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胆囊腺肌增生症

胆囊腺肌增生症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3383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现代医用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4中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年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等;胆囊腺肌增生症的相关文献由222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潇、刘华俭、刘洪等。

胆囊腺肌增生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3383 占比:99.76%

总计:43487篇

胆囊腺肌增生症—发文趋势图

胆囊腺肌增生症

-研究学者

  • 何潇
  • 刘华俭
  • 刘洪
  • 卢玲
  • 叶顶平
  • 吕楠
  • 宋振才
  • 张凤秀
  • 张根娥
  • 彭德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蒋波; 章小龙; 罗志艳
    • 摘要: 目的 研究高频联合低频超声在胆囊腺肌增生症术前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患者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46例疑似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展开研究,分别应用低频超声、高频超声进行诊断,并将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与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高频联合低频超声在胆囊腺肌增生症术前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46例疑似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为胆囊腺肌增生症者33例,其中弥漫型胆囊腺肌症有5例,节段型胆囊腺肌症有6例,局限型胆囊腺肌症有22例。高频超声、低频超声诊断的诊断符合率与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频联合低频超声诊断的诊断符合率为93.94%,明显高于高频超声及低频超声的69.70%、6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联合低频超声在胆囊腺肌增生症术前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良好,能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可考虑将该方法作为常规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的方法。
    • 杜云
    • 摘要: 目的:研究胆囊底部局限型腺肌增生症诊断中高频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南京龙蟠结石医院收治的92例疑似胆囊底部局限型腺肌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者均行低频超声检查及高频超声检查,分析患者低频、高频超声检查结果,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并对低频超声检查、高频超声检查对胆囊底部局限性腺肌增生症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估。对声像图进行观察,总结患者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研究中92例疑似胆囊底部局限型腺肌增生症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77例(83.69%);低频超声对胆囊底部局限型腺肌增生症诊断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76.09%(70/92)、60.00%(9/15)、79.22%(61/77);高频超声分别为81.52%(75/92)、73.33%(11/15)、83.12%(64/77);低频联合高频超声分别为97.83%(90/92)、86.67%(13/15)、100.00%(77/77)。结论:相较于单一低频超声检查,胆囊底部局限型腺肌增生症诊断中高频超声的应用价值更高,可提高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度,为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可将低频与高频超声检查联用。
    • 吴钢; 蔡端
    • 摘要: 胆囊腺肌增生症(adenomyomatosis,ADM)是一种以胆囊腺体和肌层慢性增生,形成罗-阿窦(Rokitansky-Aschoff sinuses,RAS)为特征的良性疾病。ADM好发于50岁以上的成年人,通常无症状,50%以上的ADM病例并发胆囊结石,通常在体检或因其他原因行胆囊切除术时偶然发现。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根据ADM的大体特征分为局限型、节段型和弥散型三型。超声是首选的诊断和随访手段,必要时行MRI进一步鉴别。无症状的局限型ADM无需手术,应定期随访。胆囊切除术适用于有症状的所有类型的ADM。当ADM与胆囊恶性肿瘤无法鉴别时,建议手术治疗。
    • 段前深; 丁丹卉; 张志礼; 崔二峰
    • 摘要: 目的 探讨MRI与CT对不同类型胆囊腺肌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80例医院收治的胆囊腺肌症患者,均行MRI与CT检查,分析不同类型胆囊腺肌症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手术病理学检查发现80例患者中局限型胆囊腺肌症26例,节段型胆囊腺肌症25例,弥漫型胆囊腺肌症29例;MRI在该三种类型中的诊断准确率为96.15%、96%、93.1%;CT诊断准确率为76.92%、76%、72.41%,MRI在各类型胆囊腺肌症的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CT(P <0.05).结论 MRI与CT在胆囊腺肌增生症临床诊断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MRI检查诊断准确率高于CT检查.
    • 刘玉华; 姚晓会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HFUS)联合低频超声(LFUS)检查对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许昌龙耀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9例疑似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均接受HFUS、LFUS单独及联合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HFUS、LFUS单独及联合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HFUS、LFUS单独及联合检查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的诊断效能(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并分析影像学结果.结果 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99例疑似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确诊阳性57例,阴性42例;LFUS单独检查检出阳性44例,阴性55例;HFUS单独检查检出阳性46例,阴性53例;HFUS联合LFUS检查检出阳性58例,阴性41例;HFUS联合LFUS检查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诊断符合率[94.95%(94/99)]高于单独HFUS[86.87%(86/99)]、LFUS[82.83%(82/99)],灵敏度[96.49%(55/57)]高于HFUS[78.95%45/57)]、LFUS[73.68%(42/57)],漏诊率[3.51%(2/57)]低于HFUS[21.05%(12/57)]、LFUS[26.32%(15/57)](P<0.05);57例确诊的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胆囊壁增厚,黏膜组织、浆膜组织完整,囊壁存在囊腔样结构,无明显血流信号,囊腔内伴有"彗星征"强回声.42例非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有24例是由于腹壁肥厚、胆囊位置较深导致初诊疑为胆囊腺肌增生症;14例患者由于胆囊内存在结石,难以清晰显示胆囊轮廓;另4例诊断为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壁坏死出血初诊疑为胆囊腺肌增生症.结论 HFUS联合LFUS检查应用于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诊断,可提高诊断符合率、灵敏度,降低漏诊率,有助于为临床提供详细信息,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梁琳; 宋双; 赵寒箫; 毛莉莉
    • 摘要: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检查对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36例.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低频超声,实验组患者联合应用高频超声与低频超声,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罗-阿氏窦显示率为94.4%,明显高于常规组77.8%,P<0.05 ;实验组患者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7.2%,明显高于常规组80.6%,P<0.05,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低频超声与高频超声对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进行诊断,可有效提高罗-阿氏窦的显示率及诊断符合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 陈明井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与CT在胆囊腺肌增生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选取我院接受诊治的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40例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检查证实为胆囊腺肌增生症.40例患者分别接受超声与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超声与CT的检出率数据相当,数据差异不明显,对比结果无意义(P>0.05);超声分型判断方面的数据优势突出,数据差异明显,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超声与CT对于胆囊腺肌增生症诊断均具备较高应用价值,超声检查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患者疾病类型,诊断结果更加详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王沫
    • 摘要: 目的 分析高低频超声联合检查对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于医院就诊的50例疑似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低频、高频超声检查,以手术及病理结果 为金标准,评估低频、高频超声检查及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手术及病理结果显示,50例疑似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中,确诊为胆囊腺肌增生症42例;高低频联合检查的准确度为96.00%(48/50)、灵敏度为100.00%(42/42)、特异度为87.50%(7/8),均高于单一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低频超声联合检查用于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中效果良好,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 李冰
    • 摘要: 目的:对CT检查在胆囊腺肌增生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20年5月74例经手术或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胆囊腺肌增生症的患者,行超声和CT检查.结果:术前超声诊断准确率均明显低于术前CT检查准确率(P<0.05).结论:CT检查在胆囊腺肌增生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要高于超声检查.
    • 周伟; 蒋雪峰; 张怀信; 王伟伟; 陈明峰; 徐晔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CT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纳入本院诊治的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均实行超声造影检查和CT扫描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 为金标准,统计超声、CT对不同病理类型的胆囊腺肌增生症诊断准确度差异.结果:超声和CT对于胆囊腺肌增生症的检出率、不同病理类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CT均为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的重要影像学技术,在超声检查中联合应用凸阵探头和线阵探头,可提高对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准确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