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膝关节僵直

膝关节僵直

膝关节僵直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4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1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46674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骨伤、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第八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第四届中国武汉国际微创外科学术研讨会等;膝关节僵直的相关文献由59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克敏、刘四海、崔志刚等。

膝关节僵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1 占比:0.45%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6674 占比:99.51%

总计:46905篇

膝关节僵直—发文趋势图

膝关节僵直

-研究学者

  • 刘克敏
  • 刘四海
  • 崔志刚
  • 王飞
  • 韩新祚
  • CUI Zhi-gang
  • LIU Si-hai
  • 王安庆
  • LIU Ke-min
  • WANG Fei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帅征
    • 摘要: 目的:探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联合中药熏洗对骨折后膝关节僵直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骨折后膝关节僵直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熏洗,观察组在中药熏洗基础上联合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干预前后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疼痛评分低于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联合中药熏洗有利于骨折后膝关节僵直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且能够减轻疼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 陈太新; 王美容; 彭旭导; 柳垂亮; 何妹仪
    • 摘要: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持续收肌管置阻滞镇痛在膝关节僵直手法松解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关节僵直的患者36例,年龄45~75岁,体质指数18~25 kg/m2,ASAⅡ~Ⅲ级.所有患者均在静脉麻醉下由同一外科医生行手法松解术,而后在超声引导下行神经置管持续阻滞镇痛,置管成功后连接电子自控性输注泵行术后镇痛.根据神经阻滞镇痛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持续收肌管阻滞镇痛组(A组)及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F组),每组18例.记录两组术后72 h内不同的观察点持续主动及被动运动功能锻炼时VAS评分、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次数、术后12、24、36、48、72 h的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观察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导管阻塞、渗液、脱管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72 h镇痛期间不同时间点VAS评分、镇痛药物使用总次数及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股四头肌力测试评分高于F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F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F组(P<0.05),阻塞、渗液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F组(P<0.05).结论 膝关节僵直手法松解术后超声引导下持续收肌管阻滞镇痛与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均可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但持续收肌管阻滞镇痛可有效保持股四头肌肌力,有利于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同时,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满意度较高,为膝关节僵直手法松解术后康复治疗理想镇痛选择方式之一.
    • 王劭恒; 关雷
    • 摘要: 目的 探讨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对膝关节僵直松解术后早期疼痛管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膝关节术后膝关节僵直患者,随机分为连续收肌管阻滞组(A组)与连续股神经阻滞组(F组),于全身麻醉下行膝关节松解术,术毕分别留置神经阻滞导管实施镇痛方案.术后观察术后2h、6h、12h、24h、48h、72h静息、活动(膝关节最大屈曲度)状态下的疼痛评分(NRS评分)及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术后补救性盐酸羟考酮用量及不良反应等情况.术后第1、2、3、7天,2、6、12、24周测量膝关节主动活动度(ROM).结果 两组共纳入40例患者,每组20例.参与研究的患者术前基线数据无差异.两组患者术后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的N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补救性盐酸羟考酮用量及相关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2 h、24 h、48 h和72 h A组患肢股四头肌肌力高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6周A组患者ROM大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对膝关节僵直松解术后患者早期疼痛效果良好,连续收肌管阻滞相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可以获得更好的早期康复效果.
    • 吉胡兰图
    •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结合手法治疗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以来我院收治的86例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熏洗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药熏洗结合手法治疗.结果: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患者应用中药熏洗结合手法治疗能有效增强治疗疗效,进而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可推广使用.
    • 刘锋卫; 任飞; 马琨; 赵园园; 尚利杰; 张红星; 曲安龙; 李煜; 冯峰
    • 摘要: 背景:应用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膝关节僵直常造成膝脱位及膝周韧带损伤,有待改装较为合适的连接配件进行治疗.目的:探索Ilizarov外固定器加装弹簧式铰链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僵直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采用Ilizarov外固定器加装弹簧治疗12例创伤性膝关节僵直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21~48岁,平均(30.1±8.7)岁.僵直状态:伸直位2例,轻度屈膝位7例,半屈膝位2例,伸直伴膝外翻位1例.缓慢调整加装弹簧的Ilizarov外固定器,完成2~3次屈膝牵伸治疗,术后患膝配合功能康复锻炼3~6个月.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4±7.5)个月.12例患者顺利完成至少2次屈膝牵伸治疗.6例患者膝屈伸活动接近70°,4例患者膝屈伸活动度接近90°,2例膝屈伸活动度超过100°.结论:利用弹簧式铰链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僵直的牵伸力持续而不易损伤膝关节,使膝关节僵直得到有效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 谢水发
    • 摘要: 目的:评价壮骨活血中药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僵直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运动康复治疗,实验组采用壮骨活血中药联合运动康复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康复情况、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87.50%,35/40)明显高于对照组(67.50%,27/40)(P<0.05);实验组褥疮、肿胀、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运动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壮骨活血中药联合运动康复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膝关节功能,降低膝关节僵直等并发症发生率.
    • 刘锋卫; 任飞; 马琨; 赵园园; 尚利杰; 张红星; 曲安龙; 李煜; 冯峰
    • 摘要: 背景:应用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膝关节僵直常造成膝脱位及膝周韧带损伤,有待改装较为合适的连接配件进行治疗。目的:探索Ilizarov外固定器加装弹簧式铰链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僵直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采用Ilizarov外固定器加装弹簧治疗12例创伤性膝关节僵直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21~48岁,平均(30.1±8.7)岁。僵直状态:伸直位2例,轻度屈膝位7例,半屈膝位2例,伸直伴膝外翻位1例。缓慢调整加装弹簧的Ilizarov外固定器,完成2~3次屈膝牵伸治疗,术后患膝配合功能康复锻炼3~6个月。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4±7.5)个月。12例患者顺利完成至少2次屈膝牵伸治疗。6例患者膝屈伸活动接近70°,4例患者膝屈伸活动度接近90°,2例膝屈伸活动度超过100°。结论:利用弹簧式铰链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僵直的牵伸力持续而不易损伤膝关节,使膝关节僵直得到有效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 李学锋; 乔洪杰; 朱明; 裴希图
    • 摘要: 目的 深入研究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僵直应用中药熏洗结合持续关节被动活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该院接受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僵硬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下肢骨折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他们分为两个治疗小组,每个小组30例下肢骨折患者,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为对照组下肢骨折患者选择单纯的持续关节被动活动治疗,为观察组下肢骨折患者在持续关节被动活动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中药熏洗,比较两组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僵直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下肢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对照组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3.3%,观察组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在膝关节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下肢骨折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患者的评分,两组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僵直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僵直应用中药熏洗结合持续关节被动活动治疗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下肢活动功能,缓解膝关节僵直症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奚向阳; 杜雨潇
    • 摘要: 目的探究冰敷结合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治疗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僵直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0例骨折后膝关节僵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至两组,研究组实施冰敷结合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膝关节活动度及治疗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率(48.89%)和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率(28.89%)和总有效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50、7.330,P<0.05);研究组患者改善幅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非常满意率(55.56%)和总满意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率(26.67%)和总满意率(82.22%),数据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0、7.380,P<0.05)。结论采用冰敷结合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治疗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僵直,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患者满意度较高,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李学锋; 乔洪杰; 朱明; 裴希图
    • 摘要: 目的深入研究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僵直应用中药熏洗结合持续关节被动活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该院接受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僵硬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下肢骨折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他们分为两个治疗小组,每个小组30例下肢骨折患者,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为对照组下肢骨折患者选择单纯的持续关节被动活动治疗,为观察组下肢骨折患者在持续关节被动活动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中药熏洗,比较两组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僵直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下肢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对照组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3.3%,观察组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在膝关节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下肢骨折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患者的评分,两组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僵直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僵直应用中药熏洗结合持续关节被动活动治疗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下肢活动功能,缓解膝关节僵直症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