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肌疾病

肌疾病

肌疾病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9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篇、专利文献39431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河北中医、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等; 肌疾病的相关文献由637位作者贡献,包括袁云、张巍、张成等。

肌疾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1 占比:0.48%

专利文献>

论文:39431 占比:99.52%

总计:39622篇

肌疾病—发文趋势图

肌疾病

-研究学者

  • 袁云
  • 张巍
  • 张成
  • 王朝霞
  • 蒲传强
  • 陈琳
  • 任海涛
  • 栾兴华
  • 洪道俊
  • 赵燕环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瑜; 宋学琴
    • 摘要: 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IIM)是一类罕见的临床异质性疾病,可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IIM最初被认为仅包括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和多肌炎(polymyositis,PM),后来随着检验、检查技术的发展及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IIM的分类越来越多。本文就IIM的分类、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综述,旨在为IIM的诊断、分类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漆文静(综述); 郭秀明(审校)
    • 摘要: 他汀类药物相关性肌病(SAM)是使用他汀类药物一段时间后出现的轻重不一的肌肉不良反应。患者可有肌肉酸痛、肌无力、肌肉僵硬或肌痉挛等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有些患者只是肌酸激酶升高,而无肌肉症状;SAM患者严重时可出现横纹肌溶解。横纹肌溶解是一种能危及生命的最严重的肌病形式。临床医师对SAM缺乏认识将延误其诊治。该文从SAM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最新分型、诊治及预后等方面对SAM作一综述。
    • 马勇鹏; 李鹏杰; 王驰; 项莹
    • 摘要: 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和普通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肌肉质量降低更加严重。肌少症会引起体内一系列变化,其中包括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和糖、脂代谢的异常,后两者为导致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主要病理学基础。本文就肌少症与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关系与影响机制做一综述。
    • 乔凌亚; 石强; 蒲传强
    • 摘要: 目的 对远端起病的Dna热休克蛋白家族6(DNAJB6)肌病一家系临床资料及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9年9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的DNAJB6肌病一家系共3代人,其中有3例患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对家系先证者行肌酶、左侧肱二头肌活组织检查、骨骼肌磁共振成像(MRI)及肌电图等检查.应用全外显子测序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筛查,应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家系成员进行突变位点的验证.结果 先证者为30岁男性,少年时期开始出现四肢远端肌肉无力,后发展至近端,同时伴有肌肉萎缩,以手部小肌肉、下肢远端肌肉为主.经检查先证者肌酶轻度升高,骨骼肌MRI提示其四肢远近端均出现肌肉萎缩及脂肪化,以下肢远端后组肌群为著;肌电图提示慢性肌源性损害;肌肉病理提示慢性肌纤维性损害并数个镶边空泡改变.基因筛查发现先证者携带DNAJB6基因的杂合突变c.298T>G(p.F100V),为错义突变,其胞弟(有相似病史)、二女儿也存在着相同位点的突变;大女儿未检测到上述位点变异.二女儿目前未发病,为变异携带者.先证者父亲已去世,生前也有类似症状.结论 DNAJB6基因上述位点突变为该家系的致病基因.该病临床特点为青少年时期以四肢远端起病的肌肉无力及萎缩.本研究为国内该位点突变所致的远端起病的DNAJB6肌病家系的首次报道.
    • 乔凌亚; 石强; 蒲传强
    • 摘要: 目的 对远端起病的Dna热休克蛋白家族6(DNAJB6)肌病一家系临床资料及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9年9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的DNAJB6肌病一家系共3代人,其中有3例患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对家系先证者行肌酶、左侧肱二头肌活组织检查、骨骼肌磁共振成像(MRI)及肌电图等检查.应用全外显子测序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筛查,应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家系成员进行突变位点的验证.结果 先证者为30岁男性,少年时期开始出现四肢远端肌肉无力,后发展至近端,同时伴有肌肉萎缩,以手部小肌肉、下肢远端肌肉为主.经检查先证者肌酶轻度升高,骨骼肌MRI提示其四肢远近端均出现肌肉萎缩及脂肪化,以下肢远端后组肌群为著;肌电图提示慢性肌源性损害;肌肉病理提示慢性肌纤维性损害并数个镶边空泡改变.基因筛查发现先证者携带DNAJB6基因的杂合突变c.298T>G(p.F100V),为错义突变,其胞弟(有相似病史)、二女儿也存在着相同位点的突变;大女儿未检测到上述位点变异.二女儿目前未发病,为变异携带者.先证者父亲已去世,生前也有类似症状.结论 DNAJB6基因上述位点突变为该家系的致病基因.该病临床特点为青少年时期以四肢远端起病的肌肉无力及萎缩.本研究为国内该位点突变所致的远端起病的DNAJB6肌病家系的首次报道.
    • 吕白雪; 项飞翔; 李玉曼; 谢明星; 张丽; 王静
    • 摘要: 近年来,超声弹性成像作为评估软组织弹性的新技术,在肌肉骨骼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其他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相比,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具有更客观、重复性好、可定量等优点.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SWE在确定肌肉骨骼组织(包括肌腱、肌肉、神经和韧带)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随访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就SWE在评估肌腱肌肉病变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 李凡; 俞萌; 谢志颖; 王青青; 刘靖; 张巍; 吕鹤; 袁云; 王朝霞
    • 摘要: 目的 总结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DNAJB6基因突变所致肌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一家系2例DNAJB6基因突变所致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肌肉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肌肉病理学和基因检测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先证者主要表现为四肢远近端肌无力,下肢重于上肢、近端重于远端,其父呈姿势异常,上楼需扶持.二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正常,MRI表现为不同程度肌肉脂肪化,组织病理学可见肌营养不良样改变,部分肌纤维内镶边空泡形成,核内移增多或个别肌纤维再生.基因检测提示先证者及其父均携带DNAJB6基因c.161A>C(p.Glu54Ala)杂合突变,为中国大陆首次报道,分别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D1型(LGMD-D1型)和远端型肌病型,该家系明确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DNAJB6基因突变所致肌病家系.结合文献提示DNAJB6基因突变所致肌病临床表现存在异质性,同一家系可表现为不同的临床亚型.结论 DNAJB6基因突变可导致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和远端型肌病两种表型,肌肉病理均呈现镶边空泡和肌营养不良样改变.该家系进一步扩展了DNAJB6基因突变的表型谱.
    • 张媛媛; 何长健; 崔炜
    • 摘要: 人口老龄化已使衰老相关性疾病成为困扰全世界的难题.心力衰竭(HF)为各类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肌少症是指与年龄增长相关的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或)肌肉生理功能的广泛性、进行性减退,可能导致残疾、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肌少症被认为是老年HF患者体能和心肺适应性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HF合并肌少症的患者通常肌肉力量减弱,运动能力下降,并容易出现虚弱状态,增加再住院率和病死率.肌少症与HF相互影响,二者在进程上一致.本文总结近年肌少症与HF的研究,从疾病的发病情况、诊断筛查标准、潜在机制、相互作用、治疗及预后等多层面进行介绍,使上述疾病得到更为深入的理解.
    • 宋佳; 庞咪; 李刚; 付俊; 马明明
    • 摘要: 骨骼肌MRI是检测肌肉病变最清晰、准确的成像技术,近年广泛应用于肌肉病的诊断与随访.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多种肌肉病均有其特定的选择性肌肉受累模式,骨骼肌MRI显示的肌肉受累模式可以为肌肉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本文对不同遗传性肌肉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简要综述.
    • 梁颖茵; 黎规典; 何荣兴; 王倞; 张成
    • 摘要: MRI可以无创性显示肌肉病理性质和损害分布模式,是肌肉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定量MRI(qMRI)技术的出现和后处理方法的进步,可以量化肌肉组成结构、机械性能、灌注等多种特性,有效扩展评估肌肉病理变化的潜力.本文综述qMRI技术在遗传性肌肉病中的应用前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