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腐病
脐腐病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65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园艺、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9646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北方园艺、吉林蔬菜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二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2015中国农业水土资源保护与自然农法国际论坛等;脐腐病的相关文献由291位作者贡献,包括侯毛毛、吕福堂、周健民等。
脐腐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9646篇
占比:99.74%
总计:59801篇
脐腐病
-研究学者
- 侯毛毛
- 吕福堂
- 周健民
- 孙连臣
- 崔蜜香
- 张凤芸
- 李吉银
- 李明远
- 杨断利
- 段增强
- 王火焰
- 田素波
- 籍颖
- 翟亚明
- 胡永军
- 范晓晖
- 董彩霞
- 裴美燕
- 赵小宁
- 陈建忠
- 陈竞楠
- 陈黎明
- Benoit F
- Ceustermans N
- Chen Jingnan
- Hou Maomao
- Jill Vaughan
- Shao Xiaohou
- Tim O’ Neill
- Yang Qian
- Zhai Yaming
- 丁茁荑
- 丰卫星
- 于丽萍
- 于新美
- 于锡宏
- 亓向前
- 任玉波
- 何婷
- 何永梅
- 傲云白力克
- 全兴霞
- 关慧明
- 冯学军
- 冯胜利
- 冯雪
- 刁铮人
- 刘世安
- 刘中良
- 刘丽娟
-
-
贾晓辉;
王文辉;
张鑫楠;
杜艳民
-
-
摘要:
梨顶腐病又称萼端黑斑病、脐腐病、蒂腐病。该病一般在果园即可发生,贮藏期呈加重趋势,国外报道在西洋梨上发生普遍,称“Blossom end rot”或“black end”等。近年来,在新疆库尔勒香梨贮藏期也有较广泛发生,严重影响了贮藏企业采后增值效益。1 症状特点果实萼端颜色较深,硬度较高。初期萼端果皮变黑,切开可见果肉有浅褐色蜂窝状坏死,果肉稍苦。发病后期病部产生轻微塌陷和黑色霉层,病斑边缘处果皮变黑,果肉内部病健交界明显。
-
-
谷端银;
焦娟;
刘中良;
闫伟强;
陈震;
高俊杰
-
-
摘要:
本文针对茄子生产中发生的脐腐病生理性病害,阐述了茄子钙素营养的生理作用、植株及果实缺钙症状,分析了茄子钙素营养亏缺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茄子钙素营养管理技术对策,并对未来茄子钙素营养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茄子钙素营养研究及相关生理病害防治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
-
王同林;
黄凯美;
郑积荣;
胡松申;
王宏;
李明
-
-
摘要:
脐腐病(blossom-end rot,BER)是一种发生在果实上的生理性病害,常见于茄果类蔬菜作物上,番茄尤其严重,世界范围内的番茄均有发生.国际上对BER已有较多研究,虽然在环境、生理、遗传等层面有大量数据支持,但其发病机制至今仍处在假说阶段,未能明晰.基于Ca2+的生理作用及其分布特点,大部分研究学者支持BER是Ca2+吸收及细胞间的分配不均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也有学者认为非生物胁迫导致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积累才是引发BER的根本原因.该研究先阐述Ca2+的生理作用,随后分别综述以上2种理论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BER的防治方法,讨论未来BER的研究方向.
-
-
赵杰;
肖辉;
王立艳;
李梦琦;
张慧;
项娟
-
-
摘要:
以"勇士808"号番茄为试材,采用阳离子(Na+、K+、Mg2+、Ca2+)和阴离子(CO32-、HCO3-、SO42-、Cl-)正交设计实验,研究了土壤中盐分离子对番茄植株根、茎、叶钙离子吸收的影响,以期揭示滨海盐碱地番茄生理缺钙机理.结果 表明:阳离子中Na+与番茄植株根、茎、叶中钙含量均呈负相关,且影响显著,低浓度的Na+有利于根部从土壤中吸收Ca2+;K+与番茄植株各器官中钙含量呈负相关,而Ca2+和Mg2+则与番茄植株各器官中钙含量呈正相关.阴离子中CO32-与番茄植株根、茎、叶的钙含量均呈负相关,且影响显著;其余阴离子对植株钙含量影响不显著.
-
-
-
-
摘要:
辣椒对光照强度要求相对较低,在冬季进行反季节生产具有一定优势且栽培效益较高。脐腐病是辣椒常见生理病害之一,也是辣椒反季节栽培面临的重要生产隐患。脐腐病最先表现在辣椒果实尖端,初期会出现绿褐色或灰褐色水浸斑,病斑逐渐向果实基部扩展并呈近椭圆形分布,中后期病斑颜色逐渐加深并向内凹陷,此时往往因细胞液外流而造成病菌滋生,并在病斑部位出现霉层。
-
-
-
周怀文
-
-
摘要:
在番茄生产过程中,由于栽培管理不当、环境条件不适宜等导致一些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和质量.基于此,对几种番茄常见生理性病害——脐腐病、裂果、茶色果、绿背果、卷叶病的发病症状、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
-
-
刘敏
-
-
摘要:
番茄脐腐病是番茄生产过程中常见一种生理性病害,由于土壤中营养成分少或植株吸收营养能力较低都可导致植株营养不良造成。过多的水分、低温以及植株根部受伤和病害的侵染等都有可能使植株、茎叶和果实发生营养不良。由果实缺钙引起,先在果实中部出现症状,然后扩至果脐部。轻者果实变扁、变轻、变甜失光,严重时整个果实变黑腐烂,减产10%-30%,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降低农户的经济效益。
-
-
-
-
摘要:
钙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作物结构组成元素,主要构成果胶酸钙、钙调素蛋(白、肌醇六磷酸钙镁等,在液泡中有大量的有机酸钙,如草酸钙、柠檬酸钙,苹果酸钙等。钙能稳定细胞膜、细胞壁,起到调节渗透、酶促等作用。一、缺钙对作物的影响1.蔬菜瓜果。缺钙时,叶片无法展开,易产生芽枯病、裂果、果肉发硬、脐腐病、厚皮瓜、日烧病或日灼病、空洞果、畸形果、变形果、苦味瓜、粗筋果(黄带果)、果实着色不良、僵果、大白菜干烧心等。
-
-
-
张玉生;
赵广强;
李培河;
邵霞;
赵吉岭
- 《第二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00年
-
摘要:
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保护地番茄栽培面积陆续扩大,生理性病害发生日趋加重,病株率一般为15%~30%,重者高达80%以上,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笔者在东阿和茌平等地调查发现,这类病害主要是因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形成的非传染性病害.在冬春常见的有畸形果、空洞果、脐腐病、果实着色不良,小叶、果实大小不均等症状,其中发生较普遍带来严重损失的是畸形果、脐腐病和筋腐病.本文将鲁西地区1999年这些病害发生现状、发生原因以及防止措施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