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形象紊乱
自我形象紊乱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6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肿瘤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207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齐鲁护理杂志、护理实践与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6中国护理管理大会、香港中医学会、教育研究基金会2017国际针灸高峰论坛等;自我形象紊乱的相关文献由11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敏、朱丽、王学斌等。
自我形象紊乱
-研究学者
- 李敏
- 朱丽
- 王学斌
- 王晴
- 王玲
- 贾辛婕
- 郑芳
- 陈小凤
- 于志平
- 付斌
- 任学艳
- 任敏
- 何江
- 何燕
- 余欣
- 佟丽芳
- 冯丽红
- 刘孟丽
- 刘桂梅
- 刘红静
- 刘翠玲
- 刘航
- 刘雅
- 叶小玲
- 吉雅玲
- 吕琛
- 吴东娟
- 吴碧娟
- 周文红
- 孙玫瑰
- 左乾涛
- 康复霞
- 廖学娜
- 廖少玲
- 廖春艳
- 张小钰
- 张文香
- 张海群
- 张玉霜
- 张砚涛
- 彭维雪
- 彭飞
- 徐为
- 徐文红
- 徐迎春
- 戚美芬
- 戴盼
- 曹芳
- 朱云
- 李国梅
-
-
祝龙玲;
蒋晓莲;
彭维雪;
程静霞;
左乾涛
-
-
摘要:
目的调查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不同时间点症状群构成及动态变化,为乳腺癌患者症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抽取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资料,采用中文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在化疗前2 d(T1,200例)、第1次化疗1周后(T2,179例)、第3次化疗1周后(T3,164例)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3个时间点症状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3各时间点发生率大于20%的症状数目分别为9、24、26个。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在T1、T2、T3分别提取3、6、6个症状群,其中心理症状群、自我形象紊乱症状群、激素相关症状群持续存在于T1~T3,消化道症状群、食欲相关症状群和认知相关症状群存在于T2~T3。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存在多种症状群,随化疗的开展而增多,症状群的核心症状随时间的推移相对稳定。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症状群的动态变化,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症状负担。
-
-
余欣
-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后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形象紊乱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LM治疗.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患者自我效能,将患者分为高自我效能组、中等自我效能组与低自我效能组,使用改良女性自我形象评价量表(MBIS)评估患者自我形象紊乱情况,并分析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形象紊乱的相关性.结果 78例患者经GSES评估后,高自我效能组19例,中等自我效能组37例,低自我效能组22例;高自我效能组GSES评分高于中等自我效能组,MBIS评分低于中等自我效能组,中等自我效能组GSES评分高于低自我效能组,MBIS评分低于低自我效能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M术后患者GSES评分与MBIS评分呈负相关(r<0,P<0.05).结论 LM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与自我形象紊乱存在一定关联,临床可通过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进而改善患者自我形象紊乱,使患者正确面对自身形象改变.
-
-
王玲;
朱丽
-
-
摘要:
目的讨论共情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形象紊乱中的应用。方法将知情自愿参与该研究的乳腺癌术后患者94例随机分为共情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7例,参与研究的患者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只进行患者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给予对照组相同处理方法之外增加共情护理,在患者术后对其进行自我形象紊乱的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形象紊乱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形象紊乱对其生活质量构成严重不良影响,而共情护理在改善患者自我形象紊乱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
王玲;
朱丽
-
-
摘要:
目的 讨论共情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形象紊乱中的应用.方法 将知情自愿参与该研究的乳腺癌术后患者94例随机分为共情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7例,参与研究的患者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只进行患者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给予对照组相同处理方法之外增加共情护理,在患者术后对其进行自我形象紊乱的调查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我形象紊乱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形象紊乱对其生活质量构成严重不良影响,而共情护理在改善患者自我形象紊乱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
刘翠玲
-
-
摘要:
目的 研究三阶段心理护理加Roy适应模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于2017年11月—2018年7月期间接收治疗的9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三阶段心理护理加Roy适应模式干预.观察术后并发症、自我形象紊乱发生率及抑郁评分.结果 ①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及自我形象紊乱的发生率(4.35%)、(2.17%),参照组术后并发症及自我形象紊乱的发生率(26.09%)、(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4、14.143,P=0.009、0.000).②试验组抑郁评分(4.41±0.44)分,对照组抑郁评分(8.26±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18,P=0.000).结论 三阶段心理护理加Roy适应模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护理效果有重要影响,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
-
王凡凡;
许燕玲;
王琼
-
-
摘要: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erience of body image change among the adolescents with osteosarcoma during treatment. Methods: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to 10 adolescents with osteosarcoma. The interview records were analysed with the Colaizzi phenomenological data analysis. Results: Three themes were extracted, negative perception (including feeling different, less attractive and conspicuous), passive assessment (including passive self-cognition, decrease of social desire and feeling isolated), and coping style (including maintaining normality and trying to accept). Conclusion:Changes in body image have side effects on the quality life in adolescents with osteosarcoma. Healthcare providers should guide patients to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nges in body imag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life quality.%目的:深入了解青少年骨肉瘤患者治疗期间自我形象紊乱的真实感受,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深入访谈10例发生自我形象紊乱的青少年骨肉瘤患者,采用Colaizzi现象学资料七步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提炼出青少年骨肉瘤患者对自我形象紊乱的负性感知(独异于人、魅力降低和引人注目)、消极评价(导致消极的自我认知、弱化社交欲望和隐形觉得被孤立)、应对方式(隐藏或修饰自我形象的改变和尝试接受身体的改变)3个主题.结论:自我形象紊乱导致青少年骨肉瘤患者形成消极的自我认知,造成社交障碍,医护人员应重视该问题的存在,指导其正确认识身体的改变,以期提高其生活质量.
-
-
冯丽红;
杨蕾
-
-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提升乳腺癌护理质量.方法 对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进行分析,综述乳腺癌患者在确诊期、手术期、放化疗期、康复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给予心理护理,乳腺癌患者心理压力减轻到最低限度,焦虑、恐惧等程度明显降低,能积极配合治疗.结论 乳腺癌患者实施合理的心理护理,能提高疗效、促进康复.
-
-
赵东芬
-
-
摘要:
目的:分析中西医综合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患者自我形象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9例行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50例在对照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行中西医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自我形象紊乱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试验组SDS、SAS评分分别为(46.7±4.1)、(48.1±4.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8±4.6)、(52.3±5.1)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情感职能、躯体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采取中西医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自我形象紊乱情况,在缓解患者负面情绪的同时,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
-
张海群;
郑晓彬;
童海鸥
-
-
摘要:
目的 探讨自我形象紊乱、自我效能对子宫肌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为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健康干预提供指导.方法 对我院妇科276名回归社区3个月的子宫肌瘤术后患者进行调查,采用改良女性自我形象评价量表测量患者的自我形象紊乱状况、一般自我效能量表测量自我效能、SCL-90量表测量术后生活质量状况,分析自我效能在自我形象紊乱与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效应关系.结果 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自我效能感在自我形象紊乱和生活质量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当加入中介变量一般自我效能感后,生活质量与自我形象紊乱之间的回归系数明显降低(偏回归系数从0.897降低到0.776).自我效能在自我形象紊乱与生活质量间起调节效应,即一般自我效能感×自我形象紊乱偏回归系数在以生活质量为因变量的回归中达到统计学有意义的显著性水平(p =-0.072,P<0.05),且引入交互作用交叉乘积项后新增解释量(△R2)亦达到显著性水平(△R2=0.013,P<0.05).结论 一般自我效能感在自我形象紊乱和生活质量的关系中起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
-
-
曹芳
- 《2016河南省肿瘤专科护理理论与技术创新进展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32~67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通常为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乳腺癌罕见.乳腺癌的病因尚不能完全明了,已证实的某些发病因素亦存在着不少争议,绝经前和绝经后雌激素是刺激乳腺癌发生的明显因素,此外,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外界理化因素以及某些乳房良性疾病与乳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乳腺癌已成为危及女性生命的主要原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除了注重对疾病本身治疗外,更应注重患者的心理治疗原自我形象紊乱的治疗和护理.”自我形象紊乱”是北美护理诊断协会员怨苑猿年通过的一项护理诊断,其定义为:个体感知自己身体形象方面受到干预,主要诊断依据为:对存在的身体结构和/或功能方面有负性语言性反应和/或有负性的非语言性反应,乳腺癌患者在诊断和治疗、康复过程中存在着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这已被越来越多的证据所证明,临床护理人员也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
-
-
王晴;
贾辛婕
- 《2016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6年
-
摘要:
乳腺癌治疗疗程较长,需要外科手术、化疗、放疗及内分泌等综合治疗,手术切除范围大,有可能损伤与上肢活动相关的神经、血管、淋巴管,造成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加之患者对癌症的恐惧、手术造成的女性特征的改变、治疗引发的副作用及周身的不适等,这些都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负性身心影响,从而导致自我形象紊乱的发生.乳腺癌患者自我形象影响因素较多,而其护理治疗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的干预技术,国内外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有极强的责任心、广博的专业知识及有效的干预技巧。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对自我形象紊乱的筛查,特别是关注年轻、居住在农村、无配偶、经济收入低、放化疗期间、术后时间较短及严重负性身心感受等的患者,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及情况的不同,通过护理干预手段,选择有针对性的干预方式或多种干预方式综合应用,重建患者对自我形象的认知,建立良好自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