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肾虚肝郁

肾虚肝郁

肾虚肝郁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妇产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0984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光明中医、江苏中医药、内蒙古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2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2009世界中医男科学术大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三届男科学术大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男科学术大会 国际中医男科学会第五届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03年中医妇科学术年会等;肾虚肝郁的相关文献由388位作者贡献,包括唐启盛、曲淼、陈小平等。

肾虚肝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9 占比:1.2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0984 占比:98.71%

总计:11127篇

肾虚肝郁—发文趋势图

肾虚肝郁

-研究学者

  • 唐启盛
  • 曲淼
  • 陈小平
  • 丁彩飞
  • 孙忻
  • 孙文军
  • 李云波
  • 李莹莹
  • 裴清华
  • 贺丰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清; 陈梦瑶; 张文红
    • 摘要: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是指卵母细胞数量减少或质量下降并伴有内分泌功能紊乱的一种疾病。目前西医主要通过激素补充、辅助生殖技术进行治疗。中医从整体出发,进行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张文红教授认为该病主要病位在肾、肝、心、脾,主要病机为肾精亏虚、瘀血阻滞、肝郁气滞、心肾不交,治疗以滋肾益精活血、疏肝解郁、清心除烦为主。
    • 冯萍; 赵彤; 董烁; 王戈; 马良; 唐启盛(指导)
    • 摘要: 卑惵是一种兼具恐惧与自卑的情志疾病。唐启盛教授认为卑惵是焦虑症、抑郁症、恐怖症的共病或者兼具其部分症状,而非单一的情志疾病,总结卑惵的主要病机为肝郁气结、肾气虚损,虚实夹杂,以肾虚为本、肝郁为标,临床采用益肾调肝法,治以益肾补虚、调肝颐神,并自拟颐脑安魂定志汤化裁治疗本病,每每获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 何美秀; 谢秀超; 彭卫东
    • 摘要: [目的]总结彭卫东教授针药结合治疗不孕症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随诊、整理医案、查阅不孕症的相关文献,从不孕症的经络理论基础、病因病机、辨治选穴、分期论治、用药经验等方面阐释彭卫东教授针药结合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经验,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彭师认为,肝肾经及冲任督脉血气周流不息是女性怀孕的关键,不孕症的主要病机以肾虚肝郁为本,痰湿瘀血为标,提出了运用穴位埋线联合中医周期疗法治疗不孕症的方案。穴位埋线主要选取肝肾经以及冲任督脉上的穴位,以补肾疏肝、调经种子。同时配合中药内服,内服治疗以补肾疏肝、化瘀除湿调周为基本大法,并随症加减用药,经后期(即卵泡期)采用补肾疏肝养血法,选用自拟调癸助孕方加减;经间期(即排卵期)采用温肾活血通络法,选用自拟促排卵汤加减;经前期(即黄体期),采用补肾疏肝、暖宫助孕法,选用寿胎四君合柴胡疏肝散加减;行经期(即月经期),采用燥湿化瘀、活血通经法,选用三川汤加减。治疗过程中彭师重视心理治疗,通过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更加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所附医案为继发性不孕症,证合肾虚肝郁不孕的病机特点,治以穴位埋线联合中医周期疗法,最终胎孕乃成。[结论]彭师针药结合治疗不孕症,选取肝肾经以及冲任督脉上的穴位埋线治疗,以补肾疏肝、调经种子;配合中药内服,以补肾疏肝、化瘀除湿调周,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陈青华; 石明晴; 林群
    • 摘要: 目的探讨补肾疏肝方对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肾虚肝郁型)患者糖脂代谢、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丽水市中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非肥胖型PCOS(肾虚肝郁型)62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1)与观察组(n=31),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肾疏肝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肾虚肝郁相关症状变化、实验室指标及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证候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INS、L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FPG、FINS、LH、T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证候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疏肝方治疗非肥胖型PCOS(肾虚肝郁型)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糖脂代谢及性激素水平,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任凤兰; 杨连杰; 刘玉春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加味七子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2例PCOS不孕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78例、中药组75例、联合组79例。分别予针刺、加味七子汤、针刺联合加味七子汤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卵泡直径、卵巢体积、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激素[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内皮功能指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纤溶酶原活性抑制物(PAI-1)、内皮脂酶(EL)、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变化,并比较3组累积妊娠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联合组累积妊娠率为57.0%,高于针刺组的37.2%和中药组的32.0%(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9%,高于针刺组的82.1%和中药组的81.3%(P<0.05);联合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T、LH、DHEA-S、LDL-C、TC、TG、卵巢体积、MCP-1、PAI-1、EL和vWF水平较针刺组和中药组明显降低(P<0.05),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E2、SHBG和HDL-C水平较针刺组和中药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针刺联合加味七子汤可提高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改善其血清激素、血脂指标及内皮功能。
    • 章小娟; 赵锐; 陈阳; 王菁; 孙曌; 夏小焱; 周璟; 赵星
    • 摘要: 目的观察针灸调周法治疗肾虚肝郁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肾虚肝郁型DO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周期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调周法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清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FSH/LH比值、雌二醇]水平、抗米勒管激素(AMH)水平及窦卵泡计数(AFC)。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FSH和LH水平、FSH/LH比值均下降,血清雌二醇和AMH水平、AFC均升高,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灸调周法能更有效地改善肾虚肝郁型DOR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清性激素水平,促进卵巢内窦卵泡发育,提高患者卵巢储备功能。
    • 魏颖; 张水荣
    • 摘要: 目的探讨滋水清肝饮加味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参照组(33例,雌二醇治疗)与试验组(33例,滋水清肝饮加味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内分泌指标、抑郁情况、神经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孤啡肽(OFQ)、内皮素-1(ET-1)水平及全血高切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5-羟色胺(5-H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滋水清肝饮加味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显著,可缓解抑郁情况,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
    • 党佳媚; 陈梅; 杨鉴冰; 李楠; 朱虹丽
    • 摘要: 卵巢早衰为妇科临床常见疾病,属于妇科疑难杂病之一,近几年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名中医杨鉴冰治疗卵巢早衰颇有心得,针对卵巢早衰肾虚肝郁证,首先以补肾疏肝为第一大法,名中医杨鉴冰自拟补肾育宫汤,联合人工周期疗法,使肾精充足,肝旺血行,血流得以通畅,二者相互协调则月经正常;其次防治结合,以防为主,保持心情舒畅,肝脏得以正常疏泄,气机通畅,从而调神怡情,起到身心同治、防治结合的目的。
    • 顾燕频; 吕雯
    • 摘要: 目的:评估紫菟二仙汤对肾虚肝郁型绝经过渡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50例不用药的肾虚肝郁型绝经过渡期卵巢储备功能降低患者的数据作为空白组。另将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评估患者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抗缪勒管激素(AMH)和抑制素B(INH-B)含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Kupperman评分及血清FSH水平均明显下降,E_(2)、AMH、INH-B均升高(P<0.05)。治疗后与空白组相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Kupperman评分及血清FSH水平均明显下降,E_(2)、AMH、INH-B均升高(P<0.05)。结论:紫菟二仙汤可改善绝经过渡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临床症状,能有效调节患者体内激素水平。
    • 张帆; 郭浩; 刘梦伟; 董玉山
    • 摘要: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子围绝经期因肾精不足所导致的围绕月经紊乱或停闭而出现的焦虑、抑郁、心悸、失眠、潮热、汗出、眩晕、头痛、便秘等临床综合征。患者表现出的多脏腑气血阴阳失衡状态使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颇为棘手,以单纯补肾之法往往难获良效,患者容易因“补不得法”而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从“六郁”的角度出发,以行气血、散火热、化痰湿、消食积等法配合补法,可以全面衡量虚与实、邪与正、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