参与率和接受度。
-
-
梁露丹;
麦雪芬;
刘锦洪;
范桂芝
-
-
摘要:
目的评估三水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AIDS/HIV)感染相关行为。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7月佛山市三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97名检测对象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IV,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分为阴性组(86例)和阳性组(11例)。统计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流动情况、是否使用安全套、是否接受过宣传干预等各项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VCT人群发生AIDS/HI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阳性组患者未婚/离异、高中及以下学历、流动人口、没有使用安全套及没有接受过宣传干预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未婚、离异、高中及以下学历、流动人口、没有使用安全套、没有接受过宣传干预是影响VCT人群发生AIDS/HI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未婚、离异、文化程度较低、流动人口、没有使用安全套及没有接受过宣传干预的群体AIDS/HIV感染发生率较高,VCT室应加强对以上群体进行宣传干预,及时预防AIDS/HIV发生,降低感染率,提高生活质量。
-
-
王蓓蕾;
汪道发;
朱童娜;
盛维立
-
-
摘要:
目的 分析铜陵市2016—2019年新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患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的结果 ,为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BD 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对符合要求的患者提供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对首次检测基本情况、检测及时性、不同年份检测结果 构成比进行分析,同时就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 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 新发现的HIV感染患者有116例,首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的患者有100例,最小值呈未检出状态,最大值为983个/μL,均值为246.00(102.50,381.50)个/μL,中位数值为246.00个/μL.首次检测在14 d内完成的占91.00%,CD4+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200个/μL及以下水平有39.00%,不同的性别和不同的年龄组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铜陵市2016—2019年新发现HIV感染患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的结果 处于偏低水平,因此更大限度地早发现、更早地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将成为防艾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
-
-
郭璐;
朱正平;
吴苏姝;
刘黎;
徐园园;
李昕;
时红杰
-
-
摘要:
目的 了解南京市老年HIV/AIDS流行特征,并探测时空分布特征,为精准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0-2018年南京市老年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SaTScan 9.4的回顾性泊松模型进行时空扫描,采用ArcGIS 10.5将扫描结果可视化.结果 2010-2018年间南京市老年HIV/AIDS累计报告发病919例,88.47%为男性;50 ~59岁组占67.25%;已婚有配偶占59.41%;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50.27%;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和民工为主,各占36.34%;样本来源以医疗机构为主,占59.30%.时空扫描结果显示,2010-2018年南京市老年HIV/AIDS分布共存在5个一类聚集区,聚集区从市中心转至周边的雨花台区和江北新区并扩至最北边的六合区.结论 南京市老年HIV/AIDS总体上呈随机分布,局部地区存在聚集现象.
-
-
孙果梅;
顾凯侃;
韩志英;
程华
-
-
摘要:
[目的]评估上海市静安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小组关怀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收集静安区随访管理的HIV感染者2015—2016年的一般情况、生活行为方式、抗病毒治疗情况、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心理状况和医学应对等信息,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或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上述模式的效果评估.[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300例,模式组(参加"小组关怀"活动者)和对照组(未参加"小组关怀"活动者)各150例,两组研究对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分别为82.7%(124/150)、64.7%(97/150),心理领域总分分别为48.5±9.2、43.9±10.6,社会支持总分分别为28.7±8.2、24.8±6.6;抑郁严重度指数评分均为0.5±0.1,医学应对回避态度分别为16.1±3.0、17.0±2.5.多因素分析显示模式组研究对象近一年性伴侣数减少(性伴侣数0个的OR=2.1,95%CI:1.1~3.9;性伴侣数1个的OR=3.6,95%CI:1.9~6.8),近一年安全套使用情况较好(无性行为的OR=5.3,95%CI:2.4~11.7;一直使用的OR=10.6,95%CI:4.7~24.1;偶尔不用的OR=5.1,95%CI:1.8~14.8).[结论]"小组关怀管理模式"在促进患者行为改变、加强健康关注和对抗病毒治疗的诱导方面效果显著.
-
-
韦辉;
李博;
蓝光华
-
-
摘要:
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导致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国内外研究[1]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HIV/AIDS)报告病例数在逐年增加。
-
-
王维;
朱娜玲;
刘博;
罗雅丽;
唐伟平;
陈佳虹;
高爽
-
-
摘要: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医疗机构中医务工作者艾滋病(HIV)相关的羞辱和歧视(S&D)现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期间,采用标准化测量工具,对18家公立和私立医院的1235名医务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HIV感染担忧、医疗机构中存在的羞辱与歧视现象或政策等数据信息。结果医务人员HIV感染担忧发生率为73.1%(95%CI:70.5%~75.6%);包扎伤口65.0%(95%CI:62.2%~67.8%)和测体温82.5%(95%CI:78.8%~83.4%)时最为担忧;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产生担忧情绪;护士比医生更担忧HIV职业感染;接受培训是防止因接触HIV患者而产生感染焦虑的保护因素。21.3%(95%CI:18.9%~23.6%)的受访者承认会避免与艾滋病感染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PLWH)有身体接触;53.0%(95%CI:50.1%~55.9%)的受访者在与PLWH接触时会选择戴双层手套,有75.4%(95%CI:72.9%~77.9%)的受访者认为艾滋病感染者应该到指定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就诊。60.7%(95%CI:72.9%~77.9%)的医务人员认为,HIV育龄妇女不应该再生育。42.7%(95%CI:39.8%~45.6%)的受访者报告自己所在医疗机构中没有或不知道关于严禁歧视PLWH的文件或制度。结论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存在针对PLWH羞辱与歧视的现象。保障PLWH获得平等医疗卫生服务的权利,医疗机构中减少HIV相关羞辱与歧视的干预工作必要且紧迫。
-
-
张倩;
孙琳;
曹颖;
韦正亚
-
-
摘要:
目的 了解扬州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开展学校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报告地为扬州市的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资料,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2017年扬州市累计报告新发学生HIV/AIDS 39例,均为男性,其中艾滋病病人5例(占12.82%),HIV感染者34例(占87.18%);确证时平均年龄(20.57±1.98)岁;大专院校学生30例(占76.92%);传播途径均为同性性传播;确证前有既往检测史3例(占7.69%);样本来源以检测咨询为主,共27例(占69.23%).首次CD+T检测计数,2例(5.40%)<200/μl,11例(29.73%)为201~499/μl,24例(61.54%)>500/μl.结论 扬州市青年学生艾滋病传播途径为同性性传播,以主动检测咨询发现为主,多为早期感染者,应加强青年学生中同性艾滋病传播的防控.
-
-
梁剑平;
周杰;
刘康君
- 《2015全国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暨第九届内地与港澳地区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四川省资阳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人为本、科学施策,集中收治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在探索实践中突破,总结出了以格式塔治疗理论和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为基石的"蓝莲花家园"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集中管理治疗工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戒治效果.并总结了政府的支持和投入是基本保障,依托法制,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是关键因素,科学统筹与教育为本是重要推力的对策建议。
-
-
黄娜;
刘燕平;
陈世艺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五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而致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以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为主要特征,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的病死率,是目前临床重点防治的一种疾病.本文从体质的角度探讨中医体质在艾滋病方面的研究,对艾滋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体质不仅对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艾滋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都有重要的作用。
-
-
Zhou Liangjia;
周良佳;
Wu Jianru;
吴建茹;
Zhu Yi;
朱一;
Xu Jinshui;
除金水;
Fu Gengfeng;
傅更锋;
Wang Bei;
王蓓
- 《江西省科协第二届学术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十一次流行病学学术交流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了解HIV +/AIDS患者的支原体感染状况并分析其与疾病发展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支原体在HIV +/AIDS患者免疫功能变化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317名男性HIV +/AIDS患者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在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开展问卷调查,同时采集首段尿、静脉血等样本。采用培养法和PCR法检测支原体,流式细胞议检测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江苏省男性HIV+/AIDS人群中,除Mpe外,存在其他5种支原体Uu、Mh、Mg、Mf、Mpi的感染,检出率分别为55.5%、15.8%、27.1%、13.6%、21.5%。Mg、Mpi两种支原体的感染率在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苏南地区较苏北地区支原体感染危险性高,其发生支原体感染的危险性是苏北地区的2.365倍;HIV +/AIDS患者积极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者发生支原体感染的危险性较小。对男性HIV +/AIDS合并艾滋病相关支原体感染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进行分析,HIV合并支原体感染组的IL-4水平高于单纯HIV感染组,其IL-6水平低于单纯HIV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江苏省男性HIV +/AIDS患者存在较高致病性支原体的感染,应引起临床重视;支原体感染与机体免疫状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关联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
-
邓刚;
唐晨杰
- 《2015全国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暨第九届内地与港澳地区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通过对3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生命质量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集中管理模式的工作效果,为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集中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依据.rn 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3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进行实名问卷调查,结合访谈资料及相关文献,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3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总体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02,P<0.05);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量表得分低于全国常模,且相对差异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60,-6.257,P<0.05);社会关系领域得分接近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13,P<0.05),环境领域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362,P<0.05).rn 结论: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中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总体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较差,在继续运用集中管理模式的同时,重点关注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以及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
-
-
邓刚;
唐晨杰
- 《2015全国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暨第九届内地与港澳地区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通过对3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生命质量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集中管理模式的工作效果,为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集中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依据.rn 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3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进行实名问卷调查,结合访谈资料及相关文献,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3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总体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02,P<0.05);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量表得分低于全国常模,且相对差异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60,-6.257,P<0.05);社会关系领域得分接近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13,P<0.05),环境领域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362,P<0.05).rn 结论: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中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总体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较差,在继续运用集中管理模式的同时,重点关注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以及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
-
-
邓刚;
唐晨杰
- 《2015全国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暨第九届内地与港澳地区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通过对3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生命质量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集中管理模式的工作效果,为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集中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依据.rn 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3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进行实名问卷调查,结合访谈资料及相关文献,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3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总体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02,P<0.05);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量表得分低于全国常模,且相对差异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60,-6.257,P<0.05);社会关系领域得分接近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13,P<0.05),环境领域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362,P<0.05).rn 结论: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中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总体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较差,在继续运用集中管理模式的同时,重点关注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以及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
-
-
邓刚;
唐晨杰
- 《2015全国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暨第九届内地与港澳地区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通过对3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生命质量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集中管理模式的工作效果,为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集中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依据.rn 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3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进行实名问卷调查,结合访谈资料及相关文献,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3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总体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02,P<0.05);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量表得分低于全国常模,且相对差异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60,-6.257,P<0.05);社会关系领域得分接近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13,P<0.05),环境领域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362,P<0.05).rn 结论: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中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总体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较差,在继续运用集中管理模式的同时,重点关注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以及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