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腹膜后路径

腹膜后路径

腹膜后路径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9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专利文献35405篇;相关期刊13种,包括实用临床医学、中国内镜杂志、中国医学工程等; 腹膜后路径的相关文献由340位作者贡献,包括徐丹枫、崔心刚、干思舜等。

腹膜后路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35405 占比:99.74%

总计:35498篇

腹膜后路径—发文趋势图

腹膜后路径

-研究学者

  • 徐丹枫
  • 崔心刚
  • 干思舜
  • 刘镇
  • 刘静
  • 叶剑青
  • 叶大文
  • 张东旭
  • 王昌兵
  • 顾恒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李前进; 凯买尔丁·阿布都艾尼; 木拉提·热夏提; 王玉杰; 马军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免缝合肾部分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由同一术者及团队连续完成的47例行腹膜后腹腔镜免缝合肾部分切除术的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按手术顺序分为A组(1~12例)、B组(13~24例)、C组(25~36例)与D组(37~47例)四组。对比分析四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肾脏热缺血时间、出血量、随访结果。结果:四组患者基本信息具有可比性。与A组、B组相比,C组、D组手术时间、阻断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及术后随访均未见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膜后腹腔镜免缝合肾部分切除术具有可行性,随着手术经验的增加,手术时间、术中阻断时间可明显缩短,具有一定手术基础的术者学习曲线为23例。
    • 徐秀民; 左泽平; 龚强; 宇洪涛; 王月生; 谢友弟; 朱金海; 钱俊杰; 王一行; 周军; 吴俊; 李玮; 杨超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采用两种入路治疗直径≥5 cm肾上腺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手术治疗的48例直径>5 cm的肾上腺肿瘤患者,根据入路方式分为腹膜后组(n=24)与经腹腔组(n=24)。对比分析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后组术中皮下气肿、肿瘤破裂例数多于经腹腔组(P<0.05),手术时间长于经腹腔组(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于经腹腔组(P<0.05)。结论:腹腔镜经后腹腔与经腹腔入路切除较大肾上腺肿瘤均是可选择的入路方式,临床应结合肿瘤大小、位置、性质、瘤体与邻近脏器的关系、术者操作习惯及患者基本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
    • 赵学良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层面解剖的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基于层面解剖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实验组,n=40)与常规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照组,n=40),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腹膜与大血管损伤、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感染与尿瘘、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及止痛剂应用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输尿管狭窄情况。结果:80例手术均获成功。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4 h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疼痛评分、止痛剂应用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未发生感染、尿瘘,对照组发生2例感染、3例尿瘘。术后随访3个月,对照组发生输尿管狭窄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层面解剖的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具有解剖层次清晰、层面安全、容易游离、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应兆鑫; 王昌兵; 顾恒; 丁云飞; 李海浩; 吴国龙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经腹腔入路与腹膜后入路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肾囊肿行腹腔镜手术的入路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为50例肾囊肿患者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腔入路20例(腹腔组,2例合并胆囊结石,同期行胆囊切除术),腹膜后入路30例(腹膜后组,3例合并同侧输尿管结石,同期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明显并发症发生.腹膜后组手术时间短于腹腔组(P0.05).结论: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采用腹腔入路与腹膜后入路均是安全、有效的,腹膜后入路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具体采用哪种入路取决于术者习惯与经验.
    • 向敏; 辛宇鹏; 邵红刚; 马跃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膜后与开放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72例局限性肾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36)行开放性肾癌根治术,观察组(n=36)行腹腔镜腹膜后肾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根治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血清皮质醇、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轻度疼痛比例、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腹膜后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效果更优越.
    • 郭健; 唐颖; 刘奥; 沈洁芳
    • 摘要: cqvip:腹膜后腹腔镜手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肾脏、肾上腺、输尿管、腹膜后肿瘤等疾病的外科治疗中[1],相较经腹腔入路,具有对肠道干扰小、肠道功能恢复快、便于肾动脉解剖、术后出血局限等优点。然而其空间相对局限,容易导致操作不便,增加手术难度及手术风险,尤其以下情况更是存在一定难度:(1)复杂肾肿瘤的保肾手术,如腹侧肾门旁、上下极、T_(1b)期、位置较深的肿瘤;(2)肥胖患者;(3)组织粘连;(4)术中腹膜破损等[2-3]。后腹腔操作空间受限的原因多是腹膜游离不充分或腹膜返折位置靠后,从而造成操作不便[1]。对于术中腹膜遮挡视野影响手术操作时,我们采用腹膜悬吊技术,效果较好。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 荣禄; 丁德刚; 刘建军; 郝建伟; 杜涛; 王向阳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局限性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中肾动脉不同阻断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62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采用高选择性肾动脉阻断(A组)与肾动脉全阻断(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患者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多于B组(P0.05).术后1个月复查,A组血肌酐、尿素氮低于B组,肾小球滤过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局限性单发肾肿瘤,腹膜后腹腔镜高选择性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虽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所增加,但利于术后肾功能的恢复.
    • 汤乘; 阳光; 徐勇; 瞿根义; 向茂林; 王佳威
    • 摘要: 目的:评估组织粉碎器在腹膜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中清除腹膜后脂肪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前瞻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行腹膜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208例肾癌患者,先将患者分为肥胖组(BMI≥28 kg/m2)与非肥胖组(BMI0.05),在肥胖组与非肥胖组中,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膜后引流管总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肥胖或非肥胖患者中,尤其肥胖患者,应用组织粉碎器改进腹膜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的优点,组织粉碎器利于术者操作,具有更显著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叶大文; 关超; 方文革; 谷明利; 徐卫强; 宁晶
    • 摘要: 目的:比较2D与3D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2例局限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行3D腹腔镜手术(3D组),20例行2D腹腔镜手术(2D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术中指标、并发症及治疗前后血肌酐水平.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患者均未输血.3D组热缺血时间[(19.4±5.9)min vs.(27.8±6.3)min,P0.05).术后病理提示:透明细胞癌38例,乳头状癌2例,嗜酸细胞腺瘤1例,甲状腺滤泡样肾细胞癌1例.术后随访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3D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较2D手术创伤小,对肾功能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
    • 王晓翊; 熊宙芳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膜后路径在直肠子宫陷凹封闭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策略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间所行直肠子宫陷凹封闭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研究.腹膜后路径组35例,腹膜内路径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腹膜后路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5.57±17.23)min、(75.71±40.89)mL,均少于腹膜内路径组[(140.88±18.32)min,(112.57±95.2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体温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膜内路径组有1例中转开腹,1例术中出血量大于500 mL,而腹膜后路径组两者均无.两组均无膀胱、输尿管和肠管损伤.结论 应用腹膜后路径对直肠子宫陷凹封闭的患者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中出血少,解剖层次清晰,未发现输尿管、肠管损伤,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