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器材
航空器材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28篇,主要集中在航空、交通运输经济、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7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43679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空运商务、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物流科技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4国防计量与测试学术交流会、全国第十一届DSP应用技术学术会议、中国航空学会2012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研讨会等;航空器材的相关文献由247位作者贡献,包括马保国、刘臣宇、张继强等。
航空器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3679篇
占比:99.52%
总计:43888篇
航空器材
-研究学者
- 马保国
- 刘臣宇
- 张继强
- 辛后居
- 郭峰
- 刘照青
- 王和
- 胡勇
- 芦金链
- 范文洁
- 赵新明
- 邵雨晗
- 郭军
- 乔伟
- 刘长新
- 周斌
- 孙伟奇
- 孙嘉坤
- 孙威
- 孙春林
- 孟超
- 张作刚
- 张素琴
- 张莉
- 徐勋福
- 徐启丰
- 徐常凯
- 徐立珍
- 晓立
- 李兴辉
- 桂云秋
- 潘文庚
- 潘银良
- 王世杰
- 王庆斌
- 王洪伟
- 童明东
- 米晓春
- 蔚建明
- 蔡磊
- 郭旭之
- 郭明建
- 郭星香
- 顾明
- 颜宏炎
- GONG Xiang-shu
- GUO Hong-yan
- Guangting Jiang
- HE Hui
- Liu Lin
-
-
郭峰;
赵宏强;
任剑;
王庆斌
-
-
摘要:
为解决航空器材订货决策缺乏理论依据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器材重要度、库存限额开展航空器材订货决策方法.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建立重要度评估模及库存限额模型,利用器材的重要度、重要度等级和库存限额并以经费为约束条件建立3种器材订货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为航空器材订货提供智能决策支持,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
-
-
王淇榕
-
-
摘要:
传统航空器材消耗预测方法无法充分利用大量数据,也无法充分分析影响航空器材消耗的各种因素;根据神经网络方法,分析影响航空器材消耗的因素,并得出飞行小时总数、起飞和着陆总数、飞机总架数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并建立一个基于影响航空器材消耗飞机因素的估算模型,为了解有关航空器材的消耗规律并提高航空器材的质量,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方法.
-
-
张扬;
胡勇;
张敦成
-
-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会更倾向于选择飞机作为出行工具,这就大大增加了对飞机的需求.航空公司也会相应的扩大机组规模,导致了对航空器材的需求量激增.为了保障飞行安全,航空公司也要与优质航材供应商进行长期合作.在供应链环境下如何对航空器材供应商进行评价和选择对于航空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这一点也已成为业内共识.本文主要对供应链环境下如何评价供应商以及在选择供应商时应当秉持何种原则进行了分析阐述.
-
-
张幸聪
-
-
摘要:
航空器材管理对航空公司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航空企业都非常重视自身航材的管理,对航材工作的改进更加全面,涉及航材管理部门的各项主要监管范围。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方式对航空公司而言至关重要,本文从航空器材概说、航空器材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实行航空器材管理标准化的主要措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论述,对航空器材管理标准化进行了详细探讨。
-
-
-
-
摘要:
第二届民航技术装备及服务展启动本届民航技术装备及服务展将于2021年6月1日至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由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中国航空器材集l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民航技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材集团北京华诺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承办。主办方将以专业、高效、创新为理念,抓住民航技术装备及服务领域的市场机遇,为我国民航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
-
-
-
-
-
-
Yucheng Wan;
万玉成;
Yang Cao;
曹阳;
Guangting Jiang;
蒋广亭
- 《第九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五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
| 2011年
-
摘要:
通过分析航材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了包含军事性、经济性和服务性三方面因素并符合航材供应链发展实际的多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可拓理论建立了航材供应链绩效多级可拓评价模型.最后,应用实例验证了多级可拓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rn 航材(航空器材)供应保障是一种基于有限环节在特定环境约束中实施的军事物资保障活动。因为是军事活动,它对供应链反应的灵敏性、供应的隐蔽性、补充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经济性相对于次要位置。但作为供应链的具体形式,航材供应链具有供应链理论描述的一般特点,可以借鉴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航材保障。本文提出的以绩效评价为主要手段的航材供应链管理方法,应用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理论评价航材保障效果,主要从军事、经济及服务三个方面进行,弥补了传统方法对航材供应敏捷、精确、柔性以及保障对象满意度等指标评价不足的缺陷。事实证明,这种评价方法具体、全面、可行,能够有效反映出航材保障改革实践的成果。而对航材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要达到完全使用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修正。怎样使系统的评价指标和权重系数具有自适应的特点,使评估结果能更真实反映当前实际情况,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地研究。评估中的指标权重系数的测度是通过专家评判得到的,如何收集更多、更合理的数据,选用合理的权重系数,对指标进行科学处理,建立更规范、更科学的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研究并依靠实践进行检验并不断加以完善。
-
-
- 《第二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
| 2008年
-
摘要:
分析了战时航空器材保障的特点,建立了战备航空器材备件优化组配模型,并利用改进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十项航空器材,应用本文模型及算法得出了这十项航空器材备件的战备优化组配方案,提高了战时航材保障效果。
-
-
张作刚;
王哲;
赵时
- 《中国航空学会2012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海军航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阐述了海军航材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原则,论述了海军航材信息化建设的途径与问题,分析了航材保障信息化建设未来的发展趋势.作者认为要适应航材保障手段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必须树立科技兴航材,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航材保障能力的思想。因此,必须首先把信息化技术作为航材现代化建设的驱动力,加大航材科研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改善科研环境和装备,重视科研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向航材保障能力的转化。
-
-
张作刚;
王哲;
赵时
- 《中国航空学会2012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海军航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阐述了海军航材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原则,论述了海军航材信息化建设的途径与问题,分析了航材保障信息化建设未来的发展趋势.作者认为要适应航材保障手段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必须树立科技兴航材,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航材保障能力的思想。因此,必须首先把信息化技术作为航材现代化建设的驱动力,加大航材科研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改善科研环境和装备,重视科研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向航材保障能力的转化。
-
-
张作刚;
王哲;
赵时
- 《中国航空学会2012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海军航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阐述了海军航材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原则,论述了海军航材信息化建设的途径与问题,分析了航材保障信息化建设未来的发展趋势.作者认为要适应航材保障手段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必须树立科技兴航材,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航材保障能力的思想。因此,必须首先把信息化技术作为航材现代化建设的驱动力,加大航材科研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改善科研环境和装备,重视科研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向航材保障能力的转化。
-
-
张作刚;
王哲;
赵时
- 《中国航空学会2012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海军航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阐述了海军航材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原则,论述了海军航材信息化建设的途径与问题,分析了航材保障信息化建设未来的发展趋势.作者认为要适应航材保障手段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必须树立科技兴航材,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航材保障能力的思想。因此,必须首先把信息化技术作为航材现代化建设的驱动力,加大航材科研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改善科研环境和装备,重视科研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向航材保障能力的转化。
-
-
周斌;
郭峰
- 《中国航空学会2012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现代信息化战争呈诸多兵种多维联合作战态势,敌我双方对抗激烈,尤其是航空作战兵力的使用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战争中的航材消耗空前迅速.大量储备、逐级前送的传统航材保障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作战需要,必须对部队实施"快速精确"保障,目前正在兴起的物联网,利用以射频识别为核心的新技术,将网络的终端延伸到具体的商品,可以实现对每一件商品的特性信息、位置及状态的管控.因此可以使用物联网的技术,建立以航材为管控对象的管理网络,实现航材的可视化管理.航材可视化管理必须依托一套完善的航材可视化管理系统才能实现。航材可视化管理系统可分为包括在储航材可视化管理系统、在处理航材可视化管理系统、在运航材可视化管理系统。
-
-
周斌;
郭峰
- 《中国航空学会2012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现代信息化战争呈诸多兵种多维联合作战态势,敌我双方对抗激烈,尤其是航空作战兵力的使用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战争中的航材消耗空前迅速.大量储备、逐级前送的传统航材保障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作战需要,必须对部队实施"快速精确"保障,目前正在兴起的物联网,利用以射频识别为核心的新技术,将网络的终端延伸到具体的商品,可以实现对每一件商品的特性信息、位置及状态的管控.因此可以使用物联网的技术,建立以航材为管控对象的管理网络,实现航材的可视化管理.航材可视化管理必须依托一套完善的航材可视化管理系统才能实现。航材可视化管理系统可分为包括在储航材可视化管理系统、在处理航材可视化管理系统、在运航材可视化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