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腰背肌

腰背肌

腰背肌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27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54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中国体育科技、中国学校体育、祝您健康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一届海峡两岸药王孙思邈中医药论坛、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15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脊柱健康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世界脊柱健康论坛等;腰背肌的相关文献由536位作者贡献,包括罗飞、刘志伟、杨森等。

腰背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3 占比:20.3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32%

专利文献>

论文:754 占比:79.37%

总计:950篇

腰背肌—发文趋势图

腰背肌

-研究学者

  • 罗飞
  • 刘志伟
  • 杨森
  • 许建中
  • 徐栋华
  • 曹向阳
  • 李明磊
  • 李毓
  • 李珂
  • 武文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包先国; 高增鑫; 吴战坡; 陈优民; 程庆华; 陆海涛; 郭长征; 徐帅
    • 摘要: 背景:目前退变性胸腰段椎体后凸患者胸腰段后凸程度和脊柱后方肌群含量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近年来,为简化脊柱后方肌群含量的测量程序,腰背肌肉凹陷值作为新概念被引入.目的:分析退变性胸腰段后凸患者椎旁肌肉含量的分布特点,并探讨胸腰椎后凸程度与体质量指数及椎旁肌肉含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0例退变性胸腰段后凸患者(退变性胸腰段后凸组)和62例无脊柱畸形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两组在人口统计学方面匹配.在两组患者全脊柱X射线正侧位片上获取胸腰椎后凸角和腰椎前凸角;使用简便的腰背肌肉凹陷值作为评估腰背肌群含量的参数,在T2加权MRI轴位片上分别测量从T12-L1到L4-L5节段的腰背肌肉凹陷值.两组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正常体质量、超重和肥胖亚组;退变性胸腰段后凸患者分为腰椎前凸角升高、正常腰椎前凸角和腰椎前凸角减小3个亚组.结果 与结论:①退变性胸腰段后凸组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小于对照组(P<0.01);从T12/L1到L4/L5节段,腰背肌肉凹陷值在两组均呈递增趋势(P<0.01);②对照组男性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大于女性(P<0.05),且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在体质量正常组小于超重组和肥胖组(P<0.05);③退变性胸腰段后凸组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在性别方面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退变性胸腰段后凸组T12-L1和L1-L2的腰背肌肉凹陷值在不同体质量指数亚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3,P=0.009);退变性胸腰段后凸组中,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在腰椎前凸角增大亚组大于腰椎前凸角正常亚组和腰椎前凸角减小亚组(P<0.01);④胸腰椎后凸角与体质量指数在两组内均无明确相关性;对照组中体质量指数与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呈正相关(P=0.003),且存在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0.32×体质量指数;退变性胸腰段后凸组中胸腰椎后凸角与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呈负相关(P<0.001),且存在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13.75-0.48×胸腰椎后凸角;两组整合后存在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5.45+0.21×体质量指数-0.41×胸腰椎后凸角;⑤提示退变性胸腰段后凸患者的腰背肌肉含量小于正常人群;胸腰椎后凸程度和体质量指数无关,而与腰背肌含量可相互预测.
    • 王春芳; 何平; 张蕾
    • 摘要: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多元化健康宣教联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两家医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采取方便抽样法分成常规组53例以及试验组47例,常规组接受康复护理及常规宣教,试验组接受康复护理以及多元化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腰背肌功能锻炼知信行(KAP)得分、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价量表得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干预前两组腰背肌功能锻炼知信行及JOA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腰背肌功能锻炼知信行及JOA得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总有效率96.00%高于常规组82.00%(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以及多元化健康宣教,能提升其对腰背肌功能锻炼知识的掌握程度,规范行为,改善腰椎功能,提高干预效果,有一定的临床作用。
    • 杨书波
    •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98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行针刀进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磁共振下腰背肌筋膜病变组织的显影面积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5.92%较对照组的81.6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8,P<0.05)。治疗后,研究组PRI(1.85±1.05)分、VAS(2.86±1.20)分、PPI(1.10±0.85)分较对照组(3.80±1.20)分、(4.52±1.38)分、(1.92±0.78)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1、6.354、4.976,P<0.05)。治疗后,研究组磁共振下腰背肌筋膜病变组织的显影面积(1.95±0.52)cm2较对照组(13.02±1.87)cm2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24,P<0.05)。治疗期间,两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表现,安全可靠。
    • 章洁珊; 林志超
    • 摘要: 急性腰扭伤是由于外力的作用,腰椎关节发生超出正常生理活动范围的一过性过度牵扯及扭转后,小关节或周围筋肉组织发生移位、扭转或撕裂,致组织充血或肿胀,而引起腰部的急性疼痛,可有腰背痛、局部压痛、腰背肌痉挛、脊柱侧弯、下肢放射痛等临床表现。发病骤然,伤后即感腰部一侧或两侧局限性疼痛,部位较为固定,疼痛轻者可勉强行走,重者完全不能活动。
    • 张振山; 李博; 曾东兴; 张杰良; 梁森全; 吕智贵; 陈伟涛; 陈壮浩; 陈世忠; 林志光
    • 摘要: 目的探讨赤道几内亚腰背肌筋膜炎治疗模式,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马拉博地区总医院、巴塔地区总医院门诊及义诊活动中就诊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适宜模式综合治疗(腰背肌筋膜松解、肌肉拉伸、针对性功能锻炼等),1次/d,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情况、临床疗效及满意度。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00%(4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0%(39/50)(P<0.05);治疗后,两组VAS、ODI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背肌筋膜松解、肌肉拉伸、针对性功能锻炼相结合的腰背肌筋膜炎适宜治疗模式可减轻赤道几内亚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
    • 梁秋金; 温志玲; 唐亮情
    • 摘要: 目的 探究子午流注低频联合腰背肌训练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疼痛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6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86例,按照收治顺序分为腰背肌训练组(传统康复组)和子午流注低频联合腰背肌训练组(联合康复组)各93例.传统康复组进行单一腰背肌训练,联合康复组在腰背肌训练的基础上加入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治疗.结果 经8 w治疗后,联合康复组总有效率,高于传统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8 w治疗后,联合康复组VAS评分、ODI评分明显低于传统康复组(P0.05).结论 子午流注电子低频治疗仪联合腰背肌功能训练能有效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
    • 荣积峰; 郑洁皎; 邓梅葵; 吴雪娇; 姚雅琦; 刘佩全; 张北辰
    • 摘要: 目的:探讨腰背肌抗阻训练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2017年5月-2019年5月,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20mins的基础上,增加腰背肌抗阻训练20mins;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40mins.两组每日训练1次,每周5次,持续3周.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Berg平衡功能评分(Berg balance scale,BBS)、下肢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lower extremity,FMA-L)、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 maximum walking speed,MWS)和站起-走计时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T)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Berg平衡功能评分、下肢Fugl-Meyer量表和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均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站起-走计时测试均较治疗前有降低(P<0.05);试验组Berg平衡功能评分、下肢Fugl-Meyer量表、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和站起-走计时测试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腰背肌抗阻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
    • 摘要: 作者:贾中波,标题《健腰导引十二式结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肌力学效应的影响》,编号:1009-8011(2021)-16-0152-02,已于我刊2021年第39卷第16期出刊,经社内核实后,更改如下:1.文章由经验交流栏目调整至论著栏目。2.文章补充对应英文部分,内容如下。
    • 陈晓琨; 唐晶晶
    • 摘要: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出现驼背问题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多进行腰背肌肌力的功能锻炼,增强腰背肌的力量,可以达到改善驼背的目的。如扩胸、耸肩、后仰等动作,能帮助打开骨架,改善脊柱后凸。建议驼背程度较轻的老人,每天参照这些方式进行锻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