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胃瘫综合征

胃瘫综合征

胃瘫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53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4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07527篇;相关期刊243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基层医学论坛、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第八届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五届理事会换届会议暨全国肛肠学术交流大会等;胃瘫综合征的相关文献由110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保良、刘伟、刘宏斌等。

胃瘫综合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4 占比:0.48%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7527 占比:99.51%

总计:108053篇

胃瘫综合征—发文趋势图

胃瘫综合征

-研究学者

  • 张保良
  • 刘伟
  • 刘宏斌
  • 孙鑫
  • 崔艺馨
  • 张健
  • 曾穗德
  • 朱军华
  • 朱锦腾
  • 李天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天传; 陈乃杰; 陈云莺; 张劭琴
    • 摘要: 目的研究理气消痞汤治疗腹部肿瘤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腹部肿瘤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口服消化道动力药莫沙必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理气消痞汤口服。主要观察指标:临床总有效率;次要观察指标:胃液引流量变化,恢复经口进食时间,治疗前后胃泌素、胃动素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 d、7 d、11 d、14 d胃液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胃泌素、胃动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气消痞汤治疗腹部肿瘤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可改善胃瘫综合征症状,缩短胃瘫病程,提高疗效,促使患者尽早恢复正常饮食,安全性好。
    • 李奇素; 惠建萍; 刘永刚
    • 摘要: 胃瘫综合征属于中医学“胃反”“痞满”范畴,脾虚浊蕴、毒瘀交阻是本病病机的关键。沈舒文教授提出补虚通滞、以润为降的治疗原则,针对脾胃升降功能提出“通补为主,守补为辅”使其补而不滞,避免中宫壅涩、气机失调。以补脾和胃恢复中焦斡旋功能治本,散瘀解毒通经络、通滞祛湿畅气机为切入点,同时兼顾破结内邪壅郁、以香治湿的治疗方法,体现了以补为主、以通为用、以化为存的治疗思路,并自拟补土调气方进行治疗。沈舒文教授辨治本病强调扶正祛邪,兼顾标本同治,攻补有度,审慎治疗,为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途径。
    • 申红超; 衣哲; 陈美晓; 梁琪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25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针刺组,应用针刺治疗;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25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将其设为常规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常规组(68.00%),且痞满证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在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中效果显著,既能提高疗效,也能改善患者痞满证症状,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借鉴。
    • 孙浩杰; 王宙; 夏长军
    •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选穴特点和规律。方法以万方、维普、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为资料来源,检索建库至2021年7月收录的针刺治疗PGS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描述性统计、系统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分析针刺治疗PGS的选穴特点和规律。结果共纳入116篇文献,涉及118条腧穴处方、62个腧穴。其中,足三里使用频次最高,其次为内关、中脘等;腧穴选用部位主要集中在四肢、腹部;经脉选取以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为主;特定穴以下合穴、五输穴、募穴为多。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强关联规则22条,包括内关→足三里、中脘→足三里、中脘-内关→足三里等。聚类分析得到4个聚类群。结论针刺治疗PGS注重特定穴的使用,“循经选穴”是针刺治疗PGS的主要选穴方式,体现了“本经治本病”的思想,腧穴配伍体现了“虚实兼顾、阴阳并调”的原则。
    • 张建杰; 赵建更; 焦保平; 李志贵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胃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胃动力恢复时间、胃引流液量、平均住院天数、痞满症状分级与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胃动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胃引流液量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作为胃癌术后胃瘫的有效治疗方法。
    • 郝天丽; 薛文翰
    • 摘要: 薛文翰教授对肿瘤患者术后胃瘫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临床疗效显著。本文总结薛文翰教授对肿瘤患者胃瘫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临床治疗经验,薛文翰教授认为脾胃虚寒是其主要病机,提出其不能按照伤寒阳明病治疗,而要从太阴健脾、温中、理气、祛湿的角度进行治疗。
    • 马彩娜
    • 摘要: 目的:探究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PD治疗的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术后常规禁食、给予胃动力药物、行胃肠减压及输液,及时纠正心理障碍,积极预防胃瘫发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综合康复干预.记录两组胃瘫综合征(GS)、腹胀腹痛、肺部感染及伤口感染发生情况,同时观察两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等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胃瘫综合征、腹部胀痛、肺部感染及伤口感染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及鼻肠管拔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干预有助于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利于加速胃肠功能恢复.
    • 刘胜; 李霞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龄胃十二指肠术后患者发生胃瘫综合征(PGS)的高危因素,以便更好地加强防护.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医院收治的108例高龄胃十二指肠手术患者,根据是否发生PGS,将48例高龄胃十二指肠术后发生PGS患者作为病例组,未发生PGS的高龄胃十二指肠术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精神状况、术前访视、术前营养状况、胃肠吻合方式、手术时间、术后高血糖、术后腹腔并发症、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术后肠外营养时间,分析影响PG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精神状况、术前访视、术前营养不良、手术时间、术后高血糖、术后腹腔并发症、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术后肠外营养时间是影响胃十二指肠术后发生PGS的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高血糖、术后腹腔并发症、肠内营养开始时间为影响胃十二指肠术后发生PG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胃十二指肠术后PGS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术后高血糖、术后腹腔并发症及肠内营养开始时间长是导致术后发生PGS的主要危险因素.
    • 陈淑国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行降逆理气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样本为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于我院就诊64例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以治疗方案差异均分为研究组(基础西医治疗联合降逆理气汤)、对照组(基础西医治疗),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饮食恢复正常时间、术后胃动素指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中采用降逆理气汤临床疗效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
    • 万晓燕; 白雪峰
    • 摘要: 目的:分析中药加针灸辅助治疗老年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有效率.方法:病例样本取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区间本院70例老年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以治疗方案差异性分组,35例归入对比组(常规治疗)、35例归入研究组(联合中药加针灸),比较临床效果.结果:联合中药加针灸治疗的35例研究组,综合有效率97.14%较接受常规治疗的35例对比组82.86%更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较对比组更低、胃肠减压量更少(P<0.05).结论:在老年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期间,联合中药加针灸,治疗有效率比较理想,且在改善中医症状积分、胃肠减压量中的效果更加明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